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波尔比 [Edward John Mostyn Bowlby 1907.02.26-1990.09.02],英国心理学家,生于伦敦。波尔比是杰出的儿童精神病学家。
他将心理分析、认知心理学和进化生物学等学科统合在一起,纠正了 S.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童年经历的过分强调和对真正创伤的忽视。1989 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波尔比在剑桥大学时开始对自然科学、医学和心理学感兴趣。1933 年,他开始精神疾病研究及精神分析的工作。同时,开始和 Klein 一同从事进行儿童精神病的研究。期间他曾在军中担任精神治疗师。在五十年代,他对客体关系的理论越来越不满意,主要是针对其不足的理论动机和缺乏经验论。他认为客体关系理论可以再加以统整,因此,他创立了依附理论 (Attachment Theory)。
在依附理论中,他认为孩童时期的发展对成人时期有很大的影响,孩童的依附对日后的人格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他认为应该直接针对婴儿期做研究﹐但不只是依靠成人那有可能已被扭曲的回溯。
波尔比观察孩童和母亲分离焦虑的三个阶段:
抗拒时期 (Protest stage):一旦母亲离开视线范围,孩童会哭,抗拒别人的安慰,急着找回母亲。
绝望 (despair):当分离的时间延长,孩童变得安静,伤心和沮丧。
隔离 (detachment):孩童会避开或排斥其它人包括母亲。
渐渐地,就算是母亲离开他,这小孩也不会难过了,长大后,他能适应社会,好交际,能与人交往,但都是表面的,很少付出真感情,内心缺乏温暖。
依附理论的假设:
假如母亲给孩子安全感,让孩子觉得可以依靠她,当这种关系建立之后,孩子比较会有自信及探索外在世界的勇气。
这种契约式的关系会被孩子内化而影响他日后的友谊及爱情关系的模式。通过依附,孩子会变成被动的接受者,其实依附形式是一种关系,是彼此影响及有互动的。
M.爱因斯沃斯的陌生情景实验研究即是受依附理论的影响而展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