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无法承受灾难中亲人的离去,因为无法承受工作上的种种压力……所有的原因寻找都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归结为心理问题,则是有着特殊语境的。我们一说到心理问题,其实往往说的是某个人的个人问题。无论是亲人的离去,还是工作的压力,似乎都成了一个个人自我调节的问题。而能不能调节得好,能不能走出灾难阴影,则多属一个人的个人行为能力问题了。而且,这种选择行为,曾一度被视为“消极”、“不能正确对待”之类的贬义。——Psy525.cn
把一个人的离去,归结于心理问题,不仅过于简单化了,而且事实上也并不能涵盖所有的问题。甚至,会造成一种错觉,停止寻找真问题及解决的真办法。
有报道说,冯翔也参加过灾后有关心理辅导抚慰。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冯本人确实存在心理问题?还是说,我们其实已对冯进行了心理疏导,该做的工作也已经做过了?但冯翔的死,还是提醒我们该如何对待那些从灾难中走过来的灾区人们?
不论他们从事什么职业,他们都是灾民,都需要得到这样或那样真切的救助和援助。不能因为他们有的是干部,就将他们从灾民群体中挑出来,以为真的就是铁板一块,忘记了他们作为人,作为灾民所共有的特点及内心的伤痕。
任何心理问题,都是社会情形的某种映照。冯翔死了,当然也可以说是因为某种内心的纠结无法解开。但这纠结的挣脱,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更需要有一个强大的社会关怀系统来支撑。任何一个人,在内心承受着亲眼目睹灾难发生的惊恐、失去亲人的悲痛,以及从有到无的惶惑的同时,还要承担日复一日的繁重工作,他们的生活到底是怎样?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救助,特别是需要怎样的人性或人文角度的关怀?而这样和那样的救助及关怀,又到底实施的效果怎么样?所有这些问题,其实都是一个我们当如何看待那场灾难,以及如何真正从人性层面看待那场灾难中走过来的每一个人的问题。
面对灾难的发生,我们最需要是以一种人类共享的价值体系来对待灾难,并在此基础上,审慎而妥善地处理每一个或每一类问题。这是实实在在的社会系统工作。需要多方面、长时间的共同努力。也许形形色色的努力,都可以从统计学上找到骄傲的凭据,却是否真正直抵所有的心灵,让每一个创伤得到疗治而愈合?“一曝十寒”之类的实际运行努力,不仅难撼根本,有时还会导向其反面。
冯翔走了。这是让人悲伤的。他的死是不是灾民中的最后一人?如果不是,又如何能从社会运行系统方面积极行为,尽快避免类似的悲剧再生?而对于见怪不怪的某种当下精神状态而言,我还有一种担心:冯翔的死,会不会如同一颗小石子,在人们的心里泛起一阵短暂的涟漪之后,一切又归于平静,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似的。
作者简介:
雪凝
已帮助过
323人
入驻年限
11.9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