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很多人都在谈。但是谈着谈着,却忘记了该如何幸福。最近和朋友讨论了很多关于幸福,于是尝试着整理下思绪,写写幸福。
幸福是一种主观体验,也是一种感受。感觉到幸福就是幸福,感觉到不幸福就是不幸福。我曾经在另一篇文章中描述过一种观点,痛也是一种快乐,人可以快乐着自己的不快乐,当你认为不快乐也可以是一种快乐的时候,你能感觉到幸福的状态就是体验到了幸福,即使你处在痛苦中,你依然可以将痛苦定义为是一种幸福。
现在我更愿意用萨提亚模式教我的,去看待幸福。
幸福是一种感受,与行为有关,但是相关度不大。清晨的一杯咖啡,午后的暖阳,爱人的激荡,多数情况下会体验到幸福,但是却不尽然是。大自然给的最宝贵的东西,阳光和氧气等,拥有的时候很难觉得幸福,但是没有的时候却无法生存。物质生活也一样,金钱,权利,舒适的生活,甚至健康,以为拥有的时候会幸福,可是真的拥有的人,却未必感觉到幸福。因为幸福与这些行为的关联,真是不大。以为要的是幸福,得到的往往是个幻象。很感动史铁生的一句话,路易斯的不能跑第一的痛苦,并不比史铁生不能跑的痛苦少。海伦凯勒说她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很幸福,拿破仑却说他拥有了别人想要的一切却不幸福。行为层次是外在的,是最容易看到的,也是常常去追求的,但恰恰是影响最小的。
幸福是一种感受,一种能体验到的感受。和快乐、悲伤、生气、无助一样,是一种感受。当能够去全然品味和接纳这些感受的时候,本身就会去产生一种愉悦感和存在感,感觉到自己的真实,感觉到这是生活的必须品,是调味剂,就是一种幸福。当愿意感受到幸福的时候,所有的行为,都可以是一种幸福。当在黑夜里困太久的时候,见到阳光会很幸福;当干旱过后大雨来临,农民会很幸福;当弗兰克在集中营的时候,一无所有,依然可以把拷问生命的意义看成是一种幸福;当史铁生失去双腿很痛苦但是后来愿意接纳痛苦的时候,他开始幸福;当尼采追问到生命的意义并且与孤独共舞的时候,他很幸福。
幸福只是一种感受,你愿意感觉到幸福,你就是幸福。所有的愉悦与痛苦,快乐与迷茫,当你愿意敞开去体验的时候,你会当做一种享受,你会很幸福。
幸福是一种感受,这种感受受到价值观、信念、态度、观点的影响。价值观对幸福感的影响,哲学家们都在谈。当事情发生的时候,你用怎样的观点去看待,也会影响到幸福。我听过一个妻子病了住院了,丈夫请假送来鲜花并陪床的时候,她很生气的扔掉了鲜花,她认为丈夫是她的亲人,不应该这么客气,而应该先去忙自己的工作。可是我还听过一个生病住院了的妻子,当丈夫请假送来鲜花并陪床的时候,她感动的流下了幸福的泪,她认为丈夫很爱她,所以愿意为她做。秉持积极正向观念的人容易幸福,而悲观消极的人容易感觉不到幸福。认为人生充满美好的人容易感觉到幸福,认为人生是空虚和无聊组成的容易感觉到不幸福。一个人的信念和规条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的幸福感。有的人认为喝咖啡浪费钱,咖啡很苦,喝咖啡就不会幸福。认为性是美好的人容易体验到性的幸福,认为性是肮脏的人不容易体验到性的幸福。有着一定要占有最好的才会幸福的信条的人不容易幸福,有着当下是最好的礼物的信条的人则容易感觉到幸福。你用什么样的观点、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价值观去解读发生的事情的时候,你就能体验到怎样的感受。
幸福是一种感受,这种感受更受到期待的影响。哲学家们会谈到欲望太大就不会体验到幸福,欲望影响着幸福。欲望本身就是一种期待。当妻子端上咖啡的时候,丈夫期待这是一杯牛奶,就不会体验到幸福,但如果放下这种期待,就可以享受这杯咖啡的幸福。对事物有着很高的期待的时候,总是想去得到,不容易幸福;对事物期待放低,可以做到并且享受的时候,容易幸福。有着不切实际的期待的时候,会陷入自卑和绝望,不容易幸福;有着切实可行的期待的时候,可以享受追求,是一种幸福。降低期待,容易幸福。当有1万元可以满足生活基本需求的时候,不去抱着100万元的期待的时候,容易幸福。期待不同,可以幸福的程度就不同。
幸福是一种感受,这种感受影响较大的还是渴望。有人会谈到物质追求与幸福的关系,有没有必要去获得这么多物质资源。有人会说精神追求比物质追求更幸福。有人认为,是比较让人不幸福,总是拿自己的和别人的比。可是我认为,无论是物质追求还是精神追求,都不必划分哪个好坏,哪个高低。所有的比较和欲望,无论精神还是物质,都源自于人类基本的渴望:爱,尊重,价值,认可,意义。想拥有更多,拥有更多的时候就有安全感,拥有更多的时候可以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想追求精神生活,寻找的最终就是找到一种意义和价值。比较的时候想比较出高低多少,想获得比别人多,背后的渴望就是想拥有认可和安全感。想获得更多,无非是想获得更多的爱。人类对所有这些的追求,都是在追求这些渴望,追求满足渴望。
幸福的感受,最根本的东西,就是关于自我存在的认识。如果这点不谈,一切都无从谈起。自我是一个幸福的源泉,产生幸福也接收幸福。哲学家们说,上帝和佛陀都是一个假设,当我们拥有这些假设的时候,会幸福。可是人太聪明后,反而失去了这些假设,就开始变得痛苦。哲学家们会认同,信仰的缺失,是人痛苦的一大根源。信仰的缺失,其实就是一种自我认同的缺失,当自我缺失的时候,就会陷入孤独,迷茫,空虚的状态,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找不到自己的意义。当获得一点认同的时候,能感到自己一点的独特和存在,更多的时候,则是陷进一种更深的黑暗。所以关于你怎样认识自己的存在,决定着你有没有能力去感受到幸福。当你可以肯定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的时候,你不需要外在的东西来让你感觉到你的价值,感觉到你被尊重,感觉到你被爱,因为当你自我强大的时候,你完全是一个泉源,可以创造这一切。当信仰缺失,完全可以用自己取代信仰。我就是自己的信仰。当一切都消失的时候,我依然能够体验到幸福。因为我就能创造幸福,我就是幸福本身,我是宇宙独一无二的显化,我的存在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判断标准。
乱七八糟这么多,关于幸福,无非就是几个影响因素。幸福是一种感受,影响这种感受的有对感受的接纳程度,价值观和信念的指向,期待的高低,满足渴望的对象,对自我的认知。对于幸福的追求的外在表现就是对幸福的追求。萨提亚用一个冰山的隐喻来勾勒出了原型,在水面以上,是我们对幸福追求的行为,是我们所能观察到的。然而决定幸福这个感受的,却是水面以下的。
所以如何去真正追求幸福。
首先自我认同自我的存在。自己爱自己。当信仰缺失,自己可以成为自己的信仰。我的存在,是值得的。我拥有足够的资源,去认识我自己,接纳我自己,创造我自己。我一直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没有任何可以比较和替代。如此便可以准备好敞开,去接受幸福。
然后去看到自己的渴望,自己对于幸福追求的真正渴望是什么。关于爱,价值,安全感,尊重,认可,意义。这些并不一定从别人和环境那里获得,完全可以自己给到自己。将控制的权利从他人和环境那取回来,成为自己的主人。
接着去审视一下自己的期待,对于自己有着怎样的期待,是一定要到达某个标准才会幸福,还是一定要拥有某些东西才会幸福。这些期待从哪来,并决定是否需要保留,或者愿意怎样去实现这些期待。
再接着看一下自己的价值观。我愿意抱着怎样的观点和态度去看待事情,去拥有幸福。我愿意用怎样的观点去解释事物,我怎样运用我的价值观,我怎样用我的信念去看见幸福。
然后去区别下自己的感受,这种感受,是否是一种幸福。我是否可以欣赏这种感受,认可这种感受,并且接纳。这种感受的存在,对我是一种功课,我可以全然享受这种感受。
接下来,无论在你面前发生的是一件什么事情,无论你将面对的是什么,无论你拥有的是怎样的生活。你都可以有选择,你都可以去决定,你是否幸福。对于幸福的感觉并不是环境和他人所能给予你,而是你选择了怎样去理解幸福。
幸福,无所谓外在的幸福与内在的幸福,只要你愿意去体验,都是可以幸福,都可以同时拥有。无论你在追求美食健康,还是追求精神意义,都可以同时得到,也可以同时幸福。
最后,当你可以去经历幸福的时候,请你忘掉幸福。真正的幸福,不是再去谈论幸福,而是忘记幸福。因为你已经在当下,你已经与幸福和万物融合,你已经进入最高的幸福,你就是幸福本身。
文/丛非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