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埃弗雷特•罗杰斯的“猫咪四部曲”

小编语:

狗作为人类忠实的伙伴已经陪伴了人类多年,它的驯化时间非常早,大约在两万至一万五千年前,相比较之下,猫真正的驯化时间则相当晚,大约在四、五千年前。

当时由于农业得兴旺发达,在中东形成了“新月形米粮仓”地带。家宅、谷仓和粮食商店的出现为鼠类及其他小型哺乳类动物提供了新的生存环境,而这些动物正好是小型野猫的理想猎物。从一开始,人与猫之间就建立起互利关系:猫获得了丰富的食物来源,而人类免除了讨厌的啮齿动物的困扰。

最初,这些野猫的存在可能被人类所接受甚至受到鼓励,不时抛给一些食物。就象狼一样,较为驯服的一些野猫逐渐被吸纳进入人类社会,由此产生了最早的半驯化猫群体。

猫是独来独往并拥有固定领地的猎兽,而且大多活跃在夜间,然而正是猫的捕猎行为促使它们最初与人类环境相接触,而它们守护领土的强烈本能又驱使它们不断出现在相同的地方。

这样人类才渐渐的有机会接触这些奇妙的小生灵,它们敏感谨慎、敏锐快速、冷静安静,整体给人的感觉非常高冷,与狗的热情阳光不同,这种小东西总给人一种疏离感,这也是人们一开始并没有把猫当做宠物来饲养的原因。但是这几年,猫逐渐变成了大家的爱宠,许多都市的青年男女都不约而同的选择把猫作为自己的宠物。现在流行一种词叫做“冷都”,指的是城市里面形单影只的奋斗人群,他们独来独往,对陌生人保持警戒,对周围发生的一切都非常敏感,同时又很冷漠,这些特质是不是很像猫呢?

所以猫更接近人,和猫的相处其实是教会了如何和人相处,从互相保留到逐渐信任,最后相互依赖却又给彼此留下空间,因为得之不易所以才会更珍惜,不是吗?

                  

  以下是猫咪主人依据埃弗雷特•罗杰斯提出的“技术采用生命周期模型”来分析猫咪为什么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我把它称之为“猫咪四部曲”,那么,你是哪一部呢?

韩国人从古至今都喜欢狗。像狮子狗、珍岛狗这种韩国土生土长的狗,不仅是人们狩猎的伙伴,还是我们的守护者,也是陪孩子玩耍的朋友。总之,狗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与之相反,猫仅仅在很有限的领域里才和人类进行接触。但是猫的历史却出乎意料地悠久。

狗在被人类基本驯服之前,并没有进入人类的生活。而猫在没有被驯服的状态下,也曾和人类一起生活,这种例子有很多。据说以前为了抓住在仓库里偷吃粮食的老鼠,猫会在仓库里面生活。

除此之外,猫那种独特的样子和行为会让一部分人为它们倾倒,但却会让更多的人只对其产生警戒心和抗拒感。

无论如何,猫在韩国是普遍不受欢迎的,但最近有改变的征兆。以猫为素材的书和网络漫画逐渐增多,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SNS上晒出自己和猫一起生活的照片。不仅如此,这些关于猫的资讯也得到了社会上相当多的响应。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

依据埃弗雷特•罗杰斯提出的“技术采用生命周期模型(Technology Adoption Lifecycle Model)”,无论什么样的潮流几乎都要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主要由冒险家们开始。他们随时都在发现新的事物,寻找周边没有的东西。让他们着迷的仅仅是第一次的尝试,以及这种尝试为自己带来的独特感。他们是彻底的“非主流指向”。

例如,周围如果只有狗的爱好者,那么他们就喜欢猫。如果喜欢狗和猫成为主流,那他们就寻找蜥蜴或者鹦鹉。即使在猫类中,他们也要寻找像斯芬克斯(没有毛的猫品种)那样独特的猫。他们就是这种类型的人。现在这种类型的人也经常在我们周围寻找着一些我们尚未发现的东西。

冒险家们开辟的路一旦进入了尝鲜者的眼中,就开始了第二个阶段。尝鲜者们大体可以被称作“个性实用主义者”。

这些人不仅仅贪图新鲜,而且还关注这些新事物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改善自己现有的生活。他们希望通过这些新鲜事物实现自己的愿望。例如,他们想着,如果将手机和PDA(掌上电脑)结合起来该有多好,智能手机一面世,他们高呼“太棒了!”,哪怕翻山越岭也要买到这个产品。他们就是这种类型的人。

因此,喜欢猫的“尝鲜者”们会发现,猫特有的生活方式和都市人,特别是单身一族的生活很相符。比起勉强地一同生活,猫更习惯独立生活,它们并不像狗那样渴求主人的爱,哪怕在白天自己待着,也并不觉得孤单。

不仅如此,多数猫都很讨厌和主人一起外出。它们哪怕在一个很小的房间里,也可以到处跑跑跳跳、自娱自乐、做各种运动。对于一直要工作到晚上的单身一族来说,养狗会耗费很大的精力,而养猫则会方便许多。但是真要自己养猫的话,你就会发现,其实这种所谓的方便只是人类自己的期待而已,养猫有养猫的纠结和困难。

开发出了这种实用性和新鲜感之后,第三个阶段的后期主流派就接过了接力棒。后期主流派并不想直接实验或者接触,而是先看看试用者们的反响如何,时机到了之后再接受。他们被称为“慎重论者”。

对于他们来说,比起新鲜感和实用性,更重要的是人际关系。即他们的目的并不是上报纸,也不是实验本身,而是维持以前的人际关系网,他们并不想落后于潮流,不想掉队。只有他们采取行动,任何的流行才能成为大势所趋。

现在爱猫一事已经进入了这个阶段。通过所有媒体和周围气氛烘托,爱猫成了大势所趋。后期主流派看破了这一点,就开始积极地养猫。

现在还剩下最后一个阶段,其主角被称为“迟来者”。他们对追逐潮流持厌恶的态度。他们认为,单单因为周围人都这么做就跟风不太好。不仅如此,他们天生保守,而且懒惰。无论满足还是不满足,都觉得现在的生活已经足够了。当然,他们讨厌和抗拒所有的变化。

他们对于养猫的潮流会表现出不屑一顾,他们会认为“养狗都已经不可思议了,现在竟然还要养猫?!”他们的变化可能会因人而异,但不管怎样,他们都是转变最慢的。对于猫也是如此。

无论过多久,我们的社会中都会有对猫冷淡的人,或是讨厌猫的人。特别是在韩国,人都还没有得到普遍充分的尊重,对动物的尊重和喜爱更要等上好久。

当然,也会有很多的例外。比如,我的妻子在接受新技术方面算是一个明显的“迟来者”,但是在接受养猫这方面可以算是一位“尝鲜者”。对于我的妻子来说,与其说养猫是一种潮流,倒不如说是和儿时养过的动物间再次亲切地会面。而且在韩国也的确有天生就特别喜欢猫的人。

那么猫的心理到底是什么样的,它们喜欢怎样呢?我认为,比起殷勤地给予猫什么,倒不如对它们放任不管更好,这很重要。不要误会,因为大部分的猫都具有一种谨慎捕食者的习性,所以不会轻易将物品打翻或者弄坏。除非它自己有那样做的意图和想法。猫打碎的不是物品,而是猫自身以外的存在——人类那愚蠢的“期待”。

我们总是忘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人到底与我们有多么不同。于是,当我们在某一瞬间突然发现这些不同的深度和广度竟然如此之大的时候,就会非常吃惊。

“天啊,我竟然不知道你是这样的人!你怎么敢这么想!真是太令我失望了!”

细细追究起来的话,其实错的是你。明明对方不知道,却误以为对方知道的人是你;抱着这个错觉对对方产生巨大期待的人是你;期待崩塌之后,发脾气、不知所措、不理睬对方的人还是你。但是没有办法,这正是人类的本性。

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会认为其他人和自己完全一样。心理学家称这种失误为“错误共识效应(False Consensus Effect)”。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只有自己相信是这样,才会感觉到安心。

不过这样也好,思想是自由的,自己愿意相信的话就相信。问题是下面这个例子。当我们和与自己想法不同的人相遇,刚开始会试图改变别人的想法。

“你说比起炸酱面更喜欢炒码面?原来你根本没有体会到炸酱面的精髓啊……”

最开始还是和蔼地劝说,如果对方发表不同意见的话,就产生了强制改变对方的想法。我们通常在善意变成愤怒、好心办坏事之前,会思考到底是就此放弃还是一直劝说到底。

的确,我们谁也不知道。如果你认为我们都是一样的话,那你就产生错觉了。但是将我们牢牢包裹住的这种“错误共识效应”很难让我们从虚拟的想象中脱离出来,直面和我们不同的对象。大部分人还是继续活在虚拟的想象中,坚信别人和自己一样,如此活着而已。

但是猫却不一样。你在猫面前感觉不到“错误共识效应”,所以我们会感觉很不安。在猫凝视人类的眼神中,有一种不可逾越的异质感。如果说从狗的眼神中,我们可以解读出等待主人命令之意,那么猫的眼神仿佛在告诉我们:“我和你不同,你能把我怎样,我就这样不可以么?”例如,对于和猫一起生活的人来说,即使猫并不按照你的意愿行事,和你的步调不一致,你也得理直气壮,换句话说,也要将自己的脸皮变厚。

事实上,对猫的嫌弃或许是有历史渊源的。在中世纪魔女狩猎的风暴中,猫被扣上了“女巫帮凶”的帽子,无数的猫被抓走,和很多无辜的魔女一起葬身火海。最终导致老鼠成灾,鼠疫蔓延,这个也许可以称作因果报应。

不管怎么说,人类在历史上大肆杀害像猫这种无害、甚至有用的动物是极为罕见的。狗却从来没有受过这种“待遇”。或许从那时开始,猫就不再和人类的步调保持一致,也被人类安上了一大“罪状”吧。

          

猫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即使受到过这样的待遇,也依旧按照自己的想法刚正不阿地活着。这也正是猫的魅力所在。我们从这样的猫身上会学到很多:哪怕我们彼此不同,也会有办法变得亲近;哪怕我们彼此不理解,也会有办法产生共鸣;哪怕我们彼此不同意对方的想法,也会有办法和谐相处。

因此,爱猫潮的重点反而是“我不喜欢猫”,这样说或许更接近猫本身的态度。如果说你没有找到爱猫的特别理由,而且你隐藏不住自己的想法,周围人对你感觉变得诧异,那么你和猫的性格反倒就更加类似,因此也可以算作和猫有了共鸣。

相反,如果你在那样的人面前一直追问“你怎么可能讨厌猫呢?”,那么你就不会被猫所理解。所以,如果你想从“错误共识效应”中脱离出来,承认彼此之间的不同的话,不妨学学和猫的相处方法。因为每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来说都可以算作猫。

如此说来,就没有必要在他人面前明显地表现出自己对猫的厌恶。在评价人这方面,如果说有一种黄金法则的话,那便是“能和这个人产生共鸣的人越多,这个人讨厌的人越少,那么他就越是个不错的人”。

当然,我对猫没有任何的想法,至少在1998年以前是这样的。现在我之所以能够写出这样的文字,是因为从那之后我养了很长时间的猫。因此,所有的故事都是从1998年我开始养猫后所作的。

当猫的脾气遇见人性,就这样一起生活,就这样一起成长~

温馨的绘图、照片,细腻的文笔,知识与情感兼具的一本心理学&宠物之作~

独家披露(没什么卵用的)心理学派养猫秘籍!

用文字与图画传递欢乐和感动,一份给所有“猫奴”的治愈大礼。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罗杰斯  罗杰斯词条  埃弗雷特  埃弗雷特词条  四部曲  四部曲词条  猫咪  猫咪词条  
综合

 追女孩必须要大捧玫瑰吗?

马屁千万不要拍错地方看着电影里面长的歪瓜裂枣的男猪脚用豪车载着手捧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的美女绝尘而去的时候,身为屌丝一族一直“洁身自好”的自己会不会有种期待看到后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