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谁都言历史之厚重,谁又曾懂得?

       曾经,不知是从何时起,写作的时候总是喜欢自扮沧桑,总是喜用引用各式各样的历史典故,然后在最后附加一段叹息和一句“历史是沉重的”。

       “一将功成万骨枯”,历史埋葬了太多人。“生而有志,报国无门,满腔热血,只消得半升泪水”那些酸楚和无奈可曾明白?“三世情缘,终难相守,痴男怨女,莫不过两厢离愁”那些痛心和哀怨可曾了然?这样的典故想必都有不少烂熟于胸,如若必要,信手拈来总能写就一两段佳句,懵懂可笑的言语背后是那自以为看透苍凉的心。

       历史是沉重的帷幕,原来早先我们掀起的不过是一层纱而已,自鸣得意的以为已经窥见了历史的全貌。贾谊在《过秦论》中写到“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短短的几句话里,你读到了什么?一件短袄,一把糟糠就能让人们感恩戴德,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道,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长年战争中的颠沛流离,饥寒交迫下的恳切期盼,期盼着穷兵黩武的始皇时代结束,想不到盼来的不是太平,不是温饱,而是更重的苛捐杂税,是更多的徭役和苦力,那样的绝望,那种在绝望中孕育的愤怒,历史中在一遍又一遍地重演,而此刻的我们能够懂得多少

       生而逢时,享得太平安稳。前段时间在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的时候,为总理的情怀深深折服,在最艰难的时期,作为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的家长,所言所做无不值得铭记,就像朱镕基在反贪为民的赤诚,温家宝在灾区手握人民的身影,都值得敬重。同时在这段时间开始看《大江大海》,才明白任何故事的开端,尤其是王朝的承启,都是不忍开启的扉页。

       历史是胜利者写就的宣告书,谁都曾被告诫不能偏听偏信,又有多少人愿意去查证那些已经湮灭在时间长河里的尘埃?幸得,国家还是在孕育着有志之士,还是有一干人等愿为求证片面之词而花费一生的光景。历史总是公正的,遗憾的是人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公正,龙的书再内陆不能出版,只能以电子书的方式来阅读,一次次的阅读中伴随着太多次的沉默和思考,太多的震撼和叹息。

       历史不是英雄的历史,谁都明白历史更是普通大众的历史,那些在一九四九时代中湮灭的普通人士,龙愿意去探寻,去求索,这点便足以获得所有人的认可和尊重。那些人中,有多少少小离家的爱国青年,有多少被迫上前线的孤苦儿童,寄藏了多少人的希望,破灭了多少人人生,陇外的枯骨今安在?

       书还未看完,只是不再恍惚的会道那段中国的屈辱史,那段近代的悲惨史,不觉多了些不忍和揪心。想必读史便需经历这个历程,沉重、凝重、厚重,都不足以言表历史之重,下次翻开史书应该多一份敬畏之心,字字泣血,背后有多少灵魂在呐喊呻吟,又有多少支离破碎的残情私愁。

       以史观今,又岂是简简单单四个能说明。与君共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厚重  厚重词条  懂得  懂得词条  历史  历史词条  
综合

 黄菡:关于爱情的两个偏见

今天之所以有人感觉爱情有点奢侈,有点稀缺,恐怕是因为他们给爱情贴上了标签,或者把爱情渲染得过于文艺或特别了。—— 《非诚勿扰》里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情节,...(展开)

综合

 心理学家:男女一见钟情只需3秒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在最新一期《进化与人类行为》杂志上发表论文说,在初次见面的几秒钟里,大多数人就作出了是否和对方继续交往的决定,一些人甚至只需要3秒...(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