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微信公众号壹读(微信号:yiduiread)
作者:陈娣
今天是愚人节,大家可能会做一些事说一些话,壹读君(yiduiread)懂,但有些话呢,即便是愚人节,也是不好说出来的,比如说:我昨晚上喝多了,我真的不记得我干了什么……
酒后失言、酒后失德、酒后失忆,反正一杯酒下肚我们好像可以丢掉很多东西。一句“我喝多了”真的可以解释一切错误的源头?
秉承绝不传谣的人生准则即便在愚人节也不能破戒的壹读君(yiduiread),今天要来帮你划清你的身体和酒精之间的责任界线。
酒后和乱性有关系,但要成事火候还差点儿
不得不承认的是,酒精和性反应之间确实有点儿微妙的联系。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实验心理学系的研究者们曾征集84名饮酒的异性恋单身学生,分为两组,分别饮用酒和饮料后,评估40张照片对自己的吸引力,24小时后再次评估。得到的结论是,不论男女,酒精能让人们看别人更顺眼,也就是酒鬼眼里出西施。
不过,如果过量饮酒,这种关系就不明显了。
这和科学家对血液酒精浓度(BAC)的研究达成一致。研究表明,当血液酒精浓度达到0.025%,也就是小酌几杯,刚刚微醺的状态时,男性的性反应的确会提高。而浓度超过0.05%后,男性的性反应就会直线下降。当BAC值继续升高,到讲话含糊,动作失调,甚至钻桌子空的地步,且不说乱性,就连站起来也成了问题。
嗯,壹读君(yiduiread)说的是腿站起来。
即使到了如此疲软的地步,华盛顿大学2008年的一项实验还是证明,醉酒与否对男性的勃起状况并没有显著影响。这与29年前的研究结果也是吻合的,也就是说酒后“作案”的条件是存在的。
但是,醉酒后的性行为,并不会给人们带来多大快感,因为酒精能够麻痹男性和女性生殖器组织中的细胞,导致女性在大量饮酒后难以性唤起,而男性则难以射精。1979年马拉特斯塔、波莱克等人的研究就给出这样的数据:血液酒精浓度达到0.09%时,男性基本上没法射精。所以,其实真正烂醉的人更想睡觉,而不是想和异性“睡觉”。
说到这里,所谓“酒后乱性”,你觉得是科学问题还是人品问题?对于电视上那些一觉醒来连忙推脱说自己喝多了什么都不知道的人……该不该对这些人手软各位心里有数了吧?
壹读君还要告诉各位,在大陆法系(尤其是德语系国家)刑法学中有一个重要概念,叫原因自由行为,大意是说,那些想要用酒精饮料或其他麻醉剂之类的物品使自己处于丧失刑事责任能力状态的人,在酩酊状态下犯下的本不该犯的罪过,是会受到惩罚的。不过,国内目前对原因自由行为的探讨并不多。
断片:大量酒精让脑细胞互相失联
敢做不敢当是人品问题,但“什么都不记得”还真是个科学问题。
许多人都有过一觉醒来不记得自己干了什么,旁人不拿出点证据他怎么也不肯把那些行为和自己联系起来的经历,这就是断片。
人们经常认为断片是酒精杀死了脑细胞,但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研究者发表在《神经科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醉酒的人并没有被麻痹,他们还在接收信息,只是负责形成记忆的那部分脑细胞在突如其来地遭遇这么多酒精以后,会“找不到来时的路”,就这样断了与其他细胞的联系,所以接收到的信息不会转化成记忆。
然而,这种情况也只会在“极大量酒精的刺激下”才会发生。
人不喝酒,天诛地灭?
把一样物质和一个社会概念——“责任”扯上关系,我们如此“拔高”酒精也反映了人是有多爱喝酒。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消费约2000万立方米烈酒,2000万立方米葡萄酒以及2亿立方米啤酒——相当于8万个水立方泳池。
人类为什么被酒迷得如痴如醉?
爱酒这回事儿追溯起来可不赖我们。小至果蝇、蝴蝶,大到野猪、大猩猩都爱这杯中物;马来西亚西部森林里的笔尾树鼩更是个大酒鬼,它们每天晚上要花近两个小时泡在巴丹椰这种酒精度和啤酒差不多的果子里。以他们的酒量和体积测算,一个成年人喝掉两瓶干红才能达到它们的血液酒精浓度。
在自然条件下,酒精往往同糖分丰富的食物联系在一起。那些对酒气更敏感的动物,往往能获得更多能量,使得它们在生存竞争中获得胜利。所以,要问人类为何嗜酒,“这是祖先遗留的生存智慧”倒是实话。
愚人节,举杯不举杯?
即便人如此迷恋酒精,正如壹读君刚刚所说,你已经不能把愚弄别人造成的后果义正言辞地推到酒精身上,更严重的是,喝酒真不是好事儿。
撇开乙醇本身的毒性不谈,酒精带来的危害主要来自乙醛,在动物实验中做癌症模型诱变剂的就有乙醛。一杯酒下肚,大约5%通过尿液排出,5%
通过呼吸排出(这也是交警判断酒驾的基础),剩下的90%都得仰仗肝脏。在这里,酒精首先要经过代谢得到乙醛,乙醛进一步转化为乙酸,乙酸再参与到体内的多个代谢途径中去,最终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但事情并没有看起来这么顺利。人体代谢酒精的速度是有限的,一小时大约只能处理一听啤酒,来不及代谢的乙醛就在在体内堆积起来导致各种醉酒症状。
不过,来不及代谢还只是个小问题,人们可以靠喝酒前吃点东西垫底,慢慢饮酒多多吃菜来缓解。而负责乙醛转化工作的乙醛脱氢酶的缺失则是个不可更改的基因缺陷,而这种基因缺陷在亚洲人身上尤其明显,44%的日本人、53%的越南人、27%的韩国人和30%的中国人都受到“亚洲红脸”的困扰——这种还没喝多少、自己也没觉得醉、脸就红得精神焕发的现象就是由体内乙醛堆积导致。
不过,长期饮酒确实会使肝脏里负责解救的酶数量增加,人脑也会适应泡在酒里的生活,但在提高酒量的同时,你让体内积累了更多的乙醛,随之而来的性功能下降(此处加粗)和营养不良都只算小症状,肝硬化和胃、食道在酒精刺激下产生的溃疡甚至癌变会带来更大的麻烦。
喝酒真是一件无法善后的事儿,有多少酒精进入体内,你的身体就要代谢多少。传说中的解酒良方也只是补充了人体所需的物质,帮助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让人好受一点罢了,对于酒精本身没什么作用。
在这样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看完以上,要不要举杯各位自己决定吧。壹读君(yiduiread)去找领导拿过节费了,祝各位节日快乐!
壹读轻幽默,有情趣的百科常识,每天轻松聊时事、涨姿势、正三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微信搜索“yiduiread”,微博搜索“壹读”关注。
图片来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