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如何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

提炼出一套自己的思维方式,对于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如何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没有速成的路,也没有一劳永逸的路。

 

今天一位群友问:我想提炼出一套自己的思维方法,比如老大让我去买土豆,我怎么去处理买土豆这个过程?有没有相关的书籍可以推荐,有没有相关的建议呢~

我想这是一个让很多人关注的好问题,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般人谈到思维方法书,优先推荐的无非是《思维导图》《全脑思维》,又或者是《麦肯锡方法》《金字塔原理》咨询顾问丛书,再深一点的就是哲学类的方法论了。

我想这些书销量都不低,所以同时看过前两类书的人都不少,那么他们是否就建立了思维方法呢?

我觉得很难。

拥有一个好的思维方法的头脑,我个人经验是这是一个漫长的修炼过程,而且还和好几个关键因素有关:

关键因素一:知识面

我觉得企图通过看一本书,几本书速成学到思维方法是很天真的,你得看很多书,完全不同的书,观点对立的书。

我想一个人要建立适合自己的思维模式,先得知道有哪些思考问题的方法,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行业,这些方法都有不同,我们不能一一体验,唯有通过读书去了解。

太多人读书爱读感性的书,而不愿意读那些拗口艰涩,充满思辨的书,那些让人激动的书,感觉能快速上手的书,只怕你杂七杂八读了很多,你的大脑依然是一团浆糊。

大部分人读书不过是想通过阅读找到和自己思维模式接近的那个作者,寻求认同,抱团取暖。他们何曾能耐心看看和自己立场不同的文章?

比如在微博上观点不同立即破口大骂的人少了么?哪里有什么左派右派,都是不讲理派。

可假如你真想学理性思维,就得广泛阅读,了解各种看世界的视野,无论你是否认同他们的立场和观点,你得耐心分析立场观点背后的论证和事实,这并非是什么了不起的方法

但是我们中国太多人都喜欢遇事情感第一,理性靠后,不说别的,就说一个钓鱼岛,没几个人说得清楚历史来龙去脉,却不惜消费爱国热情。

关键因素二:经历面

即使是固化在一个方向,要学到一套专业操作流程(流程还不是思维思维是知道为什么流程该如此设计),光阅读也不够,得反复训练。

比方说你学到一个分析问题的方法,比如麦肯锡的“现象–问题–原因–对策–反馈”循环,看起来容易,但真成为你的思维武器库中的一种,你至少得找不同场合不同的事情用同样的方法反复练习。

记住是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事情用同样的方法反复练习,把一件事情反复做一百遍和用一个方法反复做一百件事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所以我常常见很多人的工作经历其实不过是工作年限,Ta有什么工作经历?没有经历,你又如何能让一种思维深化成你的职业本能?

关键因素三:思考面

读书学习能让你知道世界如何运行,经历能让你验证你学到的知识是否真的和世界合拍,但是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你还是依赖经验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思维

所谓经验,我的理解是,你可以提出一个对策,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这样做就可以解决,一一覆盖,谁覆盖得多谁厉害。

但如果你有思维,就可以解决没有经验覆盖的事情,你至少可以提出一个假设,假如这个事情从哪里开始,下一步会出现什么?那么大家的对策又是什么,然后我们该如何反应,思维有多深,你的思想就能走多远。

所以越是有了经验,越要主动总结自己的经验,把他抽象成一种分析问题的框架,当你能够提炼出某种分析解决问题的框架时,你就开始有了思维

很多人有了经历,却少了总结,长期下去,他越来越依赖本能或者经验做事,对于他熟悉的工作,他做得很好,也就以为自己有了思维,其实不过是有了对待某类事情的条件反射。

假如遇到环境的改变,他就会手足无措,突然发现自己其实很无能。

要总结思想的方法我觉得很简单,就是写长文,一个连一万字原创文章都写不出来的人,就别谈什么思维理性了吧,那是个笑话。

关键因素四:换位面

可一个人有了结构化思维,未必就是好事,因为世界之大,思维种种,未必大道相通,也可以南辕北撤。

遇到你不能接纳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你怎么办?

比如我现在就比较反感大道至简,玄而又玄,幻而又幻的说法,但我心里其实明白这些之所以流行,是有道理的,也是有社会和现实事实做支撑的。

那么我在遇到我不认可不喜欢的思维方式,我该如何包容化解?

这是更高的命题,也更难。

如果你只能理解用你的思维来理解世界,那么你一定无法得到世界的回声,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为你而设计的。

可在宽容和理解之间,往往站着我们不肯妥协的内心。

假如你真的理解这些,你就知道,如何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没有速成的路,也没有一劳永逸的路。

难怪哲人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文/秋叶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如何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  思维  思维词条  建立  建立词条  方式  方式词条  自己  自己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综合

 张学良:对毕业生的六大希望

一九二八年,九月十四日。张学良先生在东北大学首次毕业生典礼上,与同学有了如下约定。八年后,西安事变爆发。 ——图:张学良左;杨虎城右今日为诸君毕业之期,得共会一...(展开)

综合

 我们缺席了彼此最重要的十年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写给每一个在爸妈身边的你,请懂得珍惜。写给每一个不在爸妈身边的你,请懂得体谅。 ——今天又和妈妈吵嘴,为了做菜时到底放不放味精。上...(展开)

综合

 专栏 | 李孟潮:你尊重人可有隐...

你生存的文化背景中允许“个体”存在吗,允许“隐私”存在吗,允许一个人可以去见一个陌生人,告诉这个陌生人自己的秘密和痛楚吗?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尊重的理解是不同的。至...(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