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说,她要结婚自由,离婚自由,不结婚的自由。她不想人生是密密麻麻的安排,只想跟着自己的心走。多年以后还是自己。还记得自己的初衷。
姑娘说,她不是天生正义,在很多时候都是自我谴责的正义。有一次在公车上看到一个老头上车手还被门夹了一下却好似没有人看到,姑娘很淡然地说了句你过来坐吧。大家都自顾自地做着自己的事,在这之前谁也没有站起来的趋势,好多的青年人啊,多少有点震颤,那一刻,她觉得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在演着属于自己的独角戏,于是默默坚定,要善良要坚强,在任何的时刻。
姑娘说,她没有好好念书,于是念了所专科。参加很多社会活动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个城市的专科学校真的挺少的。而大家开口的第一句话总是问你哪所学校的,然后一个个开始自报家门,她报出一个专科,大家开始沉默,A报出一个浙大,大家开始唏嘘小声嘀咕。原来就算她觉得没什么,在很多人的心里还是喜欢把人分成三教九等。她就觉得奇怪了,这应该是衡量一个个体的标准吗?原来最伤的不是毒舌,最伤的是沉默,在爱情里里是,在生活里也如此。沉默总是最深刻。
姑娘说,原来她热爱这座城市,这一点她是后来才发现的。在所有人说着这座城市有多不好的时候她倍显失落,她也常常说这个城市的不是,但是后来她明白她并非不喜欢这座城市,而是因为她拥护这座城市。因为拥护,所以才批评她的政策,她的拥挤。这就好比你可以当面说你爸妈不关心你,却无法容忍和别人吵架的时候把自己爸妈也牵扯进去。人生中就是有那么一次,因为小孩子的不懂事,她因为这样的事哭过闹过。有时候抗拒只是因为拥护。
姑娘说,她有一个想法,谈不上梦想只是想法,她要走遍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在每一个黄昏日落或是春夏秋冬用拍立得留下自己嵌入这座城市的证据,贴在日记本的右页上,左页记下每一刻的心情。那么在很久很久以后可以很骄傲地告诉那些问她“给我们介绍下这座城市呗,这座城市有什么好的”的人,这是她和这座城市一起走过的岁月。爱,有时候不需要说太多的话,用行动代替是渐渐成熟的表现。
姑娘说,她常常做着环游世界梦,在梦中她走了很多的路,梦醒了发现自己还在床上。她发现好多好多人都跟她做着同样的梦,少数的人正在实践,大多数的人还在梦里走着。于是姑娘唏嘘:时不我待。纵使一个人出发也好过等待。而出发从来不需要交手续费,为什么还要犹豫这么久?
姑娘说,她喜欢认识陌生人,但是在这个城市已然面临了信任危机,她从主动微笑打招呼主动给刚认识的朋友发“天气很好”这样的短信,渐渐地不接陌生电话不熟的短信,不主动微笑打招呼只是淡然地回应。尽管在别人的眼里她还是个性格开朗大胆大大咧咧地女孩子,可是她知道她变了,不过她欣然接受这样的改变,她说喜欢每个时期的自己,人总要学着成熟。但是她说自己还是很喜欢认识陌生人,很想到外面的世界看看,可以不着调地跟陌生人聊天,因为这可能是你们的最后一次见面,所以可以肆无忌惮地真诚玩角色扮演,像一个女侠,像一个成功者或失败者,像一个自由风流的人。
姑娘说,她喜欢看书,喜欢思考,不喜欢重复,喜欢创新,喜欢头脑风暴对创意思维的激发,也喜欢批评让自己更快的进步。所以她快乐也痛苦,爱思考的人都是这样吗?姑娘说,人在大学身不由己。矛盾在哪?矛盾在于个人想法与大众想法不兼容。也就是内心功利主义和理想主义之间产生的阶级矛盾。她说她不想那么功利,不想进社团进学生会是为了锻炼能力,不想为了找工作而去读文凭,不想找个对象就为了让别人顺眼为了结婚生孩子,就算是,她也要婚姻自由,结婚自由,离婚自由,不结婚的自由。她说,不想人生是密密麻麻的安排,只想跟着自己的心走。多年以后还是自己。还记得自己的初衷。
文/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