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疗法简单介绍:
绘画疗法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形式是以大脑两半球分工和心理投射理论为基础的。神经生理学家Sperry的裂脑实验证实,左半球同抽象思维、象征性关系以及对细节的逻辑分析有关,右半球则是图像性的,与知觉和空间定位有关,具有音乐的、绘画的、综合的集合——空间鉴别能力。这表明音乐、绘画、情绪等心理机能同属右半球所掌控。同时,对精神分裂症侧化损害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右半球功能亢盛,表现为情感活动异常,主要是负性情感的体验。这说明右半球功能损害影响患者情绪机能。由此,绘画疗法认为以言语为中介的疗法在矫治由不合理认知或信念所引起的心理疾病时有疗效,但在处理情绪障碍、创伤体验等以情绪困扰为主要症状的心理问题时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心理学家Ley认为 “一个人不能用左半球的钥匙去开右半球的锁。”因此,同属右半球控制的绘画艺术活动可以影响和治疗患者的情绪机能障碍。
为什么绘画艺术治疗具有如此的优势, 即能够处理言语疗法所不能抵达的层面?
一、绘画是一个要求全身心卷入的行为过程,绘画过程与身、心、灵的关系。有过创作体验的人都不会否认绘画具有卷入整个身、心、灵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人类具有的为数不多的活动之一。
二、我们的思维绝大多数是视觉性的,但要将这种视知觉信息用语言转述出来,或用理性将感性信息表达出来就要困难得多。用视觉的方法可以接触到相当多的心理意象资料,而用其他的方式是不可能触及到的,这一点有著不容置疑的神经生理学与心理学的理论依据。
三、很多创伤体验来自童年时期充满痛楚的心理环境,童年期的生理性发育还未完成,言语能力还不足以表述真正的创伤体验,对于创伤儿童来说,非言语性的治疗更有机会达到创伤的源点。对于由此引发的饮食障碍、自恋、物质依赖等所有类似的人格障碍或边缘性症候群都是由于童年期发展受阻或固著引起的。另外,还有许多情绪体验的内容本身就是前语言的,不能用语言来描述,因而,言语治疗也就无法达到治疗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无法描述某种经验,比如,我们常常无法描述某次经历中感受过的真实的快乐和伤痛,语言总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只有通过非言语性的沟通,孩子们亲自参与制作、观看、表现等过程,治疗师才有机会创造治疗机会,通过观察、接纳、欣赏来帮助儿童。无论出于记忆是前语言的考虑,还是出于创伤记忆与意象有关这一点考虑,所有的心理障碍或问题后面的痛楚都可以通过视觉意象来接近。
四、有些来访者对于创伤经验从未提及,但是在他们的艺术品中却用视觉意象表露出来。意象中出现的非正常特征往往于童年创伤留在身体上的痕迹有关,他们由此找到了个案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被训练过的道德准则不允许我们心理的阴暗面暴露给别人,但通过艺术方式就会相对容易表达出来。视觉艺术本身是符号性的,其价值观是中立的,借助这种隐晦的方式,人们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体验、愿望和困惑,甚至将无意识的内容透露出来。这种表达更具有隐蔽性,不存在社会道德规范等方面的顾忌。所以,那些恐怕不能被接受的观念、情感和冲动,如果能被个体所觉察和接受的话,个体才可能把那种毁灭性能量转变成建设性的能量。
五、作为关系空间,艺术的介入相当于引入了一个“第三者”,这个第三者在治疗师与个案的传统空间之中注入了新的因素,在家庭治疗、夫妻治疗或团体治疗中都可以起到促进自我反观和自我成长的桥梁作用。
六、艺术史的传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显得更加正常化和通俗化。由于艺术治疗实施的场景是灵活的,所以更适宜出现在正常人的场合,相比之下,对于那些对心理咨询与治疗存在偏见的人来说,就显得正常化,至少听起来没有像言语疗法那么令人感到不快。对有智障儿童或心理失调儿童的家长或照管者来说,去类似于“艺术活动中心”接受训练要比去“心理诊室”接受治疗的可能性大得多。同样,那些艺术教育者、培训师、督导员、照管者、心理顾问,如果了解了艺术过程具有的治愈特性,在工作中就会体现出更多的专业性。
京师博仁特邀孟沛欣教授来此授课,2014年4月16-18日的绘画治疗讲让您体验更多。
报名电话:400-6262-918
课程链接:http://www.jsbr.org.cn/px/html/huihuazhiliao.html
关注京师博仁官方微信borenxinli更多精彩等着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