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过后,高考状元的一小撮人都被国内媒体捧上天去。但根据调查显示,过去30年的状元们似乎没有一个在任何领域取得杰出成就。 —— www.
随着中国高考结果即将出炉,媒体又开始像过去每年一样,把最高分获得者塑造成学生中的明星。但成为考试中的佼佼者是不是就像人们所称颂的那样了不起,引起了国内一些人的质疑。
中国媒体和网站本周热议一份网上流传的调查结果。这项调查显示,过去30年的高考状元们最后的成就都令人失望。英文报纸《中国日报》(China Daily)报道说,这项调查考察了从1977年到2008年的1,000名高考状元,结果没有发现有哪一个学生在任何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
调查结果引起了热烈讨论,但出处并不清楚。有些人说来源于《解放日报》,《解放日报》说来自关联出版物,然后就没法追踪下去了。所以不清楚这是一份实际调查还是一个谣言。
不管怎样,高考状元最后可能不会成为杰出人士这样一种概念在中国已经是不小的冲击。对于每一位有志向的中国学子来说,为期两天的繁重高考都是必经之路。相比高考,美国的SAT("学术能力测试")和ACT("美国大学测试")不过是小菜一碟。孩子们学习多年,完全就是为了高考。不参加高考,在中国就没法读大学。
2011年,在高考中夺魁的学生正在当地电台电视台接受采访,并从容回答“如何让四岁小孩在将来考好的问题”,让家长们深为折服。
北京高考理科状元李泰伯一朝成名。据《环球时报》英文版一篇文章,他在48,000余名考生中取得了第一名。为庆祝他的成绩,李泰伯所读高中的门前树立了他一幅比真人更大的照片。
作为高考冠军,李泰伯难免受到公众的仔细审视。他的学习习惯被教育专家和仰慕者分析,甚至个人生活也成为其他人的榜样。另一位理科状元张晨,则向人们解答他与父母的关系,以及怎样利用空余时间。家长们希望了解到可能有助于孩子击败对手的每一个细节。
虽然今年的高考热一如既往,但批评声音也越来越多。《京华时报》近期一篇文章就对崇拜高考状元的价值提出了质疑。文章说,如此炒作状元甚至可能有损于整个教育体制。
西方教育专家认为,高考的僵化压制了个人的创造性,而要在现实世界里取得成功,创造性是至关重要的。
但也有人为高考说好话。《环球时报》英文版载武萌(音)写文章说,把尖子生当成只会考试的书呆子这种模式化观念已经过时了。他说,人们可以从这些优秀学生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他们在人生的后面阶段未能取得成功,原因在于中国更高层次教育的失败。
另外一种为高考辩护的流行观点是它的公平性。很多中国人对通过老师推荐、面试决定大学录取的想法表达了疑虑。择优录取会不会让位于裙带关系?
到9月份,北京大学肯定会把大量高考状元录取为新生。但到目前为止,西方高校的决定却截然不同。报道说,前述北京理科状元李泰伯吃惊地发现,他已经被哈佛(Harvard)、耶鲁(Yale)、斯坦福(Stanford)等美国名牌高校拒录。
同样,哈佛也拒了很多SAT满分的申请人。
来源:一起留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