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我们通常都知道——察觉对个人的成长多么重要,很多有心理困扰的人几乎没有太多的察觉。
当人们开始因生活的挫折、心理的困扰而矛盾、痛苦的时候,或许还能忍受,并用自己的方式解决,又可以描述为用自己早已习得的经验去应对(在这里请注意应对与面对的区别)。例如:最终的选择、挑战、等待、自我适应、试着理解、放弃、回避、倾诉、娱乐等等,这些方法都会被不同的人选用,为什么?因为,他们各自有自己习惯的、曾经成功而有效的经历,所以会成为他们的思维及行为固有规律。而当有一次或几次无法凑效的时候,他们会认为问题本身太难,会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本来就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或许无法无法忍受,找到咨询师,问:我该怎么办?
那么,这些人又为什么不愿察觉自己呢?原因会很多:1没有经验,长大后就不懂得觉察。例如:从小没有机会察觉,一切的思考都被家长替代,不需要自己去想就安排好了;从小有察觉,但往往是受到禁止或惩罚,结果学习不去觉察,(孩子问妈妈:你最近对我不好,是不是爸爸对你不好呀?回答:记住,少管大人的事,把学习搞好,你才多大呀。孩子问老师:你对某某同学好,是不是因为他爸爸给过你东西?回答:你怎么可以这样对老师讲话,你今天的默词很差,把错的罚抄10遍……)。2 社会的多变,以为不觉察更好,这样可以让自己更简单点。3 觉察了也无济于事,我是多么的渺小。4 觉察让我感到不安和恐惧,难得糊涂吧。太多的故事,教会我们如何不去觉察。
在现实生活中好有一比:当发生交通意外的时候,有的人很快离开,不去看也不去评价,因为那样就不会被恐怖的场景吓到,以至于避免无法入眠或噩梦。其实,当我们开始自我觉察的时候,我们会被自己真实的样子吓到。我们不能接纳自己的不足,更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贪念、永不休止的欲望、强制、残暴、软弱、狡猾等等不被社会文化和道德允许的那一面。从这样的情况来看,仅仅呼吁他们要觉察是很难让他们做到的。
Fritz Perl博士(格式塔疗法的创始人)在咨询中,以对话式的关系让求助者立刻体会他们的矛盾,看清自己的真实面,有时严厉的让人无法回避自己,接着开始慢慢穿过自己多年构建的防御,了解自己的本性,这是不是就在训练他们去觉察,我们是不是可以称为——训练觉察的咨询。Fritz Perl博士的咨询应该是有效的。但笔者认为,这仅仅是第一步,后面还有重要的一步,就在于让他们直面觉察到的东西,理解它、化解它、平衡它、运用它的力量,让自己真正的,在合理的态度中直面自己,在直面中“放下”,在“放下”后解脱,在解脱中“简单”,“简单”后平静或快乐。
如果我们会用合理的态度去处理觉察到的真正自我,因而平静或快乐,谁又不愿意试着觉察自己呢?生活中的点滴都可以用来觉察,有人会说,如果是这样总是觉察,岂不很累抑或疯掉啦!这样的思维仅仅是逻辑上的推理,有没有想过人的智慧和适应性。当一个人在学骑自行车的时候,要考虑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要练习手与脚的配合,要感觉身体的重心不断调整来达到平衡,要……。可是当你可以在道路上骑着车自由地闲逛时,你还会考虑那些要领吗?但是那些要领是存在的,在你身上起着作用,被你内化了,成为一种习惯动作。因此,训练觉察的习惯,也是要有个过程,经过这个过程就会内化成为你的能力,你就不会感到逻辑上的“累”,所以,想象中的不一定是对的,行为中的体验才真实的,在行为主义疗法中,认为可以通过行为而获得新的体验和感觉,而改变原来的想象中的认知,建立新的、合理的、符合你自己的认知。
又有人会说,觉察太难,我做不到。笔者在咨询中有过一次很有意思的对话。笔者:你学过骑车吗?求助者:学过,会。笔者:要你学开飞机如何?回答:太难,不想学。笔者:如果现在是2288年,地球已经没有道路,人们想出门只能开飞机,你学不学?回答:没办法啦,不得不学,只好学。
这段话可以说明:一些事或许非常难,但还是可以做的。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换着思维: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不舒服或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欣慰地告诉自己说,觉察的机会来了,成长的机会来了。这就拓宽了困难的意义,不但看到难和负面的影响,也可以赋以正向的价值,痛苦和烦恼也成了我们不得不改变的动力。
是不是咨询师在看到来访者的问题,就一定要让他去觉察?比如:一个来求助的女孩子曾经被强暴;一个人无意的偶遇,让他触碰到血淋淋的场景;一个人经历他最爱的人的离世。笔者认为,不是所有事件都必须觉察的,要一分为二地看事件对当事人的影响,看这些事是否可以通过觉察对当事人的成长有效,甚至某种情况的觉察会让当事人走向与成长相反的方面。
睫毛增长液:http://www.lunzu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