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看《头脑特工队》坐我后面的“解说员”妈妈的话
壹心理专栏·依依南汉心理小栈
前几天朋友圈有个分享说某国研发了一种麻醉枪可以合理合法的放倒自己的熊孩子,妹妹在后面评论说特想给看电影坐她后面的熊孩子来一枪。我当时还笑她容忍度低,今天机缘巧合的自己去看了场《头脑特工队》,不知道大家怎么想这部动画片被定义成了亲子电影,电影院里除了我一个人占了两个座位之外,周围都是一对对的母子、母女,父亲带着来的要少很多。说实话,看完电影,我特别想给我后面的妈妈来一枪。
这个妈妈带着大概7、8岁的儿子观看,整个电影放映过程中这个妈妈就的嘴就没闭上,一直充当着电影的解说员和点评人;比如电影演到乐乐为了防止忧忧把记忆球都染上忧郁的蓝色而画个圈把忧忧圈起来的时候,这个妈妈说:“儿子你看,乐乐这样是不好的,我们不能把忧忧关注,要面对”……
当乐乐努力的想要爬到长时记忆区,坐着火箭车屡败屡战时,这个妈妈说:“儿子,人在面对挫折时就要坚持对不对,不能遇到点事情就打退堂鼓”;当冰棒为了乐乐能够顺利上去而自我牺牲时(我想到了暖心的大白正内心感动得稀里哗啦时),这个妈妈说:“儿子,这个世界上还是充满了爱的……”如此不一而足,结束时我特意看了一眼,这个妈妈长了一张社会精英的脸,只是不知道周围有多人想给她一麻醉枪。
姑且不论观影道德问题,我只想说,这种时候教育孩子真的合适吗?我认为看电影确实是比较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寓教于乐,但是在观影中简单答疑,观影后分享感动不是更好吗?一定要在观影中附加这么多鸡汤这么多评价这么多自己偏执的看法吗?说轻了是教育,说重了这难道不是价值观绑架吗?言辞小偏激,原因很简单:
第一,看电影的完整性。好的电影、电视、书籍,我们看了第一眼后被吸引,不到最后一眼很难猜到过程和结局,我们在观影的时候被情节吸引,随着剧情的深入而投入自己注意,情感上和电影同步和共鸣,我们跟着赞叹、感动、悲伤、幸福,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电影片断固然重要,但是整体看完了会发现完整的电影大于每个片段的感动。可是观影中有人在不断的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解说,首先会给对方带来分离感,一下子深入电影,一下子被拽入现实,最终两头都未能兼顾!其次,这种解说方式会使小孩子的注意力难以集中,打断对注意的培养有害无益;最后,孩子会依赖母亲的思维,毕竟成年人的想法更深刻,而完整性被剥夺,使得孩子看的片面不连贯,思考和感受的自然也只是片面地,这种片面性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当前大热的青岛38一只的大虾,很多人看到了欺诈,但是去忽视了其他没有被欺诈的餐饮,得出的结论往往是武断的。
第二,把体验性还给孩子。一场雨,有人爱到骨子里,因为可以来个浪漫的雨中漫步;有人恨到骨子里,因为如何奔跑,都是衣衫尽湿。我看山崖边的一棵绿树,不仅感慨生命的神奇,朋友却觉得命运对这棵树很残酷。你看,同样的事物,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这些不同成为了每个人独特的经验、独特的视角、独特的魅力。然而,有些父母总觉得自己走的桥比孩子走的路都多,因此经验和体验都高人一等,因此他们更愿意去越俎代庖代替孩子去感受,殊不知,这样剥夺了孩子感受和体验的权利,剥夺了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更可怕的是,孩子要么会抵触这种强加的价值观,要么会过渡依赖,再也不愿意去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第三,允许孩子理解的单一,允许孩子看不到那些成人的标准。我们不断地跟孩子分享,指引,只告诉孩子正确的,却不允许孩子犯错误。那么何谓正确?如果没有错误,何来正确?不具备足够的开放性去接纳孩子的理解,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不信任,我们剥夺的不仅是孩子犯错误的权利,更是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让孩子更闭塞,也让孩子失去了孩子的心灵,我们到底是在培养一个独立的、活生生的孩子,还是要克隆一个三岁看老中规中矩的我们自己?我们如果不信任一个孩子的心灵,我们如何培养和呵护他的灵魂?
第四,我们到底要怎样表达我们的期待?我们如何让孩子成长为我们期望的人?我非常欣赏交互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 TA,也译作交流分析、沟通分析)的经典著作《我好!你好!》,在这本书里作者哈里森写的一段话:
作为父母的最好扪心自问:我在孩子心中是什么形象?是哪一种人?而不要问:我是怎样的父母?我要他快乐,我们的家庭是否很快乐?我希望他有创造性,而我是否对新生事物感到振奋和激动?我要他学点本事,但上个月、去年、过去的那些年我又读过多少书?我希望他有朋友,我又有多少友谊呢?我希望他有理想抱负,我有理想抱负吗?我的所作所为足以表明这一点吗?我告诉过孩子我的信仰吗?我希望他慷慨,我是否对家庭以外的其他人的需要富有同情心?人们互相吸引,不是因为他“要”什么,而在于他“是”怎样的人。人们养儿育女也不在于他“要”孩子变成什么,而在于他——父母本身——是什么。
所以父母们,请尊重孩子的体验吧,在孩子需要您答疑解惑时简单回答,在观影结束后一起分享讨论,允许孩子不同的想法,允许孩子看一部完整的电影,除此之外,请以身作则!
一家之言,情绪小激动,请勿对号入座!
如果你也想成为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儿童心理、父母成长领域的作者,欢迎勾搭Valar哦!QQ:191543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