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斯坦福大学有一个著名的实验:让一个4岁的孩子单独待在房间里,给他一颗棉花糖,告诉他,如果他能坚持15分钟不吃这颗棉花糖,会再给他一颗作为奖励。
门被关上之后,三分之二的孩子急不可耐地把棉花糖送进嘴里;有的孩子甚至“熬”了14分钟,最后还是功亏一篑。剩下三分之一的孩子度过了大概是有生以来最为艰难的15分钟,他们的表现令人忍俊不禁:有的拿起棉花糖,细细嗅闻它的香味;有的围着桌子走来走去;有的玩自己的裙子或裤子,遮眼、面壁、唱歌……最逗的是一个小女孩,她把棉花糖的“芯”吃空了,还佯装没有吃。《孩子,先别急着吃棉花糖》的作者乔辛·迪·波沙达对此评论道:“我们知道她会成功,但必须有人盯着她!”
10多年后,研究人员发现:能够坚持15分钟不吃棉花糖的孩子,长大以后,不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都比那些马上吃掉棉花糖的孩子更优秀。因为,这些抵挡住棉花糖诱惑的孩子已经懂得了成功最重要的原则是“推迟享受”的能力——自律。”
我在大学上发展心理学的时候,老师曾经说过这个实验的基本概述,或者说换成巧克力行不行呢?我们一直在关注不吃棉花糖的小孩的成长,而我们恰恰是属于其中的三分之二的话?如何去述说呢?难道我们不就无法成功了?我们需要自我的控制?
我不去议论成功的定义如何,也不去探讨不去吃棉花糖的小孩的未来如何?我觉得我就是那个三分之二会选择去吃棉花糖的小孩的其中一个。
上面的文章似乎在传播一种确定论的思维,成功似乎真与上述所说的有一定的关联,着实让我是有点困惑的。
其实人生是否真的要去追求这些,还是说,我们在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追求仅仅如此,活在当下,我相信当时吃下棉花糖的小孩至少在那一刻是快乐的。然而过早的让他们学会“推迟享受”抑或本来就不是如此的不是恰恰让其剥夺属于他们的快乐。
仅是个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