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吧!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你猜我演”。准备好了吗?首先请表演“像男孩一样跑步”,现在请表演“像女孩一样跑步”。你要怎么表演,才能让小伙伴心领神会呢?有位淘气的导演正在收集各个版本的演出,快来围观她究竟要干甚么?—— www.
这里,“像女孩一样奔跑”变成了亮点。为了表现得够“女孩”,大家表演竟然出奇的相似,迈不开步子,小碎步,内八字……姑凉们!你们平时真的是这么跑步的吗?为什么添上“像女生一样跑步”的标签,立马就跑得不一样了呢?
>>>看不见戳我<<<
谈谈其中的心理学?
这里可能又提到,和我们很面熟的“印象”君,“原型”君,或者是,“刻板印象”君了。当我们根据指令即兴表演,我们也就暴露对某一身份的概括认识。比如,当我们即兴表演“小偷”时,我们更容易表现“蹑手蹑脚”的形象,而不是“大步流星,器宇轩昂。” 所以,当我们看着“像女孩一样……”戏谑,无力,扭捏的表演,我们其实可以看到某种隐隐约约的社会性别歧视藏在其中。
作者提到,这种隐形的社会性别歧视,对于很多10-12岁正寻求身份认同的青少年女孩十分不利,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埋下了“自我不认同”的种子:“嗯,要成功?要被社会认可?我需要像男孩子一样奔跑!”
“像个男生很简单,但是我却是个女生。”这很容易让她们产生一种“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的错觉:“我觉得我很坚强,我很棒!但是大家总觉得我很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