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奥尔波特

  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 [Gordon Willard Allport 1897.11.11-1967.10.09],美国心理学家,是一个医师的四个孩子之一。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蒙特苏马,因患肺癌逝于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其兄 F.奥尔波特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

  奥尔波特在他哥哥 F.奥尔波特的影响下考入哈佛大学学习心理学, 1922 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以后又在柏林大学、汉堡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1924 年回到美国,在达特茅斯讲授社会伦理学,后来在哈佛大学任教,1930 年后任该校心理学教授。1939 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37-1949 年任《变态与社会心理学》杂志编辑。1963 年获美国心理学基金会授予的金质奖章。

  奥尔波特属于特质论者,认为个体和另一个体以一组普遍的特质相互比较,是无法获得个体间的独特性,且无法专注于特殊的个体特质之模式或轮廓,因为个体间重要的差距并不表现在普通的特质上,而在某些核心且组成其人格之特质上。

  他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基础,是心理组织的基本建构单位,是每个人以其生理为基础而形成的一些稳定的性格特征。奥尔波特将人格特质区分为共同特质(common traits)和个人特质(personal traits)。共同特质是人所共有的一些特质,所有人都具有这些人格特质,人与人之间都可以在这些特质上分别加以比较,如外向性,任何人都具备这一特质,个体之间的差异只在于不同的人具备此种特质的多寡或强弱不同而已。个人特质是个人所特有的,代表着个人的独特的行为倾向。

  奥尔波特将个人特质视为一种组织结构,每一种特质在这个人的人格结构中处于不同的地位,与其他的特质处于不同的关系之中。他因而区分了三种不同的个人特质

  1.首要特质(cardinal trait)是指最能代表一个人的特点的人格特质,它在个人特质结构中处于主导性的地位,影响着这个人的行为的各个方面。

  2.中心特质(central trait)是指能代表一个人的性格的核心成分。

  3.次要特质(secondary trait)是指一个人的某种具体的偏好或反应倾向,如偏好某种颜色的衣服,闲暇时喜欢收拾房间,等等。

  显然,某种特质是一个人的首要特质,但在另一个人身上却是中心特质,在第三个人身上可能只是次要特质。人们通常用中心特质来说明一个人的性格。

  奥尔波特的兴趣主要在于意识的部分,而非难以确定的深层潜意识。他经常谈到与弗洛伊德唯一的一次见面,这次会面使他了解到弗洛伊德心理学在把握潜意识内容时忽视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事实。这一点不仅对他后来理论的创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使得他在整个的学术生涯中对精神分析表示反感。

  他在二十二岁参访维也纳时,写了一封信给弗洛伊德,说他时就在城里,想与他会面,弗洛伊德大方的接待他,但却一声不响的坐着,弗洛伊德试图找话题,他提到来弗洛伊德办公室的途中,听到一个小孩告诉他母亲说:他想避开一些很脏的东西,他显露出对脏乱的恐惧,然而他母亲穿戴整齐、衣衫烫过、气宇非凡,奥尔波特认为这与小孩畏惧脏论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如他所回忆的:弗洛伊德用他那双仁慈的、治病救人的眼神看着我说:“那小孩是你本人吗?”奥尔波特目瞪口呆,只好转换了话题。他后来回忆道:“这次经验告诉我,深层心理学研究尽管有种种好处,但它容易钻牛角尖,而心理学家在深入潜意识的世界以前,能够把动机等事情说明清楚,也是同样可以获得认可。”

  奥尔波特的其他心理学概念有:

  自我统一体 这是奥尔波特的术语,指凡属于自我的机能。自我统一体也可以叫作自我中心。自我统一体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发展出来的。奥尔波特鉴别自我统一体有七种情况并指出它们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的表现。在婴幼儿前三年,出现三种情况:身体自我感、继续自我认同感、自重[或骄傲]。在四至六岁之间,另出现两种情况:自我扩张和自我意象。六至十二岁之间,儿童获得自知,能借助推理与思想以应付他所遇到的问题。青年时期,意向、长距目的与远大目标出现了。这些都叫作固有的努力。

  成熟的人格 成熟的人格必然具有一种自我扩张。他应该能够参加各种各样极其不同的活动并从中感到愉快。他对很多事都很满意,而不只限于极少种而且是老一套的活动。例如,自我扩张包括对未来计划与希望的形象化。成熟的个人必须能够和别人热情相处、情绪稳定和心安理得。

  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外界现实,他应该是实事求是的。他应该有幽默感和洞察力。说到底,成熟的人有一套统一的人生哲学。

  A 型性格与 B 型性格 A 型性格,简称 A 型,指具有竞争性、强烈的包袱和很强的时间紧迫感,十分关心工作细节等心理特征的一种性格类型。B 型性格,表现为极端保守,不愿意从事冒险性工作,行为轻松、悠闲,对于时间压力漠不关心,无论干什么总是慢慢来,不与强者比较。

  机能自主 这是奥尔波特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因为它包括他的动机理论。这个概念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已知的行为形式可以变成目的,尽管事实上这种形式本来是用于其他理由的。奥尔波特下了一个更为正规的定义:“机能自主把成年人的动机看成是多种多样的,是一些自我保持的暂时体系,是从先前的体系发展而成的,但在机能上与先前的体系无关”。例如,一个儿童可能是被迫去练钢琴的,但是,练过几个月之后,他就不再出于被迫而是以弹琴为乐了。他喜欢弹钢琴,除了享乐之外不再需要别的动机。练钢琴的原因已经与以前的任何原因无关。一般说来,成人的动机大部分与儿童的动机不同。这意味着成人与他的过去相对来说是脱节了。

  奥尔波特和他的同事一起制定了测量支配-顺从关系的调查表,即 A-S 反应研究;又设计了测量兴趣的相对强度的调查表,即价值研究。这两个测验至今仍被广泛采用。他的人格理论新观点与精神分析学说相反,否认人格与社会之间的对立。他认为人格是个人适应环境的身心动力结构,并指出人格心理学主要是研究每一个人的独特性和构造上的整体性。他强调人格结构的中心是人格的动机领域。指出:人格的动机领域包括需要动机[维持体内环境恒定]和发展动机[实现新的目标],而人格的不断形成和发展源于发展动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奥尔波特  奥尔波特词条  
综合

 如何重建亲密关系?

为爱与亲密关系把脉非并一件易事。正如社会学将爱情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相互关系那样,爱只能通过个体自身的实践去体验、去领悟。“没有人能够不通过起码的途径就获得这种体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