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zmer 丨 壹心理专栏作家
小时候我也是一个上课争着举手的小孩,长大之后,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左手变得很沉,再也举不起来!这到底是为什么?
作为一个爱思考的新时代五好青年,我觉得可能是这样。
本人性格温柔委婉,内敛深沉。在这么多人面前举手回答问题,哎呀~~~(掩面)想想就好害羞啊!
这学期老师总爱找我碴,无奈我一介卑微的学生,怎么能表达我的抗议?你不是最近老说大家积极一点嘛,我就是不说!我就是不举手!你能奈我何?呜哈哈哈哈……
最近学霸同桌上课好低调,自己埋头看书,老师在讲台上狂吼:抬起头来,积极举手!人家无动于衷,一脸不屑的样子好帅哦!好吧,我也要学……
这道题我会哎!抬头一看,怎么没有举手的,是不是很难,会不会是我想错了?万一举手,,然后起来回答错了,那我岂不是很丢脸,还是等等吧。再说,就算回答对了,也没什么好处!甚至,还有些同学在下面指手划脚。
妈妈整天拿我和邻居小明比,连上课举手次数都要比,好烦人啊!我这样的天才怎么能和他相提并论,他做的我偏不做,打死我也不举!跟打了鸡血一样争着回答问题真的好low!
严肃点!我们在很正经的讨论,请拿出一点干货来好不好?
不就是干货吗!我怕甩出来砸死你们呢!各位看官认真接好了!
其实上面的几种情况已经把问题的主要原因涵盖了,无非就是:自身,家庭,周围环境,老师这四大因素。自身的性格和认知家长的态度与教导是影响自己的内因。周围环境,老师因素是为外因。
为什么这么说呢?
性格只是一个借口,我们需要深入他们的内心深处。
大家普遍认为,内向的孩子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表露自己。如果一句内向就能把问题的原因敷衍过去,那也未免太不负责任了。
在我看来,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认知不同,他们的自我评价是建立在自我认可的基础上,而不是他人认可。我觉得自己不错就好了,为什么要什么事也掺合?这会让他们对于外界的肯定需求减少一些,举手就变成无所谓的事情了。
另外,在行为心理学上,有一种强化叫替代强化,有些人举手起来回答问题后得到夸奖,如果你自己的答案和他的相似甚至一样,那么你也会感受到和举手者差不多的满足感。这样就够了,我也不错啦!那么,举手就显得多此一举了!
还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学会叛逆,追求个性。不举手但是成绩依旧很棒得到的羡慕和夸奖一定会比即举手还成绩可以得到的夸奖要多。这又形成一种强化,不举手会让你更有成就感!比起举手做一个乖乖仔,我更愿意显得与众不同!同时会形成一直比较自恋的归因——我很聪明,我很优秀!这就在你的潜意识中形成一种观念:举手真的很low!下次,你还会举手才怪呢!
上面解释的是那些明明会但是不举手,不!应当是不屑举手的同学们。还有一些人是想举手但是不敢举,这怎么解释?
那我们再挖深一点,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意识也在分化。尤其随着接触事物和社会规范的增多,我们的意识里面有了更多来自外界的规范,被认可的部分进入到你意识里面的道德层面,也就是超我。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的超我会给你更多的规则和注意。会不会错误,会不会让别人笑话,会不会让老师不满意……当你内心一直在纠结这种问题的时候,你会变的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没有自信。当别人回答和你一样时,你会懊悔,然后更加讨厌自己,甚至可能把关注点转移到回答者身上,或者嫉妒,或者羡慕,却唯独缺乏了改变的行动。甚至对别人的羡慕崇拜会抵消你的懊悔然后进入到一个恶性循环之中!当知道你的回答不正确时,你会退缩,然后告诉自己还是算了吧。你会变的越来越懦弱,越来越没勇气!
家长要做的是身教言传,让你的孩子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
为什么我要将家长的影响因素作为内因呢?这不是为了给孩子们逃避责任的借口,而是突出家长们的重要性。家长的权威性受来自社会的规则定义的影响不大,最重要来自情感支持所带来依赖。也就是说,无论孩子们的年龄有多大,意识变得多么独立。你们的情感连接是共生的,父母的不满会激起你更大的愤怒,父母的认可会增强你更强烈的自信。这种情感和关系上的特殊性,让父母的情绪和处事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深刻的!就像润物的细雨一样,无声中已经变得非常珍贵。
当孩子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有些家长是这样的:会不会……你可别……要不然……还记得……当你说完这些让孩子学会谨慎一点的言辞的时候,在他们听来是一瓢寒冬腊月的凉水,再火热的激情也别淋了一个透心凉,信心也飞扬了!然后慢慢的孩子学会了这样的思维模式,就陷入了上面的那种纠结模式。当他们知道答案的时候,不是在考虑有没有更好的答案,而是浪费在我要不要举手上。这才是被家长固化了的举手模式带来的最大的弊端!这让孩子找错了事情的重心,对以后的影响更加可怕!
父母的影响是刻进骨头里,虽然有些很不喜欢甚至讨厌,但是就是因为是他们给的,一辈子都甩不掉!不知道父母能理解这种委屈甚至是愤怒吗?
其实家长们只要知道他们做的不是大奸大恶的事,完全可以一脸期待的对孩子说:去做吧!相信自己,爸妈一直在你身后!
对于那些倔强冒失的孩子,他们吃了亏自然就记住了,谁不是回忆自己过去的时候都会感叹:嘿,看这个傻X!对于那些沉稳谨慎的孩子,鼓励就是压死决定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孩子不仅会屁颠屁颠的去完成,还会觉得爸爸妈妈好棒,我爱你们。不要怕不好结果后孩子的埋怨,这只是他们情绪的一种发泄,在内心深处:他和这个世界一直爱着你们!
不要去给孩子立下太多的条条框框。身正,不令其行!你们就去做吧,当你们做好了,你们的孩子会更加优秀!
最后提醒一点,家长不要拿举手这件事来比较。“看!XX多好,就喜欢举手,你多学学!”你们需要让孩子比较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和别人比多了会累,甚者会被蒙了眼!还是和自己比较吧,那种不断超越自己的感受真的很爽,像高潮一样的高峰体验会让他们自己决定,变得果断。
人们常说,做事要先找中自己的问题!其实举手真的是一件不算很重要的事,有本事的人站起来麻溜溜的把答案一说,潇洒的坐下,留下老师的惊艳和同学的崇拜,岂不是快哉!只是,你要先成为一个有本事的人,自然就不会为举手纠结了!
如果说内因是让你勇敢的迈出第一步,那么外因就决定了你后面的步子迈得顺还是不顺了。所以外因也是很重要的!
但是,另外两个因素,学校和环境,因为篇幅比较长,怕大家因为干货太足撑到了,我就很贴心的没有写。不用感谢我,请叫我雷锋!(我才不会跟大家说我是想偷懒了呢)
下一篇,我会怎么写,你们猜!
专栏回顾:学霸修炼宝典
天赋一般,如何提高韧性成为后天学霸?
为什么学霸可以枯坐板凳,化身刷题超人?
学霸秘诀:有一种天赋叫坚持
学霸心态的三重境界
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够了!不要再叫我学霸
学霸是如何通过练习掌握新知识的?
学霸也会遇到的三种学习困惑!
在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坐得住冷板凳,一日刷千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学霸。他们老师亲,父母爱,街坊邻居天天夸。学霸不仅是一种称号还是一种境界。学霸养成需要修炼,在这条道路上心理学是你们必备的神器!
本文由 壹心理专栏作者 zmer 所著,版权归壹心理所有,所有的独家文章未经正式授权不能转载,如需授权请联系 susan.l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