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个漂亮的女人。身材修长,身姿轻盈,五官精致,善长舞蹈。
二十六七岁的青春年华,虽然曾有过一小段维持了几个月的短暂婚姻,但是她很快得从离婚阴影中走出来,认识了一个某银行工作的又帅气又能干,担任部门经理的小伙子,恋爱结婚了。单位女性同事颇多,大家都十分羡慕。
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她的笑挂在脸上,她的幸福写在脸上。
她说自己天生带点儿忧郁,在幸福之余,总少不了一丝哀愁,终于有一天,这个承受能力一直很强的女人走进了我的咨询室。
她说自己性格柔弱,无论有多么艰苦都会默默承受。果断地结束前一段婚姻,她顶着很大的压力:前夫是一个老领导介绍的,接触下来她对这个男人有些看法,却碍于老领导的面子没有提出,于是就这样步入了婚姻。才三个月,她毅然决然离婚,为此老领导对她很不满。
她不无幽怨地说:“那次离婚,让我变得不相信男人。前夫口口声声说爱我,却步步为营防着我。我们结婚的房子,他在房产证上登记的是他父母和兄弟的名字。装修、家具、电器都是我出的钱,婚后他坚持要保管所有的发票,我也没多想,到了离婚时,法院只相信凭证,我一样都拿不回来。”
“我是吃一堑长一智。现在,我掌握老公的经济大权,自己还有小金库,他不清楚我有多少钱。”
她现在这段令人羡慕的婚姻实际上危机重重。“最近,我发现我的老公和到他手下来实习的女大学生来往频繁。他们白天在单位碰得到,晚上还上网聊天,有几次我经过电脑旁,老公还加以掩饰。现在,我知道那个女的还居然让我老公开车去接她参加活动。”说着说着她哭了,伤心得犹如孩子一般。
“其实,我知道老公上网聊天的密码,我也看过老公的聊天记录。他们之间的话语也没有什么特别亲昵之处,但是我害怕。”“害怕什么?”
“我怀孕了……”
“这可怕吗?”
“我会住到我的妈妈那儿坐月子的,我离开家那么长时间,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呢!”
“有没有可能不离开家呢?比如让你妈妈到你家照顾你?”
“也可以啊!但是我还是怕……”
“你到底怕什么?”此时的我显得不近人情,语气虽然不重,声音虽然不响,却容不得她逃避!
终于她的眼泪似断了线的珍珠:“我怕再一次经历离婚!第一次离婚,别人可能不会认为是我的错,可是再离婚,那别人怎么看我!”
“为什么一定要‘再一次经历离婚’呢?”
她脱口而出:“我不知道。我感觉不好,很不好!”
心理SPA充电坊
婚姻幸福的“扳机”何在?
眼下,离婚率居高不下已经成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国目前也已经出现这样的一个趋势。但是,事实告诉我们,离婚似乎并非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所谓的遇人不淑、性格不和也许只是表面的理由。当今美国最受尊重的心理学家之一,华盛顿大学的约翰•葛特曼(John Gottman)博士研究发现,在美国,第二次婚姻的离婚率高达55%到75%,似乎相当一部分人并没有因为再次结婚而获得幸福。所以,有关专家告诫已婚人士:“千万不要以为下一个男人(女人)就一定会更好!”
那么,没有离过婚的夫妻是否感情就更好呢?美国心理学家洛本博士(Ruben)的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情投意合的夫妻不超过10%,差不多40%的夫妻双方情感马马虎虎,其余的则更是毫无幸福感可言,仅为了子女或者经济等因素凑合着过日子。
可见,美满婚姻绝非易事,但是,美满婚姻并非可遇而不可求,我们要多思考一下专家的告诫,不要总想着去找另一个更好的伴侣,而是从自己身上多找找原因。
为了找到导致婚姻失败的原因,深入了解婚姻破裂的过程,以此帮助大家获得更加美好的婚姻,约翰•葛特曼博士花费二十多年的时间,进行了一项研究对象超过2000人的实证研究;同时,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以问卷法、访谈法,长期追踪研究了484对夫妻;通过血压、电波等生理信号测量,加上录影,并把录影带中夫妻有声无声的互动行为做了详尽的分析。
研究结果揭示,婚姻的四大杀手分别是:(1)批评、指控;(2)防卫、反击;(3)蔑视对方;(4)彼此冷战。另一项结果表明:会吵架的夫妻,婚姻状况并不见得比不吵架的夫妻来得差,婚姻幸福的关键在于夫妻间的“正性互动”与“负性互动”的比率要大于5:1。也就是说,夫妻之间的互动是建设性的还是破坏性的,对婚姻是否幸福意义重大,建设性的互动要多于破坏性的互动,比例达到5:1,则婚姻幸福的可能性更大。
案例分析与案例结局
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存在一些情结。有时它犹如石头,沉入漆黑深海,我们看不到它的存在却被那份沉甸甸的感觉压得喘不过气来。如果我们回避,不把它掀起来,这份沉重就会一直压在心上。
她把前一段婚姻产生的恐惧层层包裹起来,把安全感建立在自己所谓的“吃一堑长一智”上。她对第二段婚姻没有信心,真正的原因是对婚姻本身的信心残缺不全、对男性有恐惧感。这些就是被压抑进入潜意识的“巨石”,那份“沉重感”常常跳出来,变成她的心情天空上的阴霭。
带着上一次婚姻遗留的心理问题走入新的婚姻关系,这是再婚夫妻常见的问题,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没有人希望在同一块石头上绊倒两次,再次步入婚姻的人都希望这一次可以做得更好。因为他们带着“经验”、“教训”,所以很多人认为这一次自己一定可以做得更好,可事实常 常令人失望。这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高估了我们的意识的力量,却忽视了潜意识的存在及其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