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为什么我们都自卑

文/赵永久

儿时家在农村,母亲腿脚不方便,父亲一个人劳动,却要供四个孩子上学,为此,我们家几乎是全村最困难的一家,虽说吃饭很少断顿,但穿的衣服却常是旧补丁掉了换新补丁。

父亲的教养多以打骂斥责为主,还常被同村小朋友欺负,我的童年几乎是伴随着强烈的屈辱感度过的。

这样的原生家庭成长起来的我,有足够多自卑的资本,成年后的我也当然足够自卑。曾经极度爱面子、喜欢出风头、爱吹牛、喜欢别人夸自己,总想证明自己。

人的行为多与内心的缺失有关,我那样的成长经历导致内心的缺失确是不少,这塑造了当年的那个年少轻狂的我。

虽然今天已经不再轻狂,但那种深深的自卑感依然在内心潜伏着,不经意时,它就可能会窜出来尝试要主宰今天的我。为了不给它出来的机会,于是我做事常常追求极致。

比如写完一篇文章,检查上个十几遍,生怕有错别字或病句。

曾经,我以为很少有人像我一样有那样痛苦的童年,但在倾听了成百上千人内心里埋藏多年的伤痛之后,我知道有太多人的童年要比我凄惨。

曾经,我也以为很少有人像我一样那么自卑,但今天,用心理学里一个人强调什么大概就是缺什么的视角来看待周围的人时,我知道有太多的人如我一样,在内心深处是有着某种程度的自卑的。

有人说,人成长过程中需要被一万次的肯定人才会坚信自己是好的,我不知道这个说法中的一万次是如何被统计出来的,但人在成长过程中确实是需要被肯定的。

婴儿是从母亲的眼里认识自己的,母亲觉得婴儿好,婴儿就会通过母亲的眼睛觉得自己好,母亲不喜欢婴儿,婴儿也会通过母亲的眼睛看出来,进而觉得自己不好。

回想你的成长历程,你是被肯定大的吗?

我想多数情况下,你如同我一样,做的不好了被批评,做的好了极少被肯定。

我曾经专门问过父亲,为什么我从小到大无论做的多么好,比如期末拿了奖状、工作被评先进,他都不肯夸我一句。他说:“我怕你骄傲”,然后我们二人一起陷入沉默。

上小学时教室贴的的红色标语,左边的墙上是“谦虚使人进步”,右边的墙上是“骄傲使人退步”。很多人受的教育不是以建立高自尊为目标的,而是以预防骄傲为目标。

我在香港参加海灵格老师的课程时,他曾经带领我们做过一个练习,让我们在放松之后,闭上眼睛用心去听自己的父亲在对自己说一句自己一直想听的话,那一刻很多人哭出声来,我听到的是:“你真棒!儿子。”

批评式或是肯定式的教育,影响了我们的自卑的程度,但这只是表面上看到的,实际上,背后的原因要比这深刻的多。

假如你有一个二岁的孩子拿了别的小朋友的玩具,你如何教育这个二岁的孩子呢?下面有两个教育的方式,你会选哪个?

对孩子说:“你这样是不对的,怎么可以拿别人家的玩具呢?快还回去,以后记住,这是不允许的,再也不可以这样做了!”

对孩子说:“宝贝,你想想你把那个小朋友的玩具拿了回来,他会不会着急啊!”

孩子可能说:“我不知道”

“如果这是你的玩具被他拿走了呢?你会着急吗?”

孩子:“会的!”

“那你想想他会不会?”

孩子:“可能会吧!”

“你愿不愿意还给他呢?”

孩子:“可以还给他,那你要给我买一个哦!”

“好的,今天先还给他,改天给你买一个一模一样的。”

第一种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看重规则,他们更在意的是自己做的对不对,而不是彼此的感受好不好。

这种教育方式用规则约束人,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

婴儿的内在没有规则,他们完全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被告知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也就是学习会遵守规则。

但规则是如何起作用的呢?或者说人们为什么会遵守规则呢?

一部分的原因是恐惧,因为不遵守规则可能会受到惩罚,比如犯法了要坐牢甚至枪毙,人们害怕这些惩罚,于是遵守法律。

另一部分的原因,一旦我们违反了规则,也就是错了,我们会有强烈的羞耻感,因为这种感觉很难受,为了不去承受这种感觉,我们就会不让自己犯错,规则起作用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有羞耻心。

规则通过我们内心的羞耻感来约束我们,越是容易感受到羞耻感的人越遵守规则,遵守规则的是“好人”,结论似乎是“好人”容易有羞耻感,“好人”的羞耻心更强。

那么,自卑是什么呢?

自卑正是在说一个人的羞耻心强,自卑的人不如别人时感受到的那种感觉就是羞耻感。一个人觉得自己不好不是自卑,这可能是有自知之明,一个人认识到自己不够好时有强烈的羞耻感,这才是自卑

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个结果:遵守规则的“好人”=自卑的人

这似乎意味着,我们很多人的自卑是教育我们的人需要的,为了让你做好,先得确保你足够自卑

儿时学习不好的人不是常被骂“你考这么少,都不知道丢人吗?”似乎考得好只是为了不丢人。

大龄未婚的单身男女不也有人常被父母说“我都为你感到丢人”吗?结婚看来是为了不丢人。

或者说,很多人整天辛辛苦苦、疲于奔命,不就是为了不丢人吗?

逃避羞耻感,成了我们努力的动力。谁更有动力?羞耻心强的人,因为他们内在常常有深深的羞耻感

我们都很努力,因为我们的羞耻心都很强,这也就等于说我们都很自卑

被利用羞耻心教育出来的人,他们看重的是自己有没有把事情做对,准确的说是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别人的感受,这样的人当然容易自卑

第二种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在意的是感受,他们被教育会照顾别人的感受,自己的感受同时也被照顾。

这是被利用爱教育出来的,他们学会了爱自己的时候也爱着别人,他们不容易自卑,他们更是心中充满爱,不会轻易去伤害他人。

实际上,规则的终极目的正是为了让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爱自己的时候,也爱着他人,规则是手段,爱才是目标。第一种教育孩子的方式固着于手段,忘掉了目标,结果可能是离目标更远。

而用爱教育出来的孩子,心中有爱,爱自己的时候也爱着他人,他们其实更不容易违反规则,因为他们不忍心伤害他人,他们有着比规则更有力的自我约束,爱心,有人把这称为灵性,佛家称之为佛性。

我们常说的素质,其实就是看一个人心中有没有爱,有没有在爱自己的时候也爱着别人。

而谦虚的本质也是爱,是一个人为了不给别人带来压力,而刻意低调,不炫耀自己,因为炫耀的确可能会激起其他人内心的羞耻感

好吧,现在回想一下,你是被用哪一种方式教育大的?

羞耻心还是爱心?如果是羞耻心,是不是也觉得自己有足够多自卑的资本呢?

这,或许就是我们为什么都自卑的重要原因吧!

最好的心理学、心灵学微信平台:轉動生命的太極(微信号zzdsmdtj)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为什么我们都自卑  自卑  自卑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  我们  我们词条  为什么我们都自卑词条  
综合

 六个步骤摆脱内疚感

这是一篇实用的技术文章,献给大家以备内疚时翻出来看看,或者帮助深陷内疚感的朋友早日摆脱困扰。下面六个步骤让大家从内疚中解脱出来。——第一步:创建内疚事物列表在空...(展开)

综合

 偏执的人为什么难改变?

   所谓偏执型的人,指的不仅仅是固执己见,还包括容易感觉到别人在针对自己,有被迫害感,与对方产生一种敌对关系。这类人常常扮演受害者角色,许...(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