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时,没有准备的大脑只会诉诸平常的习惯,以应变无法处理的巨变。但是,这些在平时令人安心的习惯,却会让我们错失成功逃生的黄金时机! ——
我活下来了,希望你也可以!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挟持两架波音客机,正面撞上美国世贸中心。大楼里的人们看得到浓烟,也闻得到燃油味,但其中1000人的反应竟然是--储存正在处理的文件,替电脑关机。
觉得不可思议?但这正是你我在灾难中很可能会做的事情。
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时,没有准备的大脑只会诉诸平常的习惯,以应变无法处理的巨变。但是,这些令人安心的习惯,却会让我们错失成功逃生的黄金时机!
瑞普立采访全世界各种灾难的幸存者,包括九一一恐怖攻击事件、纽奥良卡崔娜风灾、哥伦比亚大使馆挟持事件,和维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等等,透过科学分析与研究,提出多种不同的”灾难人格“,说明当你我在面临灾难时,将会经历的种种心理机制。
否认灾难的发生会是大多数人最初始的反应,接着我们会踌躇,不知如何处理眼前的状况,最后我们的大脑会为了求生而做出判断,让我们做出行动──我们可能会麻痹、僵住不动,但也可能找到逃生之路,成为灾难里救人一命的英雄:
在美国911恐怖攻击事件里,杰德若身在七十三楼的云端,她做出哪些决定,让自己找到正确的方向,在大楼倒塌前成功逃生?
卡崔娜造成美国史上最严重的风灾,纽澳良居民派崔克坚持不肯彻离家园,最终失去生命。他的固执代表着什么样的灾难人格?
身为堂堂一名大使,却沦为恐怖份子手下的人质,阿杉修如何克服恐惧,帮助自己渡过被挟持的时间?
当一场温馨的婚宴陷入大火,一名餐厅小领班如何在关键时刻发挥领导力,引导慌乱的宾客平安逃出火场,成为灾难英雄?
维欧蓝靠着怎样的临场判断,让自己在维吉尼亚校园枪击案里,成为教室里唯一的生还者?
回顾人类史上的重大灾难,并藉由分析生还者不可思议的经历,让我们在灾难发生之前,就能了解自己的”灾难人格“和各种可能的现场反应。事先做好准备,才能救自己,更救人一命。
改善灾难人格的五个办法:
关于我们可能怎样处理危机,我们都会有些想法。我们可能是错的。那些日常生活中的领导者或者无名之辈(basket case)常常在危机中表现出另外一个样子。但是我们的确知道让人们变得更灵活的途径,它们并不涉及运气或祈祷(尽管这些也是不错的东西)。
一、态度
能够应对好创伤的人往往有三个潜在的优点:能够影响事件的信念、在生活的动荡中能够找到有意义的目的的能力,以及能够从正面和负面的经验中获得借鉴的确信。这也许很大程度是一个基因构成的问题;但是你提醒自己更为积极,从而避免受害者化陷阱(“如果这发生在我头上,我什么也做不了。”),这是可能的。
二、知识
有时,一点儿知识就有助于挖掘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原本具备的可塑性。你知道即便在最为严重的飞机事故中,也是有幸存可能的么?数据不言自明:在1983到2000年的严重事故中涉及的危险中,56%的人幸存下来了。一旦我们知道这个事实,我们可能更为关注飞行状态安全简介,这反过来有助于我们以比所需速度更快地转移到飞机之外。
三、焦虑水平
对潜水和消防事故的研究表明,总体来说焦虑水平较高的人倾向于在极端压力下反应过度。在处境的打击下,他们的大脑搜寻反应的数据库,找到的却是错误的那个(比如在水下把呼吸设备拔出嘴去)。但是某些对应措施--比如受控、均匀的呼吸--可以控制焦虑。现在,许多警员都被训练去做这样的呼吸,在他们拔出枪的任何时候。
四、体重
保持体形!物理学上的残酷事实是,超重的人动得较慢、需要较大的空间,于是在逃生中遇到较多麻烦。911中,从双子塔中疏散出来的时候,体能较差的人受伤的几率三倍于常人。
五、训练
改善表现的最佳途径是训练。想一想你最害怕的事物(或者,甚至更好的,考虑一下在统计学上与你最相关的风险)。如果你在摩天大楼中工作,定期走楼梯吧!一年几次走着下楼梯。如果你居住在飓风带,打包好一个行李箱,并为家庭逃离制定好计划。这跟不做准备大不一样。
文/ Amanda Ripley 翻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