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灵修是与非

评论“灵修”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是因为,灵性的倡导者中,既有《万物简史》作者肯·威尔伯这样的思想家,也有奥修这样亦正亦邪、充满争议的人物,还有胡茵梦、张德芬这样懂些心理学,也懂经营传播之道的心灵导师,当然更不乏以“灵修”之名混饭吃的江湖术士。“灵修”的知识也五花八门,从最高深的学术思想到最低劣的江湖骗局,应有尽有。最近流行的“身心灵”运动,更是把养生、心理治疗和灵性修炼融为一体。你很难界定“灵修”到是什么,也因此,很难指出“灵修”的问题到底在哪里。

但总体上,“灵修”仍透着一股邪气。大部分以“灵修”为买点的心灵成长培训,就是心理领域的成功学。和成功学一样,“灵修”强调思想意念的作用,强调“顿悟”式的快速见效和转变,宣扬神秘主义和不可知论。一些身心灵培训自诩是“开给我们这个浮躁时代的心灵处方”,却因其自身的同样浮躁,不幸从答案,变成了新的问题。“灵修”的问题,从流行的身心灵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中的若干关键词,可见一斑。

关键词之一:潜意识。几乎所有的心灵导师都强调潜意识的作用。他们宣称,潜意识远比意识重要,它决定了我们的境遇和命运。而心灵导师能教你如何通过与潜意识对话,理解它、安抚它、改变它。

潜意识概念在心理学中的发扬光大,得归功于以佛洛依德为首的精神分析学派。在弗洛伊德主义看来,潜意识充满了童年的创伤、压抑的欲望和扭曲的情结,它以隐秘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选择和行为。今天,科学心理学确实发现我们的意识不能完全觉察环境对我们思想、情绪和行为的影响,但同时也发现,这些影响可能并没有精神分析宣传的那么大。科学心理学摒弃了潜意识的概念,是因为这个概念本身就带着决定论、不可知论和神秘主义倾向。你不知道潜意识是什么,也不知道潜意识以什么样的规则运行。含糊的概念提供了可供发挥的空间,潜意识就是“你的意识所不知道的东西”,因此,你甚至无法通过理智对潜意识理论加以验证,而心灵导师则通过垄断对潜意识的解读,获得了培训的权威性和正当性。这是潜意识概念在灵修中大受欢迎的原因。

关键词之二:能量。大部分灵修学说都宣称,存在着一种遍布宇宙的能量,能在生命体和非生命体之间流通。这个论断并不新鲜。在思维萌芽阶段,婴幼儿就相信,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有生命。这种朴素的“万物有灵论”思想在人类历史上也曾反复出现,能量说就是这种思想的变式。在电磁学说正流行的18世纪末,催眠术的先驱麦斯麦就宣称,人体和宇宙中遍布着磁性流体,人生病是因为磁性流体在人体内失去平衡。而他发明的“通磁术”,能把外在的磁体导入病人体内,使病人重获得平衡。今天我们已经知道,“通磁术”的本质是暗示和催眠,跟能量没任何关系。在一本流传甚广的伪科学读物《水知道答案》中,日本“科学家”煞有其事地宣称,对着水滴说“我爱你”所得到的结晶体要远比对着水滴说“我恨你”漂亮。这本伪科学读物早已被批驳得体无完肤,却仍在某些灵修学派中,并被当作能量学说的重要证据。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用“正能量”来表示带给我们积极情绪的东西。它和灵修的区别在于,日常语言中“能量”,说的是关系和影响,而灵修中的“能量”,却常被理解为一种实体。美味的食物带给你“正能量”,是因为你觉得它好吃,而不是因为你真把它当作电池似的能量棒。而一些灵修学说却常常迷信一些在他们看来具有独特能量的实体,比如石英石。至于这种能量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能在生命体和非生命体之间流动,自有神秘主义和不可知论前来作答。

关键词之三:冥想和禅修。冥想和禅修听起来也很玄,却可能是“灵修”中最有科学依据的部分。 70年代末,有多年禅修经验的佛教徒,麻省医学院压力治疗中心的卡巴金(Kabat Zinn)博士开始训练病人通过正念冥想(Mindfulness Mediation)进行疼痛和压力管理,卓有成效。在他的实践和推广下,正念冥想逐渐成为西方主流的心理减压方式,并被美国国家卫生院辅助及另类医学研究中心列为一种“可以实施的医疗方法”。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正念冥想有助于治疗慢性疼痛、焦虑、皮肤病、抑郁症复发、失眠、物质滥用、酒精依赖、饮食障碍、心脏疾病和癌症等心身疾病,也有助于增强幸福感、怜悯和共情等积极情绪。近几年,正念冥想更是成为了心理学、神经科学、健康和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正念所倡导的接纳、包容、投入、专注的价值观,更是我们时代的所稀缺的东西。也难怪,冥想和禅修会被“灵修”当作重要买点。

但卡巴金本人却对“灵修”颇有微辞。在《正念》一书中,他指出,灵性的说法暗含“我比你崇高”的潜台词,因此加深而非缩小了人和人之间的隔阂。人们“因为执着于灵性上的“真理”而造成很多伤害,甚至躲藏在灵性的斗篷下,以伤害别人来满足自己的胃口。”同时,灵性的说法因为假设存在一个高于现实的世界,而可能成为人们逃避生活的借口。人们“用灵性来逃避痛苦、责任和活生生的生活,为痴心妄想火上浇油”。

灵修和禅修的区别,也许正说明了灵修最大的问题。现实的生活本就应该包括痛苦和欢乐、挫折和振作。所有的成长和进步,都只能源于对生活本身的投入,源于脚踏实地的转变。而灵修,是过高的承诺和过低的兑现,是虚构的别处的世界,是诱惑我们逃避生活的企图,是皇帝的新衣。

(发表于lens 2013年2月刊好像,商业大概是不能转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灵修是与非  灵修  灵修词条  灵修是与非词条  
综合

 如果失去你,我将是个失败者

“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话让多少漂泊异地的人鼻头微酸。我们为了追求心中的梦想而在拥挤的城市里穿梭,而远方的家就是身上的那根线,牵动着你我内心最柔软的角落。分享这...(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