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本文更具有普遍意义,让我把讨论的重点放在南京被打儿童案存在的可能性之一上,而不是讨论养母这个特殊身份下、可能存在的特殊心理和特殊行为,也假定养母的所为并非存心故意。
第一眼看到图片上被打儿童身上密集如蛛网般的伤痕,确实非常可怖和心惊,是什么样的母亲下此狠手?我想这是很多人的同感吧。
了解一下新闻,会比较吃惊的发现,和原来的想象有出入的是,第一,这个母亲并不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妇女,相反,还是个文化人;第二,这位母亲虽是养母,但和孩子的亲生母亲是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姐妹;第三,貌似这位养母的工作家境都还不错,不像生活压力太大之下,一种生存焦虑向着身边更弱小的人的发泄。所以,不论是出于完全的无知还是存心的虐待,都有待更详细的调查,作为一个围观者,起码从表面上看,存在这样一种可能——真实的孩子和自己理想的孩子发生了冲突。这是一个普通家庭中也存在的问题。
之前我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只记得有一次有个家长和我谈到自己的孩子,曾经这样叹道“说实话,这个孩子我真不满意,不理想,但现在就一个孩子能怎么办?”
一个不理想的孩子——意味着,家长对这个孩子是有理想的。他应该是个什么样,家长是有期待的,甚至是苛刻详细的期待。这种期待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变成一种可怕的型塑。
他应该什么样——好好学习,成绩优秀;情商高,会说话、合群;多才多艺,不是传统的书呆子。
期待越详细,越容易在教育的过程中插手过多,发生冲突;而越执着于这种期待,对某种理念达到极端坚持的程度,越有可能使教育者本身狭隘化。而狭隘会激起过激的情绪。
回到本案,养母对孩子痛下狠手的起因是为了纠正孩子撒谎、不完成养母布置的课外作业。先来说说撒谎的问题,在家庭教育中,孩子撒谎几乎都被当成一个不容置疑的大问题,虽然不知道世上到底有多少人敢自夸自己从来没撒过一个谎,包括善意的谎言、借口。撒谎有恐惧的原因,有不懂事儿的因素,不尽然是品质的问题,当然本案中的情况还要具体分析,但就一般情况而论,如果一个家长紧紧抱住撒谎就是十恶不赦的观念,而全不顾念是否存在年龄幼小、因恐惧而撒谎是人性使然、等等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素,就不可避免的因为无法理解这种反复撒谎中孩子无能为力的部分,而对孩子的惩罚非常过头儿;家长施以惩罚的前提是,假设孩子是有能力符合自己的期望的,而无知或无视,他在某些方面存在着能力上的缺陷,需要比别的孩子更长的时间,达到的效果却可能低于一般水平。所以,惩罚过了一定的程度,已不再奏效,他可能需要更多的有针对性的帮助。
这个养母声称她是爱小孩的,而且也是下决心好好教育他的。
我们假定这是真心的。就像亲生的家长爱自己的孩子,大都也有好好教育他的决心。这种好好教育的决心,也体现在为他布置得课外作业上。期望孩子学业优秀,有个好的未来。这也是期望的一种,但孩子却没做,这和对他的品质的期望、对他未来的期望,都产生了冲突。而这种好好教育的决心愈坚定,作为家长对这种和理想的冲突就可能愈发不能接受,越有采取强硬手段矫正的可能。
这位养母谈到,她小时候也被家长打过,并不觉得打孩子是什么了不得的事。其实很多老一些的人小时候都被家长揍过,但那时候被打往往是因为某件单独的事儿做错了,过去了就过去了,并没有心理压力;但现在很多孩子遭到责备,是因为某种能力和性格不符合家长的理想,而这种改造往往是长期的、连续性、挫败性的,对孩子来说因为这些自己无能为力的原因被打,会形成压抑的心理。而家长因为面对的是,通过改良孩子的天性来实现自己对他的理想,基本属于奢望,因而一再遭受挫折,就有情绪失控的隐患。
事实上,家长关注教育是一件好事,这是毋庸置疑的。但问题是,关注的同时要科学对待事实与理想。生孩子不是博彩,最好不要事先抱有什么期待,更不要规划出他应该具备的理想资质,这既会妨碍他独特的所长有所发展发挥,更可能短板拼别人的长板,令全家陷入“输”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