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校到职场,有太多东西等着我们去学,去做,去承受。虽然这过程可能有点疼,但是如果你有勇气去坚持,改变会让你自己都惊叹。岁月有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在这时光里,一个更好的自己正在成长。——
在飞往北京的航班上,我闭着眼睛,把这一年如倒带播放。从一个夏天到另一个夏,我生命里的两重起点都镶嵌在这个热情而有生命力的节气里,好似有某种宿命般的意味。
一年前的我,24岁的第一天,短发,神情淡淡的,刚刚完成美国的硕士学业,带着对一个行业浅尝辄止的了解,有对这个真实生猛的世界的胆怯,也有一丁点不知道源自哪里的自以为是,走进了那家行业里全球最顶尖的公司。
一年后的我,25岁的第一天,依旧是短发,依旧是不怎么生动的表情。可我不再只是一个有点心虚的局外人,我看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个坐标,即便小的很,可那是我不容质疑的生命之外,和这个世界建立的另一重密切的联系。
作为一个基本上没花什么精力就找到了自己的Mr. Right的职场新人,我无疑是幸运的。对的行业,对的公司,对的culture,在这个普遍浮躁又势利的行业氛围里,这家公司显得有那么一些不一样。新人能够得到包容和支持,有空间去成长,学习和分享的文化正在不断培育,员工的更替率据说都比别家略低一些。
不是没有过艰难时分,我哭过,在面对未知和敌视的时候,我怒过,在听到不公和敷衍的时候,我烦过,在碰到故意的伤害和阻碍的时候。可是,我总是努力在情绪过境之后,告诉自己这是成长的必修学分。这不再是过往的那个学术世界,有绝对真理和恒久信仰,但是这里还是能有梦想,有坚持,有爱。
无数个心理测试和人格测验告诉我,我是个兴趣至上的理想主义者,愿意为理想而奋斗终身。在这场职业路途上给出的真实验证说明,我听从内心的这个选择,没有错。
我喜欢这份工作,不是因为它光鲜的壳,却是因为它契合了我的理性和感性的大部分。在这里,我们不但描绘宏伟蓝图,我们还奔走在建构美好想象的第一线。我喜欢亚太区那个优雅的头儿的比喻,我们要做Genius,游走在很多重坐标的系的交界处,而跨界,恐怕是这个行业从业者最应该被打上的标签。只有这样,卓越才可能触手可及。
我的优势在这里被大大的放大,对于信息和传播方式的敏感度,对于追求更优内容和创意的热忱,对于新事物和工具的好奇心,相较于我的那些短板,例如理智不足情绪有余,例如粗心不关心细节等等,它们能够被充分地发挥。所以,那句关于职业选择的至理名言——“听从内心的选择”——再一次在我的人生里闪闪发光,它的重大意义体现在,内心的选择才能激发出真正的热爱,我们并不漫长的生命才不至于被浪费在无意义的重复和怀疑上。
当然,除了软性的部分,这里还见证了我从菜鸟一路走来的硬实力的艰难进阶。
从 ppt零基础到同事封的ppt达人,从社交媒体深度使用者变成观察者分析者,从只懂得依赖灵感的半吊子写手到国际品牌专业文案的执笔人,从不爱和陌生人打交道到随时随地都得跟人搭讪卖萌。这些学校从来不曾教过的事情,往往要在短短的一个月乃至一周的时间里学会。这后面像是蕴涵着某种力量,只有经历过才知道。改变真的是可能发生的,虽然它有点疼有点无奈,但正是那力量让人重新焕发向前冲的勇气。
往前看,岁月还长的很,这初初的一年总归是会被遗忘的。可我已然明了,就是在这不声不响的时光里,一个更好的自己正在悄悄成型,而那双雕琢的手,正是自己。
文/琐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