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迟毓凯
在心理学历史上,奇人趣事颇多。弗洛伊德是个“老流氓”,山川河岳都能想像成生殖器;皮亚杰是个“老顽童”,天天琢磨和小孩玩游戏;罗杰斯是个“老好人”,谁的意见都尊重;华生则是个“小愤青”,极端到与女助手搞性心理研究;而斯金纳却似“虐待狂”,以折磨小白鼠为乐。心理学恰恰因为有这些人而倍添魅力。
一、关于弗洛伊德
1、恋父情结
弗洛伊德经过研究,提出了恋父情结的概念,认为由于女孩子的异性爱本能倾向,使得女孩子要求恋父而妒母,即“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结果,在这辈子,弗洛伊德也干掉了所有的情敌,他最宠爱的小女儿安娜弗洛伊德终身未嫁,始终陪伴在父亲身边,并继承了父亲的学术衣钵。
2、抽烟
弗洛伊德是个老烟民,酷爱雪茄,一天要抽20多支,直到最后得了口腔癌不得不戒烟。我们现在看到佛的许多照片也是叼着烟斗酷酷的样子,不过,依据他自己的理论,爱抽烟的人都是可怜的人。因为这些人在婴儿时期,未能充分地吸吮母亲的奶,所以长大之后,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就以吸烟的方式来满足欲望。
其实,与弗洛伊德相比,心理学历史上烟瘾更大的人是冯特的继承者铁钦纳,他认为,“一个男人若不会抽烟就不要指望成为心理学家。”因此,他不仅自己抽,而且还带着学生抽,他的学生有些本来不抽烟,但和铁老师见面,也要装装样子,抽上一根。铁老师的组织课题讨论会也常喷云吐雾,那女生怎么办呀,人家根本就不允许女生参加。
另外,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做老师的、爱在微博上发言的人,属于口唇期没过渡好,小时候奶吃得有问题,所以现在爱表达,又自恋;而那些从不发言,偷偷看微博偷偷乐的人,属于肛门期没过渡好,小时候控制大小便有问题,所以现在不爱表现自己,防御心强。
3、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和弗洛伊德是同时代的两个最著名的犹太人,两人在反战事情上有过合作,但爱并不相信弗的学说,甚至有些直觉的反感。弗洛伊德曾写信给爱因斯坦,希望给他做心理分析,爱因斯坦表示:“我很遗憾不能满足您的愿望,因为我愿意在一个还未被分析的暗处呆着。”
对于爱因斯坦取得的成就,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爱因斯坦走运,爱因斯坦说:“你不了解我,怎能说我走运?”弗洛伊德说:“因为你研究的是数学物理,不像我研究的心理学,人人可插嘴。”
1928年2月15日,《精神分析教育学期刊》的编辑门格博士和作家茨威格给许多著名人物写信,号召他们支持弗洛伊德获诺贝尔奖。爱因斯坦在给门格的回信中说,“出于对弗洛伊德的杰出成就的敬慕,我决定不介入目前的状态”。
二、关于华生
1、名言
"请给我十几个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在我的特殊世界中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之中,我随便拿出一个来,都可以训练他成为任何一种专家——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的,我都能够训练他成为一个医生,或一个律师,或一个艺术家,或一个商界首领,或者甚至也可以训练他成为一个乞丐或窃贼。"
——这是华生最具野心,也最具有影响力的一句话,是环境决定论的“指定用语”。
2、性丑闻
华生曾做过一个惊世骇俗的关于婴儿恐惧的心理实验,通过条件反射,让一个孩子害怕老鼠甚至一些有毛的东西。这个实验的合作者是他的一个女学生,后来他爱上了她,后来老婆发现了婚外情,后来华生离婚娶了这个女学生,“小三”成功上位。不过华生也因为此事离开了心理学界。
3、性心理研究
有传说(我未见正规书籍报道,但依稀记得),华生要研究做爱过程中的心理,先是找来妓女做实验,不过妓女做爱犹如吃饭、散步,一点不激动,没反应,所以后来华生和助手亲自挥刀上马,边实践边研究,老婆知道,便出丑闻了。这个确实应该是野史了吧。
4、结局
离开心理学界后,华生在广告界谋生,收入颇丰。新妻子给他生了两个儿子,不过好日子并不长,妻子30岁感染疾病去世。80岁时,美国心理学会准备给他颁个奖感谢其为心理学做的贡献,华生本来兴冲冲去了,但40年的学术流浪让他近乡情怯,怕情难自已,泪洒当场,最后只是让别人代为领奖。第二年,逝世。
三、关于斯金纳
1、贡献
许多人谈到心理学,只知弗洛伊德而不知斯金纳,但后者对心理学科的影响更强大,美国心理学会的调查中影响力居首。斯金纳的研究,从基础理论一直到应用实践,都颇有建树。而且他还能写小说,还常上电视,不仅接受访谈,还做动物训练表演。纵观心理学史,无人能出其右,所以相对弗洛伊德,我粉斯金纳。
2、上电视
斯金纳第一次上电视,就石破天惊整出一句,“如果在烧掉自己孩子还是自己的书籍之间做出选择的话,我愿意先烧掉自己的孩子。”这当然导致舆论大哗,效果就如同马诺那句“宁坐宝马车里哭,不坐自行车上笑”一样。心理学家这样说多吸引眼球啊,结果各家电视台就不断邀请他,斯金纳便经常露面,就有名了。
四、皮亚杰与罗杰斯
1、皮亚杰
皮亚杰爱上心理学与母亲有关,她母亲的心理不大健康。皮亚杰的婚姻与心理学有关,他的老婆也是他的心理研究合作者。皮亚杰的心理学成就与儿子有关,有了孩子起他就一直观察其成长,最后成就其认知发展阶段论。他的长相与心理学有关,多年研究孩子,自己也长得慈眉善目起来。
2、罗杰斯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年幼只知读书,是个孤僻的人,缺少朋友,大学时才体验到交往的快乐。这种经历让他注重人际沟通的平等和尊重,提出了“以来访者为中心”的观念,认为咨询时应创造一种绝对的无条件的积极尊重气氛,以助人自助。但在这种咨询中,咨询师一般也不会给你什么具体意见了。
外一则
有趣的是,心理学史上,那些长相英俊的心理学家,对人性往往持比较悲观的看法;而那些对人性充满期待的心理学家,往往又长得比较杯具。前者如弗洛伊德,华生;后者如阿德勒,马斯洛。
至于现实生活中是否如此,那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