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为何我不建议作者回复读者提的心理问题?

文:廖玮雯丨壹心理专栏作家

如果我是一名作家,那我无法为你解决心理问题

和我一起写作的朋友交流,他们说到,很多读者同样也会在他们的后台提问,严肃些的,是关于人生意义的问题,简单些的,是关于感情上,生活上,工作上的烦恼,他们有时会去截图给我(隐匿姓名),然后问我,这些问题应当如何回答?

问题多为两难问题,婚该不该离,职该不该辞,恋爱要不要继续……,还有,上来就痛诉“过往经历”的,有时还会分条发送,瞬间后台就被一段惨痛故事刷屏……

朋友问我,很想帮他,或许我们和他聊聊会好一些,可是,我又太忙,你说我该怎么言简意赅地去回答这些问题,然后在不影响我工作的情况下,对他们有所助益呢?

对此,我的回答会是:一般而言,说明理由,不再回复。

你怎么能这么冷漠这么无情这么没有人性这么没有的担当?热心的作者和诚心的读者可要生气啦。

为何我说不要回复?因为——回复无用。很多心理咨询师兼作家的朋友在公众号、微博上都是这么做的,就让我来好好说说缘由。

一是没有这个精力。

我们知道,当一个读者提出问题的时候,一定是满怀希望的,期待你能帮他“给点意见,甚至是做个决定,然后让他得以脱离苦海”。这个问题往往是他纠结已久了的,所以,这些问题的固着点通常都不在于他问的这个问题上。

什么意思?它绝不像普通的问题,譬如让你推荐几本书、推荐一个饭馆这么简单。

心理问题就像海上漂浮的冰山一样,他问你的,只是露出海面的那个尖尖,而要真正去处理这段经历带来的创伤,或者触及问题的核心,甚至尝试解决问题,得到成长,就必须去处理这座冰山。

举个例子,她问你婚该不该离?

你说该,她会说舍不得孩子,年纪大了怕孤独,而且父母亲朋强烈反对……,你说不该,她会说和他在一起好痛苦,无法再去忍受这样一段冷漠、无爱、孤独、无望的关系……

暂且不谈我们能否运用“真诚”、“倾听”、“尊重”、“无条件积极关注”等心理咨询技术去认真聆听一个故事,同时不断澄清问题,明确问题方向,去让提问的人对自己的真实想法有所觉察;提个最低要求,你能耐心地去听完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就已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往往这就不是你所能承受得了的。

而且,对于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而言,容易在聆听中失去耐心,作者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你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已有许多问题需要处理,而且,写作本身非常辛苦,所以,作为一名作者往往没有办法静下心来,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后台这么多的读者面对他们所面对心理问题,除非你是为了得到写作素材,但这完全谈不上是心理治疗,如果强迫自己勉强为之,往往会无功而返,甚至会对双方造成二次伤害。

所以,我给作者的意见是如果只是去和读者随便聊聊,你有时间,没有问题,但是面对心理问题,往往会让你力不从心,最终导致“两败俱伤”,不欢而散的结局。

二是没有这个技术。

如果完全不懂心理咨询,和他对谈有没有可能对他有所帮助?

答案是有,但是仅限于简单的陪伴,就像一个闺蜜所做的那样,但是,这种倾听与陪伴的作用是有限的,大多数的心理问题需要专业的技术去解决。

譬如心理咨询有个原则,叫做保持中立,如果你没有经过培训学习,就对一个人的心理问题进行解答,一般而言,会去依据自己的人生经验给出意见,这样通常是无效的,因为,人生经验具有局限性,而每个人却那么特别,另外,你很可能陷入“移情”,这是心理咨询师也要努力去克服的现象,一般的人爱憎好恶分明,这样就会有失偏颇,难以站在客观的角度去看问题

心理咨询还有一个原则,叫做不包办代替,什么意思?就是不去为访客做任何决定,你若运用人生经验去解答具体问题,通常已对问题有所指向,但是这个答案往往并不适合所有的人。

有人会问,我喜欢这个作者的文章,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所以,我有很多问题就想问他,我听他的。

问题就在这里,事实上,我们喜欢一个作者,特别是“心灵鸡汤”作者,往往是因为他的文章说到了我们的心坎里,我们觉得他说得对,说得好,因为我们本来就是这么想的,所以我们爱看,爱听,这可能在你迷茫的时候有些抚慰和熨帖,可是,这并不能真正解决你的问题,尤其是你的心理问题

解决心理问题,需要个体去认清自己,去承担责任,最重要的,是去做出改变,改变意味着修正甚至颠覆从前的认识和观念,意味着要去经历放弃与蜕变,意味着痛苦,意味着先要“作茧自缚”,随后才有可能“破茧成蝶”。

你喜欢的文章,并不具备这些个功能。

做心理咨询时,我们首先需要倾听、真诚、尊重,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去了解来访者的方方面面的情况,不同理论流派的心理咨询师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就拿该不该离为例,精神动力学的取向会去探寻她的童年经历,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理论取向会去想方设法让她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认知行为疗法会去深入探究她的认知思维模式,并教她学会新的认知模式。家庭系统排列会将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导入进来讨论……

当然,具体问题处理起来肯定没有那么简单,这除了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大量的精力之外,还需要心理咨询师过硬的业务能力和精湛的咨询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对她所助益。

所以,在技术上,一个写作者无法担当这个重任。

最后,我想谈谈我的意见。

如果我是一个作者身份,我只要去好好写好文章,表达我的观点,写作可以追求有趣、好玩;也能探讨人性、智慧;谈人生意义,谈生存价值都没问题,去让文字散发出它的美感和力量就好。

至于一些超出职责和能力范围之外的事,确实没有必要为此花费时间精力却又吃力而不讨好。和读者可以成为朋友,但是没有必要成为心理咨询师,除非你确实对这个行业很有兴趣,愿意努力学习不断历练,那么去让自己变得专业之后再来一试。

作为读者,在喜欢的作者的文章里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识和力量,或者尽情地去享受阅读的快感和乐趣就好,至于自己的心理问题,真的没有人能够给你提供正确答案,这个答案需要你自己去寻找,责任需要你自己去承担。

所以,不要希望一名作者能够为你解决个人心理问题,如果自己确实扛不过去,就去找个真正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这样才是勇于承担责任的一种表现。

壹心理专栏 · 玮夫雯斯基

作者:廖玮雯,心理咨询师,曾出版随笔《无须讨好世界,且让自己欢喜》。

专栏简介:「玮夫雯斯基」在各种地方说过很多话,写过不少字,以前觉得对错参半,现在愈发不敢笃定,人生在世,妄语太多,开口即错,如若非得让我在这诸多胡言乱语中挑选一句,我选:认得请自己,付得起代价。往后我说的,写的,你听了,悟或惑,对或错,全都不赖我。

更多文章可关注微信号:wfwsj1986,约稿、咨询请联系:weifuwensiji@126.com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词条  读者  读者词条  为何  为何词条  建议  建议词条  回复  回复词条  
综合

 中年人要警惕“灰色心理”

许多人到中年的男性,常会出现消沉颓废、郁郁寡欢等不良心理状态,而自己又矢口否认,这种心理状态被称之为“灰色心理”。“灰色心理”如得不到及时防治,不但影响工作和生...(展开)

综合

 教你从小动作看穿上司心思

察言观色是一切人情往来中操纵自如的基本技术。不会察言观色,等于不知风向便去转动舵柄,世事国通无从谈起,弄不好还会在小风浪中翻了船。直觉虽然敏感却容易受人蒙蔽,懂...(展开)

综合

 拖延症,能治么?

逃避做一些事,无法开始做事,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肯干正经事,我只是在列各种清单、玩围脖、逛淘宝、冲咖啡、做白日梦……我陷入了拖延的怪圈,带着焦虑的心脏和拖不动的皮...(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