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别让越界的亲情成负担

中国家庭关系中,往往个人边界不清。一个家庭里,家长、长辈一句“为你好”,就可以插手家庭成员的个人事务,父母左右儿女,兄姐越俎代庖。如此以爱为名的越界干预,对个人缺乏尊重,家庭成员间界限模糊,常常造成纠缠和痛苦。如何在家庭中确立个人的心理界限,让家庭成员拥有亲密关系中的界限感,让家庭关系更健康?

母亲让我和姐姐“共同富裕”

口述/黎明宇

我和丈夫是“丁克”家庭。我俩在外企工作收入高,妈看我们买高档车、出国旅游,二人世界过得很滋润,时常提醒我,“你姐电动车骑了五六年,都摔变形了,你给她买个新的吧”,“斌斌(我外甥)上高中要交5万元赞助费,你看能出多少”……于是,我负担姐姐家的开支越来越多。

我妈不考虑我们的感受,对我们要求越来越过分,终于,我跟妈摊牌了:“念在一奶同胞的份上,我最后一次资助我姐20万元买房,之后大家各过各的。”我知道这样伤了亲情,可又能怎么办呢?

长兄当家爱过界

口述/冯志洁

我父母为人老实。五个儿女中,大哥自然担起父亲的角色。只要他招呼一声,大家隔几天就回父母家聚聚。再后来,大家都结婚生子,各忙各的,可大哥是孝子,照例要求大家每周末都回妈家。我们硬着头皮去妈家,觉得孝顺这东西变成了任务。

大哥的强势让大家手足无措。我二哥和二嫂只有一个闺女,对此二哥很知足。可大哥重男轻女,非让二嫂多生几个。但二嫂说城里养孩子太贵,“一个就够了。”大哥见说服不了她,就指着众弟妹对她夸下海口:“你负责生,我们全家帮你养。”他认为爸妈当年那么穷,可5个孩子都养的有出息,现在家里人手多,“怎么养不了,生!”

二嫂心里负担很重。众弟妹也因家事,明显心有芥蒂,来往也少多了。看到大哥伤感的样子,我又不知如何开解他。躲着他心里很内疚,可跟他亲近就会招来麻烦,为什么亲人反而不如朋友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安慰?

恰当的界限让亲情更健康

郝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情感链接,对于一个人的生存以及生存的品质,从来都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这是由人类的社会性所决定的。人需要在关系中感受自己的存在,而关系,需要情感链接来维系,无论你生活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在这点上人们是相同的。

世上的情感纵有千万种,唯有亲情,山隔不断,水阻不能;无可更改,永不停止。不管是爱还是恨,它就在那里,因为它是血浓于水的生物性关系基础上的情感。正因如此,人们常常在内心觉得亲情是我们内心中不可撼动的依靠!也正因如此,它往往也成为人们滥用的理由,就像萦绕在我们耳边再熟悉不过的那些话语:“就因为你是我儿子,我不管你管谁啊!”或者“因为我是你妈,你就必须听我的!”“我这都是为你好!”等等。

这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你的事都关我事儿、我的事儿都需你担待的和合之风格,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伦理,渗透在家庭这个社会单元中的充分体现。我们一代一代在这和合文化中被照顾着、温暖着,汲取着力量,滋养着长大,同时也被它过于浓烈的关怀和养育包裹着、束缚着、侵入着,时而徜徉在它给我们的舒适中,时而挣扎在那冲突和矛盾中,甚至感到快要窒息想要逃离……

在人际互动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安全距离,即你允许别人靠你多近?每个人可接受的距离因对象等因素各有不同。

心理感受上亦是如此,我们需要维持一个心理上的界限,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感受自我的宁静和完整,当一种关系过近,这种完整就会被破坏。

距离过近的亲情,是界限不清的典型代表,往往变得具有破坏性和伤害性,吞噬个体的自我,阻碍个体的发展。

两个案例中的母亲和哥哥,就像两个无所不能的上帝,掌管和处理着各自大家庭系统中的大小事务。他们秉持着自己内心中对于家庭氛围、各成员应有状态的标准和信念,以此排兵布阵,指点江山。这种全能一方面使他们成为维持家庭整体连结实实在在的核心,满足了大家心有所依的情感需要,同时也养成了某些成员在家庭关系中的习惯性依赖。

可怜一颗慈母心,手心手背都是肉,不仅心疼女儿中能力弱的那一个,尽力平衡着二女的经济,也为另一能干的女儿操心着养老的问题;如父亲一般的长兄,当说到在其心中亲情重于泰山时,压顶之沉重感随之而来,如此用心又为哪般?

母亲和长兄,似乎都竭力塑造着内心中想要看到的每个成员的生活状态,或许无意识,是给自己内心中所承担的责任一个交代?显然他们没能意识到,每一个人需要负起照顾自己生活的首要责任,凭借自身能力创造生活,才会在内心感到真正的踏实和安宁,也才能真正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独立之人。而非不劳而获,这样只能强化其依赖性,逃避自己的责任,永远无法自立。

人的内心,只有真正独立和为自己负责,自体才能感到真正的充盈、健康。替代对方承担责任,是剥夺对方成长的权利,反而是一种伤害。

关系里,没有人想要冷漠疏远,心存芥蒂,更不要说是亲人。而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尊重各自的界限,既有连接又有空间,才能真正享受关系带给我们的爱和滋养。怎样才能做到尊重界限呢?

首先,要尊重并照顾自己的需要,在自己的需要和家人的需要之间找到平衡点,对自己的能力有清醒的认识,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做出自己内心愿意的选择。这不是自私,因为委屈强求自己最终会心生怨艾,影响健康,破坏关系。尊重自己的需要,本就是一种对自身界限的尊重,也是给他人以尊重界限的参照。

其次,要关注自己在关系里的感受,并尝试表达。中国人习惯处理事情,压抑感受,尤其是负面感受,压抑久了,便心生罅隙,最终影响关系,上面的两个案例都是如此。

第三,表达感受是一种沟通艺术,需要关注到自我、他人和情境三方面,即:一是关注自己内在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并保持一致性的态度;二是表达方式要关注到对方的感受;三是表达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环境,这是一种成熟的沟通方式,是有效沟通的关键点。

第四,人际关系模式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固化,如果在关系里感到不愉快,不要去期待改变别人,特别是长辈,而是要从反思和调整自身开始。你愿意迈出第一步,改善就有了可能性。

我想起一位前辈曾总结过的:“人真的是这样一种动物,没有情感,会被‘饿’死;情感太多,会被‘撑’死;不多不少,才是最好,从这一点来说,亲情与爱情都应该向友情靠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别让越界的亲情成负担  越界  越界词条  亲情  亲情词条  负担  负担词条  
综合

 “一万小时天才”入门指南

只要有合适的方法,经过一万小时的训练,我们都可以成为某个领域的天才。——这是“一万小时天才”的理论。本文是这个理论的最好诠释。 ——很多年前读大学的时候,我决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