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亲子关系:孩子很忌妒弟弟妹妹怎么办?

一位妈妈带着13岁的儿子来见心理辅导,说孩子脾气暴躁,跟家人关系很不好,经常打弟弟,也不愿意跟家人沟通。当妈妈在说这些的时候,孩子憋着嘴,脸扭到一边,不肯多看妈妈一眼。

我问这位妈妈,孩子的情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妈妈也记不太清,大概前年就有,去年变得越来越厉害。我又问妈妈,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怎么样。妈妈说都还好啊,老师说他在学校都挺好的,虽然成绩很一般,但是跟同学都相处得不错,可是在家里就不行,一点也不喜欢弟弟。每当小他8岁的弟弟想要黏上来跟着他玩时,他就会不耐烦地推开,有时甚至会动手脚。爸爸忙工作在家时间不多,他跟爸爸也比较生疏,有时一家人出去吃饭他都不愿意一起。

妈妈说这些的时候,儿子腮帮子气鼓鼓的,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了解了基本的信息之后,我就把这位妈妈请了出去。孩子的背微微松了一下,还是不太愿意跟我讲话。我问孩子,你觉得妈妈刚才说的都是真的吗?孩子委屈地点了下头。我又问他,你好像很恨弟弟。你觉得他恨你吗?孩子点头。那你觉得是你先恨弟弟还是他先恨你?他先恨我的。那弟弟做了些什么让你觉得他恨你?孩子垂下头又不说话。你好像很难讲出来,但是就是觉得不好受,是这样的吗?孩子又点了点头。

眼前这个茫然无措的孩子,对弟弟感到厌恶和愤怒,但是父母又责备他不够爱护弟弟,让他不能够不受拘束地公开表达自己的苦恼,只能一直暗地里郁郁不乐。

现在开放二胎政策之后,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有这样的困扰。原本想要第二个宝宝给家庭带来更多的欢乐,也让头胎的孩子多一个伴。可是新生儿的来临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和谐美好,反而带来的意想不到的矛盾。

对于头胎的孩子,新生儿对于他们的安全是一个重大的威胁。因为在他们的经验中,没有分享父母这一项。特别是当父母花很多的精力在照顾新生儿身上,毫不掩饰对新生儿的照顾和喜爱的时候,孩子会感受到莫大的痛苦。他们觉得自己专享的幸福生活全被这个新来的小家伙所抢走了。当他们还在努力适应弟弟妹妹出生带来的冲击时,父母反而要教育他们要爱护和照顾弟弟妹妹。当他们没有满足父母的期待时,父母反而会责备他们自私,不懂关爱。这样孩子往往带着没有处理好的失落和忌妒,无法建立相亲相爱的兄妹关系。

不过我们身为父母,可以运用我们的智慧和技巧帮助孩子度过危机。当跟原来的孩子宣布新生儿的降临时,我们只需要用平和的语气告诉他们,我们家又多了一个新宝宝。不管孩子的第一反映是什么,我们都需要知道在他们的脑袋里还有很多没有问出来的问题,在他们心里有许多没有说出来的担心。

在刚得知怀孕的时候,我就告诉大女儿豌豆,我们将会多一个小宝宝。那时候豌豆还不太懂这个意味着什么。为了做好前期工作,当圣诞和新年来临,我们会为豌豆准备一份额外的礼物并告诉她,这个是未来的小宝宝送给你的。小宝宝很爱你,你们可以一起玩,一起长大。小女儿刚出生的时候,豌豆开心得不得了,又想抱又想亲。害得大伙儿跟防狼一样防着她。

当小女儿开始会走路,喜欢到处乱窜乱摸,喜欢抢姐姐玩具,零食,无故打姐姐的时候,考验慢慢来了。妹妹小,不懂事,豌豆又不能还击,只能忍着。看着豌豆无奈的样子,大家忍不住调侃,你可以先把这笔账记着,等妹妹大一点再找她算账!这样子不至于让她觉得妹妹因为年龄小而受到更多的保护和特殊照顾。   

如果父母偏爱弱小无助的小宝宝,而不是相对独立的大孩子,或者情况反过来,妒忌就会加强。同样,如果一个孩子因为性别、长相、智力、音乐才能,或者社交能力而得到特别重视时,妒忌就会产生,这导致孩子之间无休止的竞争。

当然,对待不同年龄的孩子一视同仁,这种做法并不应提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应该给孩子新的权利和义务。比如,大一点的孩子会有多一些的零花钱,晚一点的就寝时间,更多和朋友玩的机会,但是要分担多一点的家务,打理好自己的卫生。当这些权利和责任能够公开、得体地给予,孩子们就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步调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心理咨询师 舒幼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忌妒  忌妒词条  亲子  亲子词条  弟弟  弟弟词条  妹妹  妹妹词条  怎么办  怎么办词条  
综合

 年关焦虑症:让人害怕回家

春节临近,不少市民莫名地焦虑、烦躁起来,有的甚至出现失眠、头晕等症状。2月4日,记者采访了不少市民,发现“年关焦虑症”在他们中间或多或少地存在。市心理咨询中心国...(展开)

综合

 我们为什么需要浪漫?

文:任丽 丨 壹心理专栏作家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行为就与浪漫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诗经》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画卷。浪漫最深层...(展开)

综合

 远离妒忌 学会竞争

前不久媒体报导:一位容貌娇美、学习较好的女中学生,引起了同班同学的艳羡和嫉妒,遭同班同学泼浓硫酸毁容。嫉妒心理如此可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