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缘起
周三下午做完团辅之后,我就被校报的两个孩纸拖住,希望我能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下大学生的拖延症。
话说之前我倒真地没有关注这种现象,所以一时惊诧。幸好,趁上厕所的时机,略微思考了下。之后就忽悠了那两个孩纸一番,总算把这个小小滴采访给糊弄过去了。
因为,如果已经成为一种症状,那这种症状的心理动力因素肯定是无法穷尽的,针对不同的个体,肯定就有不同的心理原因。如果只是一种拖延的现象,那其中的共性动因倒是可以拿来说说的;而且,既然谈大学生的拖延现象,那这种共性的动因也只适合大学生。至于是否适合其他群体,我就不管了。
据那两个孩纸讲,这种拖延现象最严重的就是发生在大二、大三时期。那些孩纸们,基本上都是把目前要做的事情一拖再拖,直到deadline的前两天,才开始带着懊悔的心情,着手做事。即使给自己做了时间规划,真正执行起来,也是视而不见的。那这种无法控制的拖延,自然有其心理的动因。
二、分析
因为没有做过具体的研究和访谈,所以只能凭自己的感觉推测一下啦。
一种是面对诸多事情,不知该从哪件事情下手,不知道哪件事情是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于是,时间就在这种犹豫不决的状态中消耗殆尽。
另一种是明知这件事情是有deadline的,也知道细水长流地做事情是很好的方式,可是偏偏控制不住自己,先享受自由散漫的日子,等时间消耗殆尽时,才开始懊悔地着手做事。
其实,这两种情形都是与大学之前家长的教育方式以及学校的教育环境有关的。
处于第一种情形的孩纸,进入大学之前,肯定是没有独立自主权的。在他们的生活中,父母牢牢把握了主控权。孩纸们的任务就是去读书,其他任何事情,父母都可以帮他们去处理。那么,这群曾经没有太多选择权和处理权的孩纸们,走进大学,面临各种各样的事情和选择,自然也就无所适从了。他们没有处理个人事情的经验,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自己拿不定主意,自然也就徘徊不前,将时间浪费在犹豫之中。
处于第二种情形的孩纸,进入大学之前,肯定都是长期处于紧绷的状态。就像一根紧绷三年的橡皮筋,再放开,已是一根松垮垮、软塌塌的小绳。曾经在家长和老师严控之下的孩纸,遇到自由宽松的大学环境,内心会疯狂地追求释放。所以,他们对自由的追求是自己无法掌控的,即使遇到需要处理的事情,他们也不知不觉地将其放到一边,留待最后几天来解决。换句话说,曾经缺失的自由与放松,他们需要在大学里获得补偿。这种补偿,更多的是一种无意识的补偿,所以,这些孩纸们都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拖延。而且,一拖就是三年,直到大四,面临毕业和就业,他们才有可能逐渐摆脱拖延状态。如果曾经缺失得很严重,也许工作之后,还会一直处于拖延状态。这种对曾经缺失的补偿,也是很多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不要以为过去的事情就这么轻易地过去了,它将一直存在,并对你产生影响。正所谓:伤过留疤。
写到这里,我的脑子里又浮现出一个比喻:一群被困在笼中三年的小野兽,一下子被放养到同一所大学……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你们觉得这些小野兽能控制住自己么??
三、解决
既然分析了原因,那么应当如何解决拖延的问题呢?
针对第一种情形,其实已经不单单是如何摆脱拖延状态的问题,而是如何成为一个独自自主、人格完善的人。拖延,只是这些不成熟的孩纸们所展现出的其中一种问题而已。除了拖延,他们在人际交往等其他生活事务中也是必然存在问题的。所以,在大学四年里,这些孩纸们需要学着慢慢脱离父母的控制,尝试探索自己的兴趣,逐渐将生活掌控在自己手中。当他们变得更加独立、自主、成熟,拖延状态也就不攻自破。
针对第二种情形,处理就比较简单。既然是在弥补曾经缺失的自由与轻松,那就让他们去弥补吧。只要在不影响完成任务的前提下,他们要怎么拖就让他们怎么拖。因为,拖到一定时候,他们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满足,然后再遇到一些应激事件,比如大四面临就业,他们自然也就不拖延了。如果一味地压制拖延,那这种一直没有弥补完全的缺失,在今后的生活中依然会再次呈现,而且,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所以,对于这些孩纸们,在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的情况下,让拖延顺其自然地进行下去,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四、延伸
一不小心,就写了一大堆文字。不过,还是会不由自主地继续做一下延伸。
其实,拖延现象,只是当今家庭教育问题与学校教育问题的一个缩影。
我们的教育,目光太短浅。因为,当今教育的目标,似乎不是培养一个独立自主、人格完善的人,而仅仅是培养一个大学生。这种目光,短浅到似乎整个人的一生,就嘎然停止在大学。大学,在家长和老师的心目中,似乎成为了一个人人生的终点。但实际上,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一个不到人生三分之一的转折点而已。
也许有人会说,培养独立自主、人格完善的人正是大学教育的目标,而不是大学之前教育的目标。这样的说法,其实很可笑。正如一棵小树苗,对它施了十几年的劣质肥料,如今就算赐予它世界顶级肥料,那也无济于事了。
然后,我又想到前面提到的“小野兽”比喻。大家都说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其实,学生的心理问题早在大学之前就已埋下深根,积累了十几年,恰好在大学阶段爆发了。所以,大学,真滴成了名符其实的“冤大头”,躺着也中枪啊!
如果孩纸们的教育,从小到大,一直以独立自主、人格完善为目标,我想,等孩纸们上了大学,他们肯定能够在大学里收获更多的关于专业和人生的知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大学仅仅是一个人成长开始的起点。那么,就业,也就自然而然地不会成为像现在这样让孩纸们非常头疼的问题了。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从小到大,一直以独立自主、人格完善为目标,那孩纸们就考不上大学了。这样的说法,我又笑了。如果真地以这个为目标,我相信,只要孩纸的智力木有问题,如今考上大学绝对不是问题。退一万步讲,一个是没有考上大学的、独立自主、人格完善的孩纸,一个是考上大学的、没有自我的、人格不完善的孩纸,哪一个在今后的生活中会更加幸福呢?而幸福,不就是家长对孩纸们的最大期望么?
五、小结
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社会),都有其内在运行的心理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