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家庭暴力,很多人会想到“触及皮肉”动拳头的那种,而近年来“触及灵魂”的那种冷暴力也在不断上升。调查数据显示,家庭暴力中,“丈夫对妻子施暴”的占90%,因此,女性是家庭暴力中的主要受害者。为何有的人在婚姻中经常使用“暴力”呢?其实,它不仅仅是个行为问题,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心理根源。
案例一:脾气暴 伤感情
刘某和丈夫本来是一对恩爱夫妻,可两个人个性都很强,脾气暴躁,经常为一点小事大动干戈。其实很多事就是当时一股火气,压也能压住。
心理分析:如果夫妻都自我中心意识很重,习惯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习惯让对方服从自己,再加之双方都不善于心理调控,就容易发生冲突,导致家庭暴力。心理学发现,晚上下班后六七点钟是危险时段,是人的心态最不好的时段,夫妻下班回家后要尽量避免在这一时段内说三道四,使双方产生不愉快情绪,引发家庭暴力。
案例二:疑心重 乱猜忌
李某是个漂亮、活泼、时髦的女人。由于她是做销售工作的,经常有应酬,客户中很多都是男性。丈夫看到她经常与一些男性在一起吃饭喝酒就生气,总找茬,后来发展为动手打人,还让她辞职。
心理分析:如果是丈夫因为性格狭隘、猜疑心重而对妻子施暴,妻子平时要注意多和丈夫沟通,在交友上也要注意保持透明度;同时,要注意帮助丈夫树立自信,因为过度猜疑正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
家庭暴力双方都有心理根源
施暴者多有心理冲突
施暴者多存在一些潜在的心理情结,如心理严重自卑,心理脆弱,异常焦虑,不安全感,有一些难以化解的强烈冲突等,就会通过施暴来获得暂时的表面的心理补偿。
可能存在能力障碍:如缺乏自我肯定、不能面对批评、不会调节冲突、不会释放情绪,其暴力的外表下,有着一颗脆弱的心和一个混乱的自我。
存在心理发展障碍:如,智商高情商低,有些“高知”也可能成为施暴者就有这个因素。
心理异常或心理疾病:如,早年在家庭中经常受虐,导致对他人施虐;存在爆发型人格障碍或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或出现精神病症状,或施虐狂,通过施虐获得快感等。
受暴者有一定心理模式
有的受暴者存在人格缺陷,如过于懦弱、退缩,受到暴力后不会自我保护;习惯于激惹性的言行,喜欢嘲弄人,挖苦人;存在消极的心理行为模式,如赌博酗酒,好吃懒做,专横跋扈等;缺乏心理共情能力,不会善解人意;存在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如是受虐狂,就会促使对方施暴。
此外,如果夫妻长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差异,或缺乏性心理沟通,日积月累,也会最终导致家庭暴力。
防治家庭暴力记住四招
家庭暴力没有赢家,当事的双方都是需要心理帮助的人。因此,心理对策应该是针对施受双方的。
第一是做好心理预防
夫妻深刻认识到暴力是两败俱伤,在心理上建立一道家庭暴力的防火墙。同时,从心理角度来审视家庭暴力,及时发现心理原因。
第二是进行心理调节
首先是心理沟通,彼此拉开一段心理距离,静下心来各自看看面临的问题,然后再平心静气地谈谈各自的感受。其次是心理换位,有了心理换位,凡事就能看到对方言行的合理性,彼此就多了一份宽容和接纳。再次是心理宣泄,准备好沙袋和手套,实在冲动的时候就打沙袋,或脚踏大地或握拳擂墙或撕杂志。
第三是慎对首次暴力
面对第一次家庭暴力,受暴者应做出足够的心理反应,促使对方有足够的心理反省,引起双方心理上的高度重视,避免重蹈覆辙。
第四是进行心理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