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你一生中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成为你自己

我们几乎能够看到0至18岁似乎伴随着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意识觉醒、自我概念形成、自我发现、自我形成、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罗杰斯:“你一生中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成为你自己。”但是,成为“自己”到底又意味着什么?

一个人本来有区别于任何人的最重要的生命标志,这个标志就是“自己”。这个自己是人的本质,是一个个体与社会所形成的独特系统,是自然赋予个人的独特性,是环境派生出来的并融于环境的完美系统。一个人只有拥有了自己,他才可能成为自然中的一部分,社会中的一部分,他才是强大的、独立的、完善的,并且真正地能与自然界,能与社会融为一体,他才不会孤独。

而且,如果人成为自己,这个人就会不断地创造自己,实现自己,进而使这个人在这个过程中达到满足和成就。这个人的一生,才会沉浸在真正的成长的喜悦中。

但是,什么叫自己?孩子似乎从未在成人的身上得到过答案,却常常在成人身上找到的是喜悦之后的迷失、成功之后的失落、获得之后的恐惧、选择之后的挣扎,这一定不是正常的生命状态,但是在儿童那里找到了自我诞生、自我发展、自我形成、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全部过程。

人生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句话是否是真理,是否是人的本性所在,是否能成长成为一个人们普遍意义上认为的健康而和谐的人?——答案是肯定的。

实际上我们已经在这样成长中的少年人身上,看到马斯洛所描绘的那种健康人格品质的端倪:

一、他们能准确充分地认识现实;

二、他们表现出对自己、对别人以及对整个自然的最大的认可;

三、他们表现出自然、朴实和纯真的美德;

四、他们常常关注各种社会疑难问题,而不是他们自己;

五、他们具有喜欢独处和隐静的品质;

六、他们独立自主,不受文化和环境的约束;

七、他们呈现出一种清新不逊的鉴赏力;

八、他们较常感受到神秘和高峰体验;

九、他们较易具有一种全人类的同一性;

十、他们建立了仅与少数人深厚久远的人际关系;

十一、他们易于接受民主的价值观;

十二、他们具有很强的伦理观念;

十三、他们具有发展完善的、非敌意的幽默感;

十四、他们具有创造性;

十五、他们抵制文化适应。

使用马斯洛对健康人格的描述再合适不过了,但是这样的人格状态一定有一个起点,这个起点就在童年期,从刚刚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开始。

如果童年期的自我不能形成,那么其后的一切发展都不复存在。这就让我们产生了一个想法,作为人,生存状态各不相同,但是,他一定能够达到一个最好的状态。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的状态,一个被称为人的标志的状态,而这一状态一定要回到童年,这是所有心理学家的共识,也是教育家的共识。

我们几乎能够看到0至18岁似乎伴随着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意识觉醒、自我概念形成、自我发现、自我形成、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从婴儿一出生开始,儿童就在做一件事情:把自己的经验同外在的世界分离开。这个认识的过程似乎都是在为儿童形成自我的概念做准备。当一岁多,儿童对这一世界有了最浅显和最基本的认识时,自我就在儿童的心中开始了觉醒。婴儿在还没有开始说话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我跟你是不同的,他用“打”发出了他人生的第一个独立宣言。

再发展,语言出现了,他用“不”强化了他的独立宣言;紧接着,他用“我的”再一次大声宣布“我”要建构“我自己”。实际上在这个期间我们能够看到儿童同时也在发展他的时间、空间智能,发展他的各个器官,发展他的各种能力。但那一样不是在为“我”服务呢?

等到他达到三岁时,“我”就变得强大起来。他开始从意识形态形成自我儿童为了确定自己开始在意志上同成人抗衡,毫不犹豫地果断地执行自己产生的每一个想法。这种反复的尝试能迅速地建构起儿童与环境的关系,儿童与人的关系,儿童与物的关系。这三者的关系派生出了儿童与自己的关系和儿童的心智状态。一旦儿童走上了形成自我的路,其后的路就走在了一条人性自然发展的道路上。

实际上,那个内在的自我从此就会引导孩子走向成长,这是人的天性。或者说人本身就蕴涵着自我成长的内在能量,这是自然的、天赋的。这种力量在童年期一旦形成就会固定在孩子的身上。而这种实现自我的倾向和需求,远比儿童因为遇到的痛苦而停止发展的驱力要强烈的多。关键是那个“自我”是否能在童年期形成。

来源:心灵咖啡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事情  事情词条  唯一  唯一词条  一生  一生词条  成为  成为词条  就是  就是词条  
综合

 你是懒惰的么?

你会不会觉得自己是懒惰的,不够奋进和努力的,为自己定了计划却总会搁置,停滞,最后可能就是放弃。。你会为此责备自己么?也无法底气十足的面对很多事,似乎明明能够通过...(展开)

综合

 “守贞课”教育向家长开讲

如何告诉蚂蚁你爱它?对!就是变成蚂蚁,然后告诉它!”这一场别开生面的“读懂青春、今生无悔”性教育课程中,专心扮演“学生”角色的是青少年家长们。来自新加坡的著名心...(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