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To be or not to be,我的答案是:To be

Clara写意丨文字·感想

欢迎关注小巴互动     文章编辑@AvenXie

  

  《一步之遥》看完了,作为一个在过去的十四年里至少每周进一次电影院,当然,更兼看过无数盗版碟的影迷;作为一个无论作为影迷对于导演,还是女人对于男人,都对姜文怀有很大好感的人,还是想写点什么。

  

  写得很忐忑。不仅是因为上文提到的“好感”,更是因为姜导已经提前在影片里告诫过:“我们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不要装!不要装!”

  

  不装。先回答那个“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到底好看,还是不好看?我的答案是——好看。

  

  说出这个答案之前忐忑,说出来以后,反而不忐忑了。因为我没装。我说《一步之遥》好看,是凭感觉说的,不是凭理智说的。感觉和理智的区别在哪儿?后者就是第一次约会的男人送你回家,在门口强吻了你,你给了他一个耳光;前者就是你把他关在门外之后,靠在门上,摸着嘴唇微笑了。

  

  但即使是凭感觉说出的好看,也有两种感觉。一种是读托尔斯泰的感觉,一种是读金庸的感觉。前者是事先就怀着被洗礼的心情,去感受大师的力量;后者是抱着炸酱面的大碗,不知不觉就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俗称“打耳光也不肯放”。《一步之遥》的好看是哪一种呢?我认为是介于两者之间,都沾边,但凭良心讲,都没有做到十足十。

  

  先说属于大师的。大师之所以为大师,首先在一个词:意气。电影说到底,是观众借导演的眼睛来看世界,这双眼睛里的世界,肯定得比我自个看到的更有意思,我才愿意在一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放弃我自己的视野,去接受你的视野。姜文带我们看民国时期的上海滩,意气勃发,整个是一个“喝茫了”的状态(这时才明白为什么导演在推介会上总是强调让人“喝好”)。疯,疯到了癫的程度;幽默,幽默到了瞎胡闹的程度。可是,真的是瞎胡闹吗?你知道“花务总理”,以及后来杀了她并被拍成电影的阎瑞生都是真人真事吗?你当然更知道在那其后的数年里,上海滩经历过三个政府一个伪政府,特务头头到处杀人,黑帮头头到处散金,租界里的性感指数飙升至今天的上海仍未能到达的程度。这就是乱世。乱世比小说更像小说,比电影更像电影。人的事闹到一定的地步,它只能是幽默,不可能是别的。

  

  再说大师的另一个要素:舒服。一个电影,但凡有一点点涩的、让人膈应不舒服的东西出来,大师立刻破功现原形。这种例子在当代中国电影里太多了,举不胜举。如果说上面的“意气”是立题高低的问题,这儿“舒服”就是表达方式的问题。整个《一步之遥》的140分钟里,没有任何让我不舒服的地方。演员是天衣无缝的,歌舞是世界水准的,幽默是一气呵成的,针砭时弊是痛快的,特别要说一下调情,是纯姜文式的,就是在你以为他要搞砸了、以尴尬收场的时候,他硬是用很男人又很男孩的那一套给你兜回来了。好比被一个溜冰高手拉着手溜冰,一个旋转跳跃,你以为就要摔了,就要摔了,结果稳稳着地。

  

  如果仅仅是这些,还不足以让一颗挑剔的老影迷的心感到满意。让人能够吃出茴香豆味道的,是影片里无处不在的大师手法,各种致敬。影片一开始:教父;两段默片:卓别林;歌舞的段落让人想起的是《出水芙蓉》时期的好莱坞;完颜英临死之前的那一段是纯蒙太奇式的,而马走日屠夫的那一段是昆汀式的。。。。。。;甚至,在父女美声二重唱的那一段,还能找到以周星星为代表的港派无厘头的影子。。。。。。

  

  当然,可能致敬一说,纯属是我在YY。因为姜导本人说过,他根本很少看其他导演的电影。那么我将之理解为:武功到了至高境界,殊途同归。无论姜导是从什么途径获得这种见识的,他成功地将每一种手法都阐述得几乎像以它们为看家本领的人阐述得一样好,从而也履行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职责:带我们看了点真正有见识的好货色。

  

  在中国,港台不算,仅就内地而言,可以称得上大师的导演,有那么四五六个。即使在这些大师中间,姜文也是拥有独特地位的。其他的几个你不服我我不服你的时候,话里话外总爱把姜导摘出来与自己比肩。那么他与其他几位大师相比,到底不同在哪儿呢?这就得说到姜大导演的两大价值支柱:对人性的审美情趣,和对爱情的审美情趣。

  

  先说一,姜文对人性的审美情趣是非常合我口味的,也是我认为将他和其他很多很多文人骚客区别开来的根本原因。那就是,将人性放到“大”里去看,而不是用显微镜盯着看。你仔细想想,《太阳照常升起》里自杀的黄秋生也好,《让子弹飞》里前脚革命后脚失恋的张麻子也好,《一步之遥》里的马走日也好,全片有一个独处的场景镜头吗?没有。没有唧唧歪歪,没有顾影自怜,是不走心吗?不走心能去死吗?整个《一步之遥》最言情的时分,在于武六冲着对讲机喊“我没睡他,我爱他”,马走日随即面无表情地开始飙车的那一刻,也即是他决定为了这个女人去死的那一刻,相当于丫一下子吃了数不清的凤梨罐头的那一刻(对不住了某导演),这是用生命在闷骚,你感觉到了吗?同样说的都是人的那点儿事,但姜文的叙述方法从来不是向内的,而是向外的。拍一个乱世,同时让你知道这乱世之中有那么一个人;和拍一个人,让你知道这个人身后有一个乱世,这两者,哪一种更具美感?也许一个人有一个答案。对我来说,有些纠结,因为不肯轻易示人,因而分外高贵。

  

  再说二,姜文对爱情的审美情趣。这种审美情趣,毋容置疑,是有迹可循的。姜文已经通过他的一部部电影向我们充分表明了:只有有能力弄死他的女人,才有资格做他的爱人。这种审美,估计是从资深御姐刘晓庆时期就固化下来了。怎么说呢,很性感很够味。这种更加势均力敌,而不是粉拳捶胸的男女角力式的爱情,也将他和其他几位比较“大”的导演区别了开来。

  

  夸得有点狠了,那么这部电影在我心中就是完美无缺的喽?非也。上面不是说了吗,《一步之遥》作为一部电影,姜文作为一个导演,无论是在往托尔斯泰,还是往金庸的路上,都还差着口气。往托尔斯泰那边说,姜导差的,是那一点儿悲天悯人的情怀,或者通俗一点说:差了点爱心。第一个境界是瞎爱,第二个境界是嘲弄,但你总得回到第三个境界来,那就是:还是爱。爱是一切最后的答案,这是扯淡,也是真理。

  

  再说往金庸那边,差了点什么呢?故事。故事不是不好,是太精巧。戏剧冲突没有吗?不,太有了,太浓烈了,浓烈到像话剧,像是在实验室里造出来的,它不是一个生活中的东西,而大部分观众去电影院,还是希望看一个生活中的故事,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不要脱离生活。如果姜导堪不破这一点,不想着拍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而总想着要教育提高他们,那你和你所下力讽刺的那个体制,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以上两点,注定了《一步之遥》虽然精彩,但不可能是大作,而只能是小品。

  

  不完美也没关系。像姜导这么睿智的人,不可能以追求完美为人生目标。值得恭喜的是比《一步之遥》本身更好看的,是《一步之遥》中的姜夫人。姜夫人真是越来越美了。这些年在女演员里,已经很少有能够同时在平面和胶片里双杀舒淇的,但是姜夫人她,做到了。

喜欢就「赞」一下吧

丨关于@小巴互动丨

我想和你分享我读的故事

纯粹读书与分享书单的平台

小巴互动微信:xiaobahudong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答案  答案词条  be  be词条  not  not词条  To  To词条  or  or词条  
综合

 执子之手

         你遇见千千万万的人,但没有一个触动你,然后你遇见一个人,你的生...(展开)

综合

 “恋父情结”的心理分析

这是一位近不惑之年的女士,一张清秀的长脸,布着过多的皱纹,忧郁的眼睛吐露着她内心的苦楚。咨询师给她沏了一杯茶。她出于礼貌,微微地呷了一口,便奏起她的心曲:——P...(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