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栏目之前有播过一期《举债做慈善,你支持吗?》的脱口秀,邀请了黄鹤、曹明秀这对慈善传奇夫妇作客演播室。做慈善必是好事,这无可厚非,而这对夫妇竟是举债百万来做慈善,亲人在家受苦,而对外人比亲人还好,这行为就变得饱受争议,值得商榷。 ——
丈夫黄鹤为了做慈善,二十多年不回家,将八十多岁的父母扔在家里交给弟弟照顾。妻子曹明秀是位博士,同样为了做慈善,使得她的老父亲拿出20万积蓄,还另借了20万,去市场捡剩菜吃……
无疑,他们的行为伟大而崇高,但在我看来,很是气愤,实在不值得仿效,他们得了“好人综合症”,身陷泥潭而不自知。就如节目中,大学教师志凌对明秀的评价:她中了崇高的毒。就好像斯巴达人的母亲,她把自己的五个儿子送去打战,战争胜利,她高兴地去宗庙欢庆,却完全不因为五个儿子全部战死而有丝毫的难过。这种崇高难道不比战争还血腥吗?
现在,让我们用“好人综合症”的症状去套用这对夫妇,看看是否适合。
1.所谓的“好人”,是那些对别人特别亲切和善、特别好说话、有求必应、想方设法帮助别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并以此为荣的人们。
这点自然符合。黄鹤和曹明秀,即便负债累累,只要看到他人苦难,就是自虐般节衣缩食,也要慷慨相助,他创办了专为农民女工服务的家政公司,还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捐资了多家农民工子弟学校。
2.好人综合症往往不仅是一种行为偏差,而且是生活或事业的某些方面出现了危机的征兆。
这点不仅是症状,也是病因。黄鹤有6个兄妹,从小就立志平民教育,希望通过高考来改变命运,所以当高考失败时,这打击对他无疑是巨大的。黄鹤自幼学习优异,父母对其抱有的期望和他强加给自身的压力,绝对在某种程度加剧了这种行为偏差,当他“失败”后,做好事,于是成为他博得他人另眼看待或赞扬的补偿方式。而对于曹明秀,我找不到太多关于她的人生经历,她的家境恰恰很好,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医生,老实说,曹明秀的这种行为让我费解。
3.“当好人”并不是好人一个人的事,往往会弄得家人很困扰,甚至给他们带来跟着受罪的感觉。好人的亲疏不辨还会对家人造成伤害。
这点就无需多言了。黄鹤的弟弟不禁都要反问:为什么捐助了那么多人,我却不在其列?曹明秀的父亲捡剩菜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她不会不知道;他们的女儿冷着冻着,营养不良,发着高烧却拿不出看病的钱……
他们的“健康界线”早已发生变异,黄鹤的三姐在采访中说:“感觉就是素不相识的人才是他的亲人,而真正的亲人却不是他的亲人了。”
4.与好人综合症伴生的往往是扭曲的幸福观。
5.对于患有好人综合症的人们来说,做好事不留名,不让别人知道自己是在做好事,那不仅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而且根本就是一个毁灭他们唯一幸福的灾难。
上述两点我不敢妄加议论,是不是这样也只能问当事人了。
通过观点和事例的对照,我想是可以说黄鹤夫妇得了“好人综合症”了,而这种极端的病症生活中并不在少数。之前还看过一档节目《用生命支撑的热线》中,曹文英在身体透支,严重干扰到家庭生活的情况下,不顾家人反对,近乎执拗地坚持“生命热线”。《新闻联播》前些天赞扬了一位村妇高淑珍,14年里为了给残疾孩子盖宿舍和教室,照顾他们一日三餐,已经欠下了十几万元的外债。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幕:她的儿子在大家用餐时馋嘴得在餐桌前转悠,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先吃,因为母亲规定家人只能吃别人的剩菜剩饭。看完这些,我很难过,为什么做好人就非得把自己架到佛祖的高度来割肉喂鹰?
我举这些例子不是想批评指责什么,他们的善举的的确确地帮助了许多人,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毫不利己,无私奉献,单从这点我就不敢多说什么。而我举出来,实在是觉的他们是“好人综合症”的典型,我们需引以为戒。
好东西得运用在自身,反观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之前有位同学评价我为“老好人”,让我甚感不悦,因为这个词委婉的意思是:你想讨好每个人。以至那期间,我努力地想改变,甚至为了拒绝而拒绝,想让人知道我有自己的主见,不总是说“好”,这还导致了一些小矛盾。
现在想来大可不必。治病要治根,“好人综合症”的根源是你的幸福观出现了问题:我得把缺点藏起来,做大家希望我去做的事,人们认同我,肯定我,我才会感到幸福。而你肯定无法讨好每一个人,所以你不自信,不幸福。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自信的人无疑是个幸福人,因为自信的人能够充分认识自己,知道自身的优点,也同时避免不了有缺点,但依旧喜欢自己,不逃避不完美的自己。
那么,如何成为自信的人,摆脱“好人综合症”? ——这正是我要为上篇文章所补充的(境界有限,自己都还是病患,所以说的都是自己的观点,欢迎指出更正)。要治病,首先你得承认自己有病,而后才能配合治疗。问自己那三个问题——
“你是否在想说不的时候却说了是?”
“你渴望所有的人都赞许你吗?”
“如果有人不喜欢你,你觉得难受吗?”
如果“是”,好吧,进行下一步:
认识自己。你得知道,我们或许有时候要为家人,为朋友,为他人而活,但更注重的是为自己而活,静下心好好想想自己真正想做个什么样的人。
接纳自己。我们都是有缺点的,我们并不完美,我们的不完美也并不独孤,世人常犯错,不要过分苛求自己。
接近自己。我不说成为自己,是因为这其实很难。我自觉自身有多种人格,无善恶之分,只是每一个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你需要挑清哪个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自己最想成为的自己,然后努力扶正他,但其它人格你也无法抛弃,只是被挤压得十分缈小罢了。(越说越心虚了,抽象得自己都不好消化,但我相信,只要知道自己是谁,就能通过努力成为自己)
就说到这吧,因为关于自信与幸福的著作很多,我再说就是老生长谈了。归结为苏格拉底的至理名言:认识你自己。
文/人人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