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EPA
译者:luyao_amy | 壹心理 X 译言
作者:Stephanie Rosenbloom
为什么旅客们要抢夺头顶行李架的空间和坐椅扶手?为什么一位乘客放倒坐椅后,另一位表现出的愤怒仿佛来自人性中最恶那一面?
是什么令理性如你我的旅客,突然之间大发雷霆呢?
很明显,促成冲突的催化剂之一就是拥挤的客舱。现在很多飞机的座位空间都比以前更狭窄,像波音777这样的飞机,过去一排只有9个坐椅,可现在不得不挤成一排10个。
“如果把人们挤在一起,到某种程度时,他们将无法维持正常举止。”夏威夷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里昂·詹姆斯说,他曾进行关于路怒症及空中愤怒的研究。拥挤环境会令人产生疏离感、讥诮态度和匿名感。如詹姆斯教授所言,这些会造成“日常社会抑制行为失效”,比如对爆发性情绪失去控制。
那些反社会的飞机
教授称,如今的飞机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反社会。毫无疑问地,人们在放低座椅前,可不会贴心地先打个招呼。“大家直接就这么做了。”詹姆斯教授说,这标志着“乘客间的冷漠敌意”,他认为这种氛围完全归咎于“航空公司对乘客的管理方式”。
他说,大部分航空公司不仅没有促进客舱内的交际环境,反而因为他们对服务的调整,加剧了敌对气氛。因为航空公司增加了托运行李的费用,所以预算不够的乘客们不得不争抢免费的舱内行李架空间。又因为航空公司取消了机内热食,乘客们只能自己携带食物,而有时这些食物散发出的味道,真令邻座的人无法忍受。
这让我想起约翰·B·卡尔霍恩于20世纪60年代在《科学美国人》中发表的一项关于人口过剩的重要研究。研究发现,随着老鼠之间越来越挤,他们变得更具侵略性,并表现出了从“疯狂过度活跃”到“病态退避”的各种“行为障碍”。
在拥挤的飞机上,我们感觉疏离的人可不止其他乘客。
“你会觉得与自我意识拉开了距离”,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同情和利他主义研究与教学中心的副主任艾玛·斯帕拉说。
“你将失去自我意识,”她继续说到,“有证据显示这会削弱理性。”她说的是对心理学理论中称为“去个体化”理论的其中一种解读。
客舱或许是引起空中愤怒最明显的环境因素,但去机场的途中和办理乘机手续时也充满了诱因:走走停停的交通、路边那些行李箱组成的障碍物、回荡在候机楼的噪音、龟速挪动的安检队伍、甚至在脱鞋过X光时,手机还是没完没了地提示新邮件。
很多人在旅行时都会感到精疲力竭,“这对我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意志力有极大影响。”斯帕拉说道。
失去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不是一个单纯的整体概念,并不是说一些人拥有自控能力而另一些人没有。
“失去自我控制有多种表现方式,都可以由不同的大脑回路来解释。”哈佛心理学系以及脑科学研究中心的助理教授约书亚·W·巴克霍茨说。“事实证明,自我控制的构成并不平均,我们现在才刚刚开始分析,并试图理解它内部的不同机能。”
我们已经确定某些特定因素会影响自我控制能力,特别是压力和睡眠不足,这些和行李一样,是旅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睡眠不足很容易导致人们的行为更加情绪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的艾瑞丝·莫斯副教授说。她的同事,睡眠和神经影像实验室主任马修·沃克的一项研究发现“缺乏睡眠时,大脑会回复到较原始的活动形态,”他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在这种状态中,大脑不能将感受与情景结合,也就无法作出受控的、合适的反应。”
其实航空公司也可以进行很多的改进(除了把坐椅改成能让人坐得进去这项以外)。例如:改善客舱气氛。
“应该将人们看作一个潜在的团体,”夏威夷大学的詹姆斯教授说,并制定一些有助于形成社团的原则。有一个小诀窍,他称为“现场人口调查”:空姐站在客舱前面问一些问题,比如“有哪些人是在回家的路上?”或者“以前从未坐过飞机的人们请举手。”这听上去有些像幼儿园游戏,但却可以令乘客感到放松和友善以及促进相互间的交流。
“这能够打破匿名感以及缓和敌意。”詹姆斯教授说。
他还认为,航空公司应该培训空乘人员,或者说加强他们的培训,使他们在与乘客交流时更具同理心。不论哪种表达形式都好,既可以是在出现问题时,展现同情心;又或者仅仅是在有人询问延误时间后说出准确的时间,比如20分钟,而不是说再等几分钟,后一种说法会产生不确定性并加剧人们的烦躁。
教授说“航空公司必须学会协助乘客应对这种情况,否则状况将会变得更糟。”
转载须注明译者、来源 壹心理 X 译言 以及原文链接。
原文:A recipe for air rage
来源:taipeitimes.com
欢迎加入 | 心理学与生活:专注翻译趣味实用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