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Regal Portraits
文/秦恺
这是一位学过心理学的妈妈。这天,她手里端着一盘食物,她6岁的女儿走过来,翻看她盘里的东西,结果把她的杯子碰掉了,她马上露出了生气的样子,说:“你看……!”。随后,她坐下来,对着自己的女儿说:“对不起,宝贝。我刚刚吓着你了,是吗?”我观察到她女儿并没什么被吓坏的表现,也就没有对自己的妈妈说的话做出回应。
我对这位妈妈说:“后面那句,‘我刚刚吓着你了’是没有必要的。你的女儿并没有被吓着。”
以上这种情形,我会在一些非传统的父母身上看到。这些父母童年大多被抚养人打骂,知道打骂孩子,对孩子的伤害有多深。但是我也观察到一些矫枉过正的现象。就是这类父母,不太敢在孩子面前表露出自己生气、愤怒等情绪。一旦流露出这些情绪,这类父母会担心伤害到孩子,甚至还会觉得内疚。
这个母亲的做法透露出一个信息,她害怕自己的愤怒情绪表露出来,会伤害到自己的女儿。很多时候愤怒情绪的产生是因为别人越过了我们的疆界,损害了我们的利益。情绪像个信号一样,提醒我们,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当母亲无法在女儿面前适当的表达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也就无法捍卫自己的疆界和权益。在这个母亲和女儿相处的模式中,我看到上面提到的这个孩子并不怕自己的妈妈。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这个孩子还常常用哭闹来控制自己的妈妈,要挟妈妈帮她去完成一些事情。这个妈妈大多数时候是顺从自己的孩子。可是总有满足不了的时候,也会有忍受不了的时候,这时候就会情绪失控地对自己的孩子大吼大叫。事后,又像前面说的那样,向孩子道歉。但这个相处的模式一直都存在。
这位妈妈面对女儿的时候,当她体验和意识到愤怒的情绪时,没有用恰当的方式去表达,有时候选择了掩饰,退让;有时候就直接用吼叫的方式表达,接着又体验和意识到自己的内疚。当一个人的体验、意识和表达是一致的时候,这个人是真实透明的,是一致的。这是以人为中心治疗中,对人的发展的终极追求。当一个人体验和意识不一致的时候,通常我们称之为“防御机制”。体验被压抑在潜意识中,不能够被意识化。当一个人体验和意识一致,却不能一致地表达时,我们常称之为虚伪或者掩饰。这个妈妈在孩子面前,她的表达,有时候是和体验、意识不一致的。当三者一致时,又缺乏恰当的表达方式。
缺乏恰当的表达方式,对孩子吼叫,固然会对孩子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表达与体验、意识不一致,孩子会感受到母亲的内在矛盾,这对孩子来说,造成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视。这种可能造成内在与外在的分裂。
先去做真实的父母,做真实的自己,而不是去做完美的父母!再去学习和寻找恰当的表达方式。
秦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人本主义取向治疗、焦点解决短期疗法。广州心阳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咨询师QQ:446580139,本周公益咨询未满,可预约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