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青蒿素之母”屠呦呦摘诺贝尔医学奖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92万美元),屠呦呦将获得奖金的一半,另外两名科学家将共享奖金的另一半。

  按惯例,揭晓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发布会在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厅”举行。当地时间11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秘书乌尔班·伦达尔宣布了获奖者名单和获奖原因。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齐拉特对记者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从中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这表明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也能给科学家们带来新的启发。”她表示,经过现代技术的提纯和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中草药在疾病治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了不起”。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说,由寄生虫引发的疾病困扰了人类几千年,构成重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应用在治疗中,使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坎贝尔和大村智发明了阿维菌素,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今年的获奖者们均研究出了治疗“一些最具伤害性的寄生虫病的革命性疗法”,这两项获奖成果为每年数百万感染相关疾病的人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治疗新方式”,在改善人类健康和减少患者病痛方面的成果无法估量。据新华社

  名字就与青蒿结缘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终身研究员。1930年12月生于浙江宁波。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上世纪70年代在抗疟药物青蒿素的研究中做出重要贡献。2011年9月获GSK“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以及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美国拉斯克奖。

  屠呦呦这个听起来特别的名字是她父亲取的,出自《诗经》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宋代朱熹注称,“蒿即青蒿也”。有学者笑言,也许老先生早料到女儿将与青蒿结下不解之缘。

  发现青蒿素她起关键作用

  青蒿素发现始于半个世纪前的抗疟疾药物研发“523任务”。当时,中国领导人应越南方面的要求,同时也考虑到中国南方的需求,决定在1967年5月23日启动全国范围内的抗疟新药研发。当时,屠呦呦的职称仅为实习研究员。

  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成员以鼠疟原虫为模型,检测了200多种中草药方和380多个中草药提取物,发现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可达68%。但是,后续的实验结果显示,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只有12%-40%。屠呦呦分析,抑制率上不去的原因,可能是提取物中有效成分浓度过低。

  于是,他们着手改进提取方法。东晋葛洪的著作《肘后备急方》带来一些启发。来自民间的方子称:“取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意识到,这里并没有使用常用的煎熬方法,也许是担心高温提取会破坏青蒿有效成分。不出所料,改用沸点35℃的乙醚低温提取后,研究人员如愿获得了抗疟效果更好的青蒿提取物。

  1972年3月8日,在南京召开的“523”会议上,屠呦呦报告了这一结果。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其他团队(云南药物研究所的罗泽渊和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的魏振兴等)通过使用屠呦呦提供的信息和提取方法,很快从当地的黄花蒿中提炼出具有良好的抗鼠疟原虫效果的纯青蒿晶体。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李国桥小组主持的临床实验中,云南药物研究所提取的青蒿素展示了极好的抗疟疗效。

  由于当时发表科研论文多用集体作者(如“青蒿素协作组”),屠呦呦的贡献到底有多大,始终争议不断。

  2006年,由原全国“523”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剑方主持编写的《迟到的报告》一书强调:“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集体的荣誉,六家发明单位各有各的发明创造。但可以断言,从传统医药中,用现代的科技手段研制成功一种新结构类型的新药,发明证书上的六个单位中,无论是哪一个单位,以当时的人才、设备、资金、理论知识和技术,哪一家都不可能独立完成。”

  从事神经科学研究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也涉猎科学史。他与同样来自北京大学的黎润红和张大庆分别用中英文撰写文章称,根据他们对青蒿素发现历史的分析,虽然存在很多争论,但没有异议的是:第一,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对于发现青蒿的抗疟作用和进一步研究青蒿都很关键;第二,具体分离和纯化青蒿素的钟裕容,是屠呦呦研究小组的成员;第三,其他提取到青蒿素的小组,是在会议上得知屠呦呦小组发现青蒿粗提物高效抗疟作用以后进行的,获得纯化分子也晚于钟裕容。

  三位科学史研究者指出,屠呦呦的工作既有前人的基础,也有她的课题组及其他课题组和科学家起的重要作用,这些不应被埋没,也不能否定屠呦呦所起的关键作用。“由于当时极左思潮的影响,很多文章发表时没有具体署名。我们希望有更详细的历史记载,让人们知道‘523任务’组织者和主要参与者的贡献,特别是其他各方面的工作。”

  实验成果是在南京公布的

  因为发现抗疟疾新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昨天,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记者了解到,40多年前,屠呦呦曾以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的身份来南京参加“523任务”,而她研究的“青蒿素”已经称霸抗疟疾药30多年。

  疟疾,俗称“打摆子”。上了年纪的人会有这样的记忆:得了这个病就是一会冷一会热,冷的时候盖几床棉被也瑟瑟发抖。南京市疾控中心血地寄科谢朝勇科长告诉记者,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病在江苏非常盛行,掠夺过很多人的生命。当时,曾有上千人感染疟疾,当时治疗时用的药是氯喹,其原本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但后来很多人对这种药物产生了耐药性。

  在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疟疾都是全球的灾难,尤其在非洲,其危险不输于艾滋病。科学家与疟疾开始了激烈的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引发疟疾的疟原虫产生了抗药性。紧接着,20世纪60年代初,疟疾再次肆疟东南亚,疫情难以控制。科学家们不得不开始寻找对付这种疾病的新药。在这股新药竞赛中,传统中药青蒿脱颖而出。

  在专家眼里,青蒿是一株救命草。找到它的人,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1969年1月,屠呦呦以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的身份,参加了“523任务”。1972年3月,屠呦呦在南京召开的“523任务”工作会议上报告了实验结果;1973年,青蒿结晶的抗疟功效在云南地区得到证实,“523任务”办公室于是决定:将青蒿结晶物命名为青蒿素,作为新药进行研发。

  记者从江苏省卫生计生委了解到,2014年全省1-12月份共报告疟疾377例,全部为境外输入性病例。其中死亡2例。今年1-8月,共报告疟疾303例,未发现死亡病例。不论是发病人数还是死亡率,在法定报告传染病中均排名靠后。记者 戚在兵

  ■新闻纵深

  “这是中医界的大喜事”

  昨天,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摘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震动了整个中医界。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段金廒教授激动地说,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中医历史性的一刻。

  她找到了最关键的一把钥匙

  屠呦呦的获奖是因为发现了青蒿素。段金廒说,青蒿素来源的植物青蒿在南京很多,特别是农村一些老宅的房前屋后经常会出现,因为开出一朵朵小黄花,老百姓喜欢叫它黄花蒿。

  “其实最早发现青蒿素的是我们的老祖先。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青蒿的抗疟作用,用青蒿素来治疟的方法一直也在用。”段教授说,但是一直以来提取方法简单,因为采用煎汤的方法,效果有限。1969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接到了“中草药抗疟”的研发任务,因为越南战场疟疾横行,迫切需要寻找有效的抗疟新药。

  段教授说,当时重庆、江苏等地都在大面积种植青蒿,云南、山东、广州等地的医学家也都在研究用青蒿素抗疟的有效办法,但鲜有突破。而屠呦呦则找到了关键的一把钥匙:用沸点只有35℃的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来提取青蒿。原来,温度正是青蒿素提取的关键。屠呦呦的发现,第一次将研制方法带上了正确的路。

  世界各国抗疟首选药物

  “这个发现,造福了全世界,迄今各个国家治疟首选的一线药物仍是青蒿素成分。”段教授说,特别是非洲、东南亚等湿热地带,易发疟疾,仍然常用这个药,这也是联合国向他们提供的药物。迄今为止,没有哪种药物可以取代它的地位,不仅疗效好,而且因为原料种植成本低、产量高,因此价格也很低廉。

  为什么这么多年后,青蒿素才会夺得诺奖?段教授说,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受益人群的扩大,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累积,诺奖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这个庞大的数字需要时间来累积。

  对于有人质疑这项成果是集体智慧的问题,段教授认为,文革期间不能以个人名义著书立说,这是时代的特殊原因。虽然青蒿素研究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直到现在仍有人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但不可否认的是,屠呦呦的发现具有标志性贡献,她的得奖当之无愧。

  中国老祖先对世界的贡献

  屠呦呦获奖的消息,昨天震动了整个中医界。“这是中医的一件大喜事!”段教授说,在很多人质疑中医无用的论调下,这个大奖给了有力的回应。

  “屠呦呦的灵感来自中医古籍,这是向世界弘扬中医文化的重要时刻。“段教授说,中医博大精深,宝藏无数,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靠的就是“一把草,一根针”。中医古籍蕴藏了无数良方,当代的国医大师们更是将经典古籍烂熟于心,使得医术炉火纯青。

  段教授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青蒿素是中国老祖先对世界的贡献,这个零突破源自国粹中医,是对民族医药的极大认可,有力地粉碎了“中医无用论”。事实上,随着近年来不断有国际一流科学家到中国来寻求和中医的合作,进一步挖掘民族宝藏,并进一步赋予科学的论证,相信中医会在世界之林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关文章: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的获奖历程

青蒿素发明者屠呦呦获奖背后的故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诺贝尔  诺贝尔词条  呦呦  呦呦词条  青蒿  青蒿词条  医学奖  医学奖词条  
综合

 影响你的不是这个世界

文:Tfifthe | 知乎专栏 · 假装思考(微信:假装思考,pretendcogitate)心上的锁昨天一朋友的自行车丢了,小偷甚至都不用打开锁,...(展开)

综合

 你才是折翼天使

成年人的爱情,有两项最基本要求:智商和情商足以支撑自己去谈一场恋爱,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你既然和他在一起,都是你自己的判断和选择,那么恋情不成功,就应该承担其后果...(展开)

综合

 怀旧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机制?

壹人真是一种矛盾的动物。一方面喜新厌旧,讨厌一成不变,另一方面却在不断地怀旧。为什么我们会怀旧呢?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怀旧呢?怀旧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机制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