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祝福我们伟大的父亲们节日快乐。今天也来谈谈父爱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在全国发行量非常大的《新周刊》推出过一个专题,封面斗大的四个字引起了读者的极大震撼:“男人没了!”文章沉痛宣告:中国男人的整体形象越来越不堪:传统意义上坚忍、果敢、充满责任感的男子汉形象正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生活中正被越来越多的“奶嘴男”“猥琐男”“家暴男”所包围。中国男人究竟怎么了?为什么变得越来越柔弱、软弱、懦弱?
文/曾子航
作为一名情感作家,我给出的答案是:中国男人变柔弱跟“父爱的整体缺失”有关。现在的男人越来越缺少担当、甚至某些男大学生公然求“富婆包养”,80后的婆媳关系日趋紧张,丈夫只会懦弱的躲在一边,都是这些男孩子们从小缺少父亲正确的指引有关。
父爱无疑和母爱一样伟大,但一直以来,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中,父亲的形象似乎遥远而又模糊:不是太严肃甚至有点近乎严厉,就是离子女的距离太远,前不久我应邀去参加过一家心理类杂志举办的有关亲子教育方面的座谈会,到场的不少90后孩子坦言,在成长过程中很少看到父亲的身影,因为父亲们整天忙于工作,很少顾家,除了偶尔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父亲的角色基本是“缺失”的。在学校门口,接送孩子的大多是母亲、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父亲呢?忙着挣钱去了!中学的家长会,母亲来的多,父亲来的少。看学生的作文,涉及到家庭的内容,感觉母亲总是在唠叨,父亲总是不在家,一位中学班主任当场感慨:有时父亲偶尔到学校给孩子送一件衣服或是在家同孩子交谈几句,孩子们都感觉恍如过年般快乐。
一家青少年杂志两年前在中学生中搞过一个调查,在谈到和父亲的关系时,只有30%的孩子承认和父亲关系融洽,40%则认为父亲太严厉,难以亲近,而60%则经常感觉不到父爱,因为父亲太忙,总是不在家。这也是为什么歌颂母爱的文章甚多,但歌颂父爱的文章却不多,大家都知道母爱伟大,却很少感到父爱的伟大。从人们的潜意识里总认为父亲是严厉的,甚至有时会感到有点不近人情,要不就是父亲总是离我们很远,三天两头不在家。我是70后,上小学那段时间父亲也经常出差在外,很少见他,偶尔回来也只是问问学习成绩怎么样。现在的80后90后的大多数父亲比我们那时候的父亲还要忙碌,还要拼命,跟儿女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要么父亲太过严厉,要么父亲总不在家,这两道风景构成了我们大多数中国人在成长阶段对父亲的总体印象。有的朋友开玩笑,从小到大对父亲最熟悉的莫过于他的背影。难怪朱自清歌颂父爱的《背影》如此深入人心。可惜,背影始终是遥远而模糊的,这两年,媒体都在讨论为什么我们的男孩子越来越柔弱,显然,这跟父爱整体“缺失”息息相关。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我们人生成长的不同阶段,我们需要不同的榜样。但最初乃至最大的榜样则来自我们的父母。某种程度上,我们的人格、性格乃至言谈举止、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都是被父母塑造的。尤其是是父母中跟我们性别相同的一方对我们的影响是深入人心的。所以,女孩通常由母亲打造,男孩则首先像父亲认同。然而,我们很多男孩子从小是生活在一个父亲乃至成年男性严重缺失的“女儿国”里,从出生那一刻起,我们就被各色各样的女性包围,女助产士把刚刚降生的我们抱进婴儿房,后来又在妈妈的怀抱里长到三岁,进了幼儿园,面对的又是阿姨和姐姐们的关怀,上了小学、中学,除了体育老师,我们的班主任、语文数学和其他科任课老师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成年女性,唯一的成年男性角色——父亲又常常不在家,试想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男孩子,他的男性人格又该如何培养?怎样健全?如今独生子女特别多,他们的父母,尤其是父亲非常忙碌,跟儿子在一起相处的时间非常短暂,这样的男孩跟大观园里面的贾宝玉有何区别呢?现在80后的男孩在成长乃至恋爱婚姻中出现种种的问题,跟父亲总是不在家或者父亲跟孩子太过严厉,太过疏远有着直接的关系。
不可否认,男孩与女孩在他们各自的成长阶段,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女孩从小就少不了母亲和成年女性的陪伴,而男孩却很少从父亲和其他成年男性(偶尔会有爷爷或外公)那里得到足够的关注。这会导致非常可怕的后果:很多男孩虽然长大了,却并没变成男人,只是变成了更大的男孩,他们永远无法具备成年男性那样的坚毅、刚强、果敢和内涵,他们虽然具有男人的躯体,却只有男孩的情感。由于他们很少从父辈那里汲取足够的营养,他们大都发育不良,他们不懂得如何走进正常男性的世界,不懂得跟其他男性和平相处,他们总是孤独而迷茫,敏感而脆弱。
一个人对父亲的态度也会影响他对其他长辈的态度。如果你不相信长辈实际上就是不信任自己的父亲,你跟领导刻意疏远,你也一定曾经跟你的父亲刻意疏远过,你总是挑战权威,在你的少年阶段你一定总是向你的父亲进行挑战。一个缺少父亲引领的男人甚至连正常的人际交往都会出现障碍。
我记得若干年前曾经认识一个85后的小演员,他从艺校毕业后一直在漂着,找不到什么合适的角色,其实男孩外在条件不错,也有一定的表演天赋,就是性格有点孤僻,不喜欢也不善于跟人打交道,有一次我通过一个影视公司的老总给他介绍了一个剧组的面试机会,结果到了约定时间,他居然没去,后来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事先给那个老总打过电话,觉得老总不是特热情,他就产生了畏难情绪。原来他的这种社交恐惧症源自他的残缺的童年,小时候父亲就跟母亲离异了,他一直跟着母亲单过,10岁以后就没见过父亲,父亲给他的印象也是既严厉又疏远,他的成长世界里也是女性长辈居多,男性缺失,他说他特别不善于跟一些年长的男性打交道,尤其是一些领导,如果对方稍稍表现出一种冷淡,他就想逃避,因为这让他不由自主想起了他的父亲,实际上他那次拒绝面试,其实是拒绝那位老总,更是拒绝他的父亲,拒绝的背后还是害怕被拒绝,这其实都是以父亲为代表的男性长辈在他成长阶段出现空白点导致的不自信。
男孩在成长过程中的确需要以父亲为首的男性榜样的支持,母亲不管多么疼爱他、关心他,也始终无法替代父亲的角色,从小到长大成人,男孩都需要与那些心智健康的成年男人生活在一起,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也需要不同年龄阶段的男性来引领自己的成长,,包括他的爷爷、外公、父亲、兄长、叔叔、舅舅等等。如果这种需求得到满足,他身上的男性特质就会像长在树干上的叶子一样尽情舒展,他就会表现出足够的责任感、忍耐力和承受力,他的孤独和迷茫也会逐渐远离他,他就会由一个孩子长成真正的男人。反之,他会像一艘失去航向的小舟一样迷失,甚至他的男性角色认同会出现扭曲和变异。很多男同性恋者都是在成长中跟父亲远离或者男性榜样缺失,造成他对自己的男性认同出现障碍。
澳大利亚情感问题研究专家比达尔夫认为,一个男孩要成就真正的男人必须经历七个步骤,这七个步骤中第一条就是要修复与父亲的关系。那是因为“父亲是你在成人过程中的感情连线。你必须与父亲建立起清晰而坚定的关系。如果你不能理解他、宽恕他,乃至尊重他,那么你的生活就不太可能成功。"很多心理学家都认为:在男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完成这项工作,男孩子才可能在将来的生活中与女人建立起亲密的关系。这项工作就是男孩子必须在情感方面与母亲完全脱离出来。此时此刻,父亲的作用不可或缺。
在情感咨询中,我们总看到一些一些从未真正断奶的男人,这些男子始终感到自己是长不大的孩子,他们需要母亲 的保护、温暖、关怀和欣赏。与其说他们需要一个妻子,毋宁说他们更需要母爱—我敢断言,这种“奶嘴男”不仅是母爱溺爱的牺牲品,一定也是父爱缺失的报废品。所以,他们一直弱小无力,孤独无援,虽然年龄够大了,身材够高了,可心智还很小,他们就像还未离开母亲乳汁的乖宝宝,这种不成熟不仅仅体现在他非要找一个年龄偏大的女人做老婆。其实,一个男人缺少责任感、总是不断地向女方索取爱,而不懂得付出爱,一定是从未在父亲那里学到如何成为一个成熟男性所必备的品德和素质。当有的年轻女性在爱情的道路上遭遇上述特征的男友时,不要心灰意冷,此时你认识的不见得是一个骗子,说不定是一个孩子,一个从未得到父亲言传身教的可怜孩子。
那么,如何改变目前很多80后男孩在成长过程中父爱缺失的遗憾呢?我给出两个建议:
一是针对那些很少在家的父亲,一定要“常在家待待”
前些年,有一首歌很流行,叫《常回家看看》,是唱给那些因为忙碌很少回家看父母的年轻人听的,据说效果还不错,那段时间很多年迈的父母不再寂寞了。可现在,处于成长期的孩子却很困惑,因为他们的父亲倒是常回家,但他们基本看不着,因为父亲回到家大都很晚了,孩子已经上床就寝,第二天还没睁开眼,父亲又离家去打拼了,好不容易盼到了周末,没完没了的应酬,又让诸多父亲们远离孩子的视线。所以,我在这里提出一个概念:“常在家待待”,做为男人,别老想着外面的工作,也想想自己家里的妻儿老小。美国经典影片《教父》中,著名影星马龙-白兰度扮演的老教父有一句至理名言:“不经常在家中陪伴家人的男人绝不是一个好男人!”而且父亲老不露面,对孩子的人格培养是个缺憾,谁也不愿看到自己的儿子将来没男子气,谁也不愿自己的女儿将来找个跟自己差不多年纪的人做丈夫。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天下忙碌的父亲们,请你们“常在家待待”。
二是针对那些总是不苟言笑的严父们,我的建议能否给孩子多些笑容,多些鼓励?能否放下家长的权威,学会跟孩子做个朋友?
在新书《恋爱时不折腾,结婚后不动摇》第一章我谈到,中国的父亲总是过于严肃乃至严厉,从而导致父子关系普遍疏远,儿子反倒愿意向母亲认同,这也是如今年青一代的男孩子越来越柔弱的一个原因,孩子普遍害怕父亲、疏远父亲,只好倒向母亲的怀抱,这样他就无法从父亲那里继承男性诸多的特质。所以,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否不要总是摆出高高在上的家长面孔?能否放低身段,多跟孩子聊天?别老只是过问孩子的学习成绩,能否跟他们交流一些思想、情感,跟儿子讲讲一些只属于男人故事?和儿子进行一些只属于男人的运动?多鼓励孩子,而不是总贬低他们、训斥他们,只有让儿子真正回到父亲的怀抱,儿子才会真正学会如何成为一个真男人!
最好的心理学、心灵学微信平台:轉動生命的太極(微信号zzdsmd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