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心理咨询专家 武文
最近我的读书会开始读第一本书《内在生命:精神分析与人格发展》。昨晚又开始了童话故事《绿野仙踪》的阅读(读书会采取交叉阅读的方式,一周读专业理论,一周读精神分析的童话故事)。《绿野仙踪》也是关于一个人内在生命的自我探索的过程,反思和关注我自己内在生命的发展过程,生发了一些新的感想。
一个人外在的生活质量如满足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一个人内在的生命质量所决定,而并非完全由外在是否成功决定的。有的人很成功,自我实现得似乎也不错,例如李阳,可是感觉不到幸福,甚至会抑郁,这就是因为他内在生命质量很糟糕——这就像是一个东西外面光鲜亮丽而里面却已经破烂不堪。甚至有时候,这种单纯追求外在成功的行为,本质上是为了隔离和排斥掉内在糟糕的自己,只能与真正的自我(内在生命)渐行渐远。
一个人内在生命的质量,才是决定他外在生活质量与是否幸福的关键因素。
内在生命其实是一个【关系】——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就是“内在小孩”与“内在父母”的关系。这个关系越和谐,一个人的内在生命的质量就越高,显现于外在现实中的生活才会由内而外的开心和满足。
内在小孩与内在父母关系的雏形,来自于一个人儿时与父母的关系。随着生命的发展,外在的亲子关系逐渐内化,加上种种外在环境因素而有所改变。最终外在的亲子关系,内化为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即内在父母与内在儿童的关系。这个内化了的关系一旦成型,就构成了一个人的【内在生命】。这就是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一个人的幸福感与童年经历息息相关。
天下没有不受伤的儿童,是因为天下不可能有完美的父母。这个受伤【内在儿童】,需要被看见,被关注,被允许,被尊重,被理解,被接受,被陪伴,被安慰,一句话,需要被疗愈。这个疗愈的发生,有自我的疗愈,有别人帮助的疗愈。自我疗愈是一个生命的潜能,内在生命质量越高的人,自愈力就越强大,内在的创伤可以自我疗愈而完成。例如很多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的形式,激发了自身的自愈力与创造力,而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这一自疗的过程。
但是对大对数人而言,内在生命中的创伤,却只能以隔离压抑的方式,不能为自己所承认,当然也就无从疗愈,因为内在父母太过懦弱,或太过严厉。
试想一下,生而为人,谁能没有痛苦,而痛苦绝不是来自于外面的人和事以及环境,而是来自于我们无法应对的种种负面感受。这种感受就来自于童年期的恐惧、焦虑、无助、哀伤等等未被关注和处理的情结。
大多数人通过外在追求的方式,如成功,来试图疗愈自己内心的创伤,如自卑、恐惧、焦虑等,而忽视了内在生命的发展与疗愈。这就会造成越“追求”,越空虚;越努力,越绝望;越挣扎,越痛苦。
大多数人还倾向于用另外一种疗愈方式,即通过找到一个爱自己的人,来疗愈内心的创伤如孤独和空虚。然而,只有当一个人内在生命足够健康,他才能与别人建立真实的爱的关系。一个幸福的婚姻,一定是两个内在生命质量优秀的人的结合。通俗的说,就是两个人在各自的人格发展方面,相对比较独立、自由、能够照顾好自己的内心,能够充分的满足自己的人,这样的结合,才不会是彼此情感剥削的,而是彼此滋养的,彼此分享和分担的关系。当然,这样理想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是少之又少。例如钱钟书与杨绛。
所谓糟糕的婚姻,就是当事人之一、或两个人的【内在父母】功能很糟糕,自己的【内在父母】照顾不了自己的【内在小孩】,都想让对方的【内在父母】来照顾【自己的内在小孩】,好比有两个家长照顾不了自己的孩子,拼命地想硬推给对方来照顾。如果对方不肯,就会发生冲突,指责、抱怨、甚至分手。
外在的努力和追求,外在来自别人的暂时的爱和给予,永远无法真正关注和满足到内在生命的需要,永远无法填满内心的空洞与缺失。只有聆听自己内在生命的召唤,重新发现自己内在生命的力量,才能真正疗愈痛苦、发挥潜能、收获幸福。
第一. 内在儿童的创伤需要【被关注和被疗愈】。通过自我疗愈和他人的疗愈两种方式。个人认为,精神分析是自我认识和自我理解的有效途径,以及治疗工具。
第二.内在父母的功能需要【被唤醒】,通俗的说,你要拥有爱自己的资本,你的【内在父母】需要不断学习与成长。
第三.找到能够支持内在父母的源泉,那就是【发现真正自己】。这个自己一旦被发现、被运用,就可以源源不断的提供给内在父母以觉醒的力量,成长的力量,去重新学会爱自己的内在小孩,学会怎样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通过发现真正的自己,产生与真实自我的连接,获取无穷尽的滋养和力量,资源取向的艾瑞克森催眠可以帮助实现这一目标。
真正的爱自己,就是与自己的内在生命有联结,而不是与真实的生命越来越远离;爱自己,就是充分发展自己内在的生命,而不是盲目单纯的追求和实现外在的成功;爱自己,就是发现自己内在生命的潜能,活出生命的辉煌,而不是消极地局限在自我认定的现实中作茧自缚。
《内在生命:精神分析与人格发展》,读书会持续进行中,咨询电话:13660130468
心理咨询师
武文
心理学硕士,高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催眠治疗师,广州曼达拉心理咨询中心创办人;婚姻家庭指导师督导和训练分析师;广东省妇联心理顾问团专家;广东多家电视报纸媒体专栏心理专家;长年专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具有丰富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