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别人口中的某某,即使我偶尔毒舌,但不代表我寡情,我偶尔耍性子,但不代表我任性。我们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必然受到社会的影响与塑造,也会背负着社会对我们的期望与偏见。然后,我们大多数人都会习惯、麻木了,甚至慢慢变成了他们所认定的“我”,又或者一直痛苦不已。
I am not my appearance
我的内心:我并不总是微笑
我宣告:我的外貌不能定义我
I am not my compromises
我的内心:只是去适应就好了
我宣告:我的妥协不能定义我
I am not my country
我的内心:回伊拉克
我宣告:我的国籍不能定义我
I am not my emotions
我的内心:愤怒与悲伤
我宣告:我的情绪不能定义我
I am not my judgments
我的内心:你在想什么
我宣告:我的判断不能定义我
I am not my sins
我的内心:我应该要感到有罪的
我宣告:我的罪不能定义我
I am not my successes
我的内心:如果我逃开了只是因为我不想失败
我宣告:我的成功不能定义我
I am not my voice
我的内心:思念
我宣告:我的言语不能定义我
I am not my ability
我的内心:总是…没有空间
我宣告:我的能力不能定义我
来自摄影师Steve Rosenfield的这个名为《What I Be》(我是什么)的摄影项目,副标题是《Building Security Through Insecurity》(在不安全中建立安全感)。他让每一个参加者,真诚地面对自己内心的问题与不安,然后以一句“I am not my____”展示出来,告诉所有人,其实你不是由某些事情来定义。例如你的过去、你的外表、你的国籍、你的性别等等,展现出可能没有人认识过你的那一面。然后他们还可以提交500字去阐述个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