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敏乐,心理咨询师(微信公众号:xlzxol)
先谈谈我的个人反应。由于我不怎么看朋友圈,当一个朋友在QQ上发了这个小视频给我的时候,我还有点愣,心说这么寒碜,且才1分多钟的小视频不是他一贯的风采啊,他本是AV界的大牛,女优、番号什么的如数家珍。后来才知,有优衣库这个事件。
紧接着,我收到一位自媒体编辑Nicole(她们家的公众号做得非常棒,不怕做广告,叫做 行动派DreamList)的小问题,下边我就以她给出的问题为线索,谈谈我对这个视频事件的看法。
你觉得优衣库事件中的姑娘值得被可怜吗?
这个问题有一个隐含的假设,即优衣库事件女主角是这场狂欢中的受害者,且她正在遭受舆论的折磨。但实际是否感到痛苦或者羞耻,是很个人的体验。
你们会觉得一个AV女优可怜吗?如果当事人自己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一个性爱视频吗,你们够无聊”,那么这里提到的可怜就无从谈起了,只是大家在那边温习社会化得来的羞耻感逻辑,并投射到一个与你们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去的小女生身上。
当然,这个姑娘八成会因这个事件而困扰,那此时她值得被可怜吗?有暴力才伴生可怜,为什么只关注可怜与否,而容忍暴力呢?这样的一种言论:“这个女生不自爱,活该被人肉、被辱骂”,而在印度,强奸犯的理由是“穿着正经的女人我们不会下手”,但这样的理由能使他们的暴力正当化吗?
这样的事件应该借势营销吗?
这是一个商业行为,商业行为本就鲜有下限。但我觉得借势营销虽然让这个事件更具影响力,但一定意义上也冲淡了事件本身的张力。大家看着几家卖衣服的厂商逗趣,笑称连锁旅馆要倒闭,小电影的男女主角反而成了他们大尺度营销的一步棋子,此时很明显,看客们的关注点变了。
娱乐化让一切看起来不那么正经,几个品牌新媒体编辑都喊出了“我家的试衣间更敞亮”这样的招揽,言下之意还是鼓励这种“性癖”行为的嘛。营销没有让这个事情变得更糟,因为这个事情本身是可以戏谑的,而开玩笑比排斥和辱骂来得有风度,更宽容。
我觉得首先这是一个“链接”现象。这样的小电影本身是不吸引人的,因为大家的胃口都被霓虹国的女优们调教得很挑食。但这个小电影取景是在“北京三里屯优衣库”,这就不一样了,可能这家店你还天天路过,甚至还进去逛过,或者你买过优衣库的衣服,跟他们电商客服小妹还拌过嘴。那么此时,这个“优衣库”不是一个nobody,而是你内心中的一个有名分的客体,你是有在“优衣库”上边投注过情感的。
这就类似于某一天你听闻自己有个年幼时匆匆见过一面的远方表妹最近在霓虹国AV界出道了,虽然你们20多年没见,基本算是一个陌生人,但你大概也忍不住要排除万难地找到那部片子。这是同样的一个道理,就是一个与你有一定“链接”的客体,会引发你的关注。
其次,他们将我们的性幻想付诸行动了。在试衣间里的性事,又是公共场合——随时可能被人撞破而引发极大的羞耻感;又是摄像全纪录——好像正有一个第三者正在旁观自己的性爱;房间里又有镜子可以随时欣赏自己性爱时全貌——一种奇异的自恋和自我探索。这些都让这个性活动变得丰富而危险,抛开性活动本身的快感来说,丰富和危险都是刷自体存在感的好方法。
说这是大家的性幻想,我觉得一点不为过,而现在有人将自己的性幻想在现实层面实现了,引发关注是必然的。
还有,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在表面上性压抑的国家。就是暗地里,大家或多或少地都看过A片,甚至在一些女生群体里边,认为一个男生要没看过A片,他首先大概是不合群,其次是性压抑,总的评价是不正常。但明面上,法律又禁止A片流通,你想要看,你得发展自己寻找A片的能力。所以在公共领域里,出现个性爱场面,大家就太激动了,就跟80年代,大荧幕上出现个接吻镜头一样激动。为什么激动,因为匮乏啊!
而朋友圈转发这个行为,它有一点像是一种捍卫性权利的反抗,而更多的是这个行为不负责任,它没有违法成本,让围观者首发这个成人小电影他们是不敢的。
最后就是从众和合群了。既然已经是热门事件了,大家都出来聊聊呗。贴几句段子手的韵句,表明一下自己也关注到,并参与到这个事件中了。
转载请注明:毛敏乐,微信公众号xlzx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