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的由来
前阵子网上转的很火的一篇文章,叫《孤独是你的必修课》,作者卢思浩,英文名叫Kevin,人人网上有他的公共主页,玩人人的同学可以去看看。他的其他几篇文章,譬如《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你唯一有把握的是变成最好的自己》,我也很喜欢,这种喜欢不是那种对大师的喜欢,不是“高山仰之,景行行止”那样,那些大师,我们永远不能望其项背了,因为,他们已经在另一个世界永久的逍遥了。呵呵~~
而《孤独是你的必修课》这些文章,却是与我们切身相关的,使我们每个人内心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的悸动。这篇文章开头引用了一段话,就是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作者说这句话是莫泊桑讲的,我还有点怀疑的,因为我也读过莫泊桑的一些小说,虽然年代已经有点久远了,但是,我不相信怎么会丝毫没有印象,所以我就BAIDU了,呵呵~这个百度真是个好东西,浏览了一些网页后,我还是没有找到这段话的出处,然后,无意间就进了王小丫的博客,呵呵~王小丫也是我喜欢的,从小学的时候就看她的《开心辞典》,王小丫说:
“我喜欢莫泊桑的那句话,生活不可能像你想的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的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像。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开车一个人,路上一个人,回家还是一个人。
二十岁的时候,想三十岁应该要成个家;三十岁了,发现工作才起了头,而感情,还都来不及。人生苦短,在舞台上的时光,也不过十几年,在能做的时候,一定要不留遗憾。工作要当机立断,而感情要顺其自然。我妈妈说:你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
的确,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前面的舞台极尽绚烂,而灯熄了,便淡淡地有一种渴望。有时候,真的好想谈恋爱,只是我再没有精力去实现。”
从这段话中,我也看到了小丫的孤独。
孤独是任谁都无法避免的,无论你是被千万人簇拥着的世界级名人,还是像我这样的,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只不过,有些人害怕孤独,所以,他们不断地涌向人群中间去,渴望身边有人陪,他们喜欢热闹,向往繁华,总是热衷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一闲下来,就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了,有些人的电话永远都是待机的,生怕错过了一条短信、一个电话,甚至有时候会产生错觉,以为手机响了,可拿出来一看,什么都没有。
闲话孤独
说了这么多话,都是围绕着“孤独”这个话题的。
真正使我想深入思考孤独的,还是蒋勋的这本书——《孤独六讲》,蒋勋是台湾著名的美学大师,他以美学家特有的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从情欲、语言、革命、思维、伦理和暴力这六个维度去阐释了孤独美学,这本书并不深奥,因为他探讨的是大家都面临的困惑。作者说:
孤独和寂寞不一样。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是庄子说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确定生命与宇宙间的对话,已经到了最完美的状态。
当你被孤独感驱使着去寻找远离孤独的方法时,会处于一种非常可怕的状态,因为无法和自己相处的人,也很难和别人相处,无法和别人相处会让你感觉到巨大的虚无感,会让你告诉自己:“我是孤独的,我是孤独的,我必须去打破这种孤独。”你忘记了,想要快速打破孤独的动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独感的原因。
在这匆忙的城市里,我们是孤独的个体。
内心情感无处可诉的「情欲孤独」;字句无法沟通的「语言孤独」;理想未竟的「革命孤独」;压迫人性所造成的「暴力孤独」;哲学思考者不为人了解的「思维孤独」;世代价值交替所造成的「伦理孤独」;这些都是现代人时时面临的孤独处境。
蒋勋的《孤独六讲》,深入讨论这六种存在于当代社会的孤独议题,孤独其实并不可怕,这些孤独造就了社会里「特立独行」的个体,他们不因群体价值而妥协、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孤独,而给予社会创发新意的可能。珍视孤独感产生的瞬间,当我们与孤独共处,我们将更了解自己。
从这个层面上,我们可以说,孤独是美的,而不是丑的,孤独或许是人生的一种美学。
与生俱来的孤独
孤独,在中国文字里解释,孤是王者,独是独一无二,独一无二的王者必需永远接受孤独,他不需要接受任何人的认同,更加不需要任何人的怜悯,王者绝对可以在很平静的环境下独行。
孤独并非是在自己心情压抑,或是失恋的时候出现的,那种感觉只是空虚和寂寞,称不上是孤独。孤独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圆融的状态,真正的孤独是高贵的,孤独者都是思想者,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他面对的是真正的自己,人类的思想一切都源与此处。孤独者, 不管他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他都能让自己安静,他都能自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