快好知 kuaihz

江成博:中国教育的幽默之处

我们从小被鼓励做人要诚实、勇敢,我们的真诚与勇气却随着年龄增长日渐消磨,这正是中国式教育的幽默之处。 ——

错在江成博,错的是诚实本身。这真是一个冷幽默

如果不迁就中国教育的国情,仅就价值而言,江成博同学的"红旗下的演讲"是很好评价的:一个正面的事件。没有比一个少年按照自己的心愿向成人社会作出的表达更正面的事情了。

但也正是在特殊国情之下,江成博同学的表现,才难能可贵。一个学生在如此"正式"的场合发表"个人观点",不仅需要诚实,而且需要勇气。

学校应该为这样的学生感到荣耀。但是,江成博注定不会受到学校和整个教育体制的正面评价。这跟他讲得好不好没有关系。下一代的心愿不会被我们的教育倾听。我们的教育跟诚实不接轨。成人社会也不会向诚实的孩子认错。如果安徒生生在今天的中国,他可能会在那个著名的童话后面再写一节,即说出真相的孩子是如何成为另类,受尽冷落和歧视的。

中国教育已经虚伪到这样的地步:尽管绝大多数人在扪心自问的时候,都不免为教育担忧,都不同程度地承认中国正在实施错误的、扼杀青少年的聪明智慧和美好天性的教育。但是,人们却共同维护着这样的教育,从老师到校长,从局长到部长,安之若素。

事实上,那个在红旗下演讲的孩子,可能真把裸奔在教育大道上的诸公吓坏了。但是,诸公宁愿去捂孩子的嘴,也不愿改变自己。江成博不出意外地被认为"言论不当,用词过激",受到学校的严厉处置,要求停课"认错"。而对外界,学校大言不惭地表示,"已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但本着宽容的态度,不会对其进行处分"。这就是说,错在江成博,错的是诚实本身。这真是一个冷幽默。

也许中国绝大多数中学遇到这样一位诚实勇敢的孩子都会深感头痛,并且觉得有义务压制他。中国的中学生必须用假装激昂的语调,朗诵他们并不理解的和早已厌烦的干瘪口号,才算"言论恰当"--尽管这些言论就其字面意义来说,实在是相当"过激"的,但它们已经把孩子们天生敏感的大脑皮质刺激到麻木,感觉不到其中重大的所指。即如学校感觉不到,孩子的动情演讲,是对自己以及整个教育的"批评教育"。

江成博已经到了高中二年级,他已经知道,如此庄严的场合,只能说套话,说假话,说空话,而不能说实话,说有用的话,说自己的心里话,否则会承担某种难以预料的后果。庆幸的是,他还知道,说自己的心里话是自己的权利,他的思想尚未被统一到学校要求的格式,这真是一个罕见的例外。

他用了多大的勇气,才向社会发出了这声呐喊和呼救。可爱的教育官员和所有官员们,沉闷的麻木的社会,你们看到了吗?这孩子满含热泪。他稚嫩的呐喊和呼救声中传达的,不只是一代少年的命运,也是一个民族的宿命。你们没有权利责怪他,他倒有权期待你们的回应。如果你有爱心有责任心,你一定会回应这孩子,当然也是回应社会,你一定会反思教育一定会想改变点什么,不是吗?

然而,这只能是一厢情愿。这一只想站起来做人的猴子的命运,也许就此被按下去。也许他从此不再表达他的想法,给教育部长的信将永远埋藏在心里,成为一段青春的记忆。我们的教育鼓励虚伪、惩罚诚实已经成为一种传统。这个时代的伟大创造之一,即是把社会体制的病毒输送到学校,使下一代提前成为驯服的工具,成为携带病毒的合格接班人。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目标相当明确。它不需要江成博这样"不听话"的孩子

"做美好的自我",每一个少年原本都曾有过这样的向往。当一个少年说出这句话,心里一定流淌着春天般的阳光。可是,求学的过程会谋杀美好志向。"红旗下的演讲"不过是投向腐朽的教育深潭里的一粒小石子,一丝涟渏之后一切都将复归于无。亿万少年的命运就是继续着《做美好的自我》里所谴责的求学生涯。这一切不知道要延续到什么时候。

文/南方人物周刊

心理延伸

专业测试:九型人格测试

心理短片:《The Crush》情窦初开

心理FM: 我们都将孤独地长大,别怕

热门关注:心理学精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江成博:中国教育的幽默之处  中国  中国词条  幽默  幽默词条  教育  教育词条  
综合

 人脉那些事

真正进入社会才认识到人脉的重要性。对于人脉你知道多少呢:如何打造人脉,维系人脉?人脉什么时候能用什么时候不该用?其实,人脉也是一门学问。——我们在社会关系很单薄...(展开)

综合

 心理挂图,心理咨询室挂图!

国外著名心理学家挂图,适用于学校、企业、单位等心理咨询室装饰,一套一共14张,共有心理学家如下:荣格、阿德勒、艾宾浩斯、巴甫洛夫、比奈、费斯廷格、勒温、费希纳、...(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