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是因为想追求完美,又感觉无力达到;也是因为想掌控一切,但似乎又总是事与愿违。
焦虑的妈妈总是渴望别人不“添乱”
我总能在微博上收到许多焦虑妈妈的求助私信,但基本都不回。为什么?因为她们总问一些无法回答的问题,比如:孩子不好好学习怎么办?孩子总是不听话怎么办?
她们有个共同的特征:希望有个人,几句话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消除她们的焦虑。最好,能将所有可能产生问题的源头都掐断!
她们会要求伴侣、父母或者孩子什么都听她们的,不给她们“添乱”, 她们讨厌孩子出现各种问题,因为这会让她们打破自己是个“好妈妈”的幻觉,会让她们失控!
“一切尽在我的掌控之中,不然,恐惧会让我死去”,这是焦虑者最典型的心声。丈夫,必须是我要的样子,孩子也要按照我照料的方法成长。她们尤如惊弓之鸟,不能听到一点点异动,不能允许一点点“失控”的事情发生。
但悲催的是:任何关系中,掌控,总会失败。
自恋的爱,不管他人需不需要
焦虑的妈妈,其实很“自恋”。
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其实,即使是“己所欲,也不能强迫施于人”,给别人东西,要根据对方的需要来。但自恋的爱,是不管他人需要不需要,就去给予,总是把他人不要的强加在别人头上。
而孩子,无力反抗妈妈的“爱”。当他们看到妈妈的哀伤和无助时,尤其当妈妈说“我对你那么好,你还不满足,还要气我,你不是个好孩子”时,他们会愧疚。因此,焦虑的妈妈养出来的孩子,从小就有迎合妈妈的能力,还要“忍受”妈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这样的孩子,往往“很乖很听话”,但那是暂时的,只是对妈妈的回避和讨好而已。等到了青春期,孩子有能力照顾自己时,叛逆就来了。许多焦虑的妈妈,会面临同样的问题:为什么我那个非常听话和懂事的孩子,现在什么都和我对着干?
焦虑的妈妈,在自己感到无助时,更要掌控他人,从掌控中获得安全感,而被掌控的对象,首当其冲就是孩子。看上去,掌控的妈妈对孩子挺好,她们很负责,甚至付出更多。比如:对选择什么样的奶粉十分精心、特别在意孩子的冷暖、孩子一哭闹就会很紧张。难道,这一切不是对孩子爱的表现吗?是的,这是个“尽责”的妈妈!尽责,就是完成任务,但要说爱与不爱,还有待商榷。
有个小孩生病了,获得了两个人的照顾,一个是护士,一个是自己的妈妈。护士照顾病人很专业,反而妈妈在照顾自己孩子的时候,很生疏,毕竟是她第一次照顾病人。给伤口换药,护士的手法很专业,还说了些安慰的话,尽管如此,那个孩子还是痛得“吱哇乱叫”,护士安慰孩子:“总是痛的,一会就好了。”不痛不痒的安慰!护士微微皱眉,掩饰不住内心的厌恶:这孩子,真娇惯,烦死了!一会思想又跑偏了:下班去和男朋友吃什么呢?
而妈妈在旁边,看到孩子痛得乱叫,心里一阵心疼,眼里满是温柔,眼眶有一点点红,她可以体会到孩子的痛苦,并且满心里都是孩子,心无旁骛,她安慰的话也充满了无限的温柔和疼惜。这样两种态度,传递给孩子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护士妈妈的尽责,是出于恐惧
护士般妈妈是在用行为尽责,但那不是爱。当然,护士般妈妈可以挺自恋的认为自己是个好妈妈。护士做事尽责,是因为恐惧。假如做不好,她会被投诉,因为害怕被投诉,才更尽责一些。焦虑的妈妈,也是因为担心自己不是个好妈妈,或者不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妈妈”形象,所以,战战兢兢,并且,不能忍受一点点质疑,任何一点质疑都意味着心目中“理想妈妈”的崩塌。
焦虑会一直传递
焦虑总会在无意识的循环当中传承下来。
期望自己是“完美妈妈”的人,是在婴儿状态时没有获得好的照顾。
所谓好的照顾,其实就是在饿的时候有吃的,冷的时候有温暖,她们的需要能得到满足。但她们的妈妈也很焦虑,压根不顾忌孩子的需要,只是用自己的想法去满足孩子:孩子饿了,被加上很多衣服,冷了,却被塞进去很多食物,甚至很饱时,还是被拼命塞进去。
曾经看到一对母女,在女儿生了孩子以后,母女俩为了怎样照顾孩子而发生激烈的争吵,实际是两个焦虑妈妈在对决。而那个可怜的饥饿的孩子,在那很焦虑很恐惧,因为照料者在争吵着给自己喂多少奶呢!
真正接受自己的无助和担心
别幻想做“完美妈妈”了,那对孩子并不是福祉,相反是“灾难”,因为完美妈妈对应的,必须是“完美的孩子”。要不然,完美妈妈如何实现呢?孩子总会牺牲自己,去成就“完美妈妈”,那就是:妈妈要我怎样,我就怎样,实在做不到,那就假装。
当你发现,你经常因为孩子的一点点反应就战战兢兢,总担心孩子不如别人,经常会因为照顾孩子而产生很多情绪时,你其实已经把孩子当作“满足”自己的工具了。爱,是陪伴、是接受、是包容。当你开始用“我为你好”去对待孩子的时候,其实你已经不爱了,只是“自恋”的满足而已。
假如妈妈能够真正接受自己的无助和担心,情况就会改变。妈妈会承认自己的不足,也就不再去追求做“完美妈妈”了,做妈妈的压力小了,焦虑也就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