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为什么有的人更容易染上毒瘾?

译者:冷门的少年 | 壹心理翻译达人

以往研究显示,所有接触过毒品的人当中,只有20-30%会上瘾,这些“瘾君子”们会持续服用毒品,罔顾毒品对个人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小到身陷囹圄、六亲不认,大到形容枯槁、生不如死;但是,其余70-80%却不会上瘾,照样过得好好的,该干啥干啥;那么问题来了——

同样是毒品,为什么有的人容易上瘾,有人却不会呢?

近日,剑桥大学心理学系教授Barry Everitt在《欧洲神经科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综述,阐释了“毒品接触——毒品滥用——毒品成瘾”过程中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以及学习相关心理学机制,勾勒出一幅成瘾研究的详细轮廓图。

吸毒早期可以被视作一种“目标导向”(goal-directed)的联合型学习(associative learning behaviour)。吸毒者发现,特定的行为(服用毒品)会导致特定的结果(毒品带来的快感),因此,为了达到这种结果,他会再次尝试之前的行为——换句话说,其吸毒行为的目标,在于获得快感。纹状体背中侧(the dorsomedial region of the striatum)被认为介导了这种联合型学习。该脑区与奖励机制相关,通过神经递质多巴胺发挥作用。

联合型学习过程当中,假如结果变得越来越不具吸引力,那么个体从事该种行为的热情也会逐渐降低。举个例子,如果服用某种毒品带来的快感越来越少,那么个体对于该种毒品的兴趣也越来越小。

然而,对于长期服用毒品的“瘾君子”而言,哪怕结果缺乏吸引力,也无法降低行为的欲望——事实上,科学家们发现,在这些“瘾君子”身上,另一种联合型学习已然悄悄地占据了优势,即“刺激-反馈”条件反射。换句话说,这时候,环境当中各种与吸毒相关的刺激(比如看到白色粉末、闻到烧铝箔的气味等),都会令“瘾君子”们联想起吸毒后的那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进而诱使他们寻求更多的毒品

(译者注:“烧铝箔”是海洛因的一种吸食方法,即将毒品放在铝箔纸上,用打火机加热后吸吮毒烟,俗称“走板”;)

Everitt认为,初始时的“想要”(must have,即第一种联合型学习)最终演变成了习惯性的“想做”(must do,即第二种联合型学习),而后者的神经机制与前者迥然不同,由纹状体背中侧(the dorsolateral region of the striatum)介导——该脑区与感觉运动大脑皮层互相联系,通过另一条多巴胺信号通路发挥作用。Everitt在文章中分别概述了这两种神经机制的特点。

另一方面,作者指出,“易冲动性”(impulsivity)尽管长久以来被视作是吸毒的“果”(即长期吸毒导致个体变得容易冲动),但也有可能是吸毒的“因”(即个体越是容易冲动,往往自制力也越差,进而一步步滑向深渊)。作者提出,可能存在某种内在因素(如遗传、性格特质等)令某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冲动,进而更容易染上毒瘾。

基于上述成瘾的神经和心理机制,Everitt提出了若干可能的治疗手段,比如阻断大脑里与奖励机制相关的神经回路、降低与成瘾机制相关的脑区的神经可塑性等等。

同时,Everitt讨论了现有药物“老药新用”的可能性,比如原本原来治疗抑郁症的SSRI类药物、原本用来治疗多动症的阿托莫西汀(atomoxetine)等等,都具有用来降低“易冲动性”的潜力。

其中,一种原本作用于记忆巩固、用来阻止旧病复发的药物,看上去颇具前景:如果能够阻断曾经的吸毒体验(生理和心理上的“高潮”)与环境刺激(如白色粉末、烧铝箔味道)之间联系的话,无疑将会大大有助于戒断毒瘾。

总的来说,Everitt的这篇综述,增进了研究者们对药物成瘾的神经和心理机制的了解,进而为提早确定个体的药物成瘾风险、设计戒毒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由壹心理用户冷门的少年 翻译,经由壹心理编辑。非商业转载须保留译者、壹心理与本文链接。商业使用请联系  壹心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为什么有的人更容易染上毒瘾?  毒瘾  毒瘾词条  染上  染上词条  有的  有的词条  容易  容易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  
综合

 挑战自卑

生活的意义是在生命开始时的四五年间获得的;获得的方法不是经由精确的数学计算,而是在黑暗中摸索,像瞎子摸象般地只凭感觉捕捉到一点暗示后,即做出自己的解释。优越感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