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以心为本的心理学:中国人的幸福与文化心灵(2)

关于中国人幸福,以心为本的思索

——申荷永,爱诺思东西方文化圆桌会议上的主题演讲,2007

近年来,中国政府开始发布有关生活质量的年度“兰皮书”,使用了类似于西方标准的“幸福指数”,其中包括经济收入、居住条件、工作性质、健康状况、生活满意度、安全感和人际关系等诸多因素。若这“兰皮书”的数据属实的话,那么,中国人幸福指数是逐年上升的,犹如中国的经济逐年增长。

但是,在这些幸福指数的背后,仍然有许多需要思索的问题,尤其是需要用“心的思维”来进行思考。

比如,大家似乎都知道著名的中国人的问候语:“你吃饭了吗?”

对此,西方的大部分解读,都是认为之所以有这样的一句经典问候语,是因为中国人常常吃不饱饭。我在瑞士和美国的房东都曾经告诉我,在他们小的时候,常在吃饭的时候听父母说,不知还有多少中国人都吃不上饭呢。

那么,在这里,我来给大家呈现一个不同的理解,对于这古老问候语的一个新的解释:我们中国人之所以把“你吃饭了吗?”作为一个日常问候语,问的不是你有没有吃饱,而是问你“味道如何?”问你“生活的滋味如何?”

我有我们的孔子为证:“食肉者众,知味者鲜矣”。这便是我们中国人每日必问的缘由。

那么,如John van Praag在其信中所问到的,在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又是什么使得中国人幸福的呢?

让我们来看看“幸福”是如何在汉字中表达的。

这便是我们中文的“幸福”——(幸福篆体)

在中文词典中对于“幸福”的解释是:“称心如意”,fitting the heart as one wishes,这便是中国人幸福。俗话说称心如意,心满意足。

那么,采用心理分析的基本观点,让我们来看看有关“幸福”这两个汉字的原形,感受一下其中所包含的最初的原型意义。

在我们的甲骨文中,“幸福”是这样呈现的——(幸福甲骨文)

 

  前面的符号是“幸”——(甲骨文),这是一个人双手被捆绑,被梏住,一种被捕获的符号化表示。那么,一个被捆绑和被捕获的人,应该是愤怒和焦虑,为什么被用作表达“幸运”或“幸福”的汉字呢?

根据历史和考古学家的研究,被捕获并被用类似的枷锁梏住的人,往往是那些幸存者,还有用的人,对于他们来说,至少还有生存希望。

《说文解字》中对于“幸”的解释是:“(幸),吉而免凶也。”从中可以看出,“幸”的本义包含的是“避免夭死之事”。对于“幸”之古字形的另外一种解读:其上面的符号是“夭”或早死的表示,下面的符号表示的是“避开”。对此,段玉裁的解释是:“吉者,善也;凶者,恶也,得免于恶,是为幸。”

古代的中国人,用“被捆绑和被捕获”的意象来表达“幸”。当这一“幸”字与“福”结合的时候,才是完整的中国的“幸福”的表达。

在汉字中,“福”的意象是这样表示的:(甲骨文)

那么,这样的一个字符,又包含着怎么的意义呢?

“福”字的左边,要表示的是“神”或“神灵”(或者是精神或灵魂);右边表示的是盛满了酒的容器。于是,这汉字的“福”便包含了这样一个原始意象:用盛满了的酒来奉献给神和神灵,以获得保佑和庇护。

在《尚书》中,“福”便阐释为五种基本组成:寿、富、康宁、好德、终命。如果你够幸运的话(即使是被捆绑和被捕获),通过用酒(也包含了精神层面奉献的象征意义)向神和神灵的祈祷与祭祀,便可能获得祝福和保佑。

中文的“酒”与“救”同音,有“求救”、“拯救”、“救治”和“救活”的组合与意义。于是“酒”也是“醫”字的重要组成。

被神和神灵拯救的人将会称心如意,获得幸福。如同《礼记》中表达的思想,若是能够知心,那么也将能够使我们摆脱苦难。语言文字包含着某种超越性的机制和功能(至少如荣格所使用的“超越性”),从捆绑捕获受梏,避免灾难和死亡,到用酒来向神灵祭祀祈祷,以获得保佑和祝福,从而转化为中文幸福的基本内涵。实际上,即使是在英文中,“捕获”(catch)在表达“捕获与抓住”意思的同时,还可用来表示“吸引”、“迷人”、“迷住”(To charm, captivate)以及“获得”和“得到”(to get, to become held, entangled)等意义。而“受梏”(fasten),除了紧紧地捆绑在一起的意思之外,还有“迷人”和“醉人”(fascinating)的演变。(我常与罗建平讨论有关汉字的意象,这里的观点也有他的启发,特别致谢。)

我们可以把这种类似的演变,称之为心灵的转化。当一种身体捆绑受梏的符号,被抽象化和象征化的时候,逐渐脱离了躯体层面的幸与不幸,从而具有了精神和心灵层面的内涵,具有了吸引、获得,迷人和醉人的气质,形成了中国文化中的“幸福”的心理基础。

   

      在躯体的捆绑和捕获的背后,存有一种深层的心灵的捆绑与捕获,我们可以称之为与上帝或神灵有关的捕获和捆绑。由此,我们始能得到心灵上的富足。由此,我们也就能够更好地来理解中文对幸福的阐释:“称心如意”。

于是,中国人的“幸福”,就不仅只是寻找快乐,而是要脱离痛苦;或许我们可以说,这种幸福,本来是痛苦中的一种渴望。其中的关键,并非在于躯体或外在的事件,而是内在心灵层面的变化。

这样,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近年来有关幸福指数的调查,总是发现居住在农村的中国人要比城市的“幸福”。在我看来,当今居住在农村的中国人,更像本来的“中国人”,而居住在城市的人,则越来越“现代化”,越来越接近于“西方人”。

若是某一天有一份国际性的报告说,中国人比其他国家的人幸福的话,我们也不用吃惊。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幸福并非仅仅表现为“收入”、“居住”、“工作”和“健康”等幸福指数的高低,而是在于心灵层面的富足与充实。真正的中国人是用心来生活的人,借用辜鸿铭先生在其《春秋大义》中的总结,过着一种心灵生活的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于是,若是当代的中国人仍然拥有这样一种心灵的生活,那么他们就能拥有“称心如意”的中国人幸福。不幸的是,辜鸿铭先生说,他是最后一位真正的中国人。人们失去这种心灵的意义和心灵的生活久已。

所幸,我们的文化,尤其是在文化的无意识层面,仍然为我们守护着这种心灵的意义。

……

(英文原载《Eranos年鉴》2008;中文收入申荷永著《心灵与境界》,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心理学  心理学词条  中国人  中国人词条  心灵  心灵词条  幸福  幸福词条  文化  文化词条  
综合

 你是否拥有一份真正的好爱情?

你是否拥有一份真正的好爱情?证据就在于,你的嘴角是不是经常流露出如春风拂面的笑容?你能否愉快地接受一个非常真实的自己?你是不是知道自己的心在何处? 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