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莫拉克已经造成台湾133人死亡、57人失踪、阿里山交通全部中断,6500人受困。内地因灾死亡8人(浙江省4人、福建省3人、江西省1人),失踪3人(浙江省2人、福建省1人)。灾难过后,亲人和家园的失去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阴影,那么家长应该如何为他们抚平心理的床是哪个呢?——Psy525.cn
第8号热带风暴,英文名Morakot,来源于泰国,原意为绿宝石。8月4日凌晨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5日凌晨加强为强热带风暴,14时加强为台风。今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MORAKOT)袭击台湾、福建、浙江,给浙江东南部地区带来持续暴雨,温州部分村镇受淹,多处山体塌方。
受灾情况:
台风“莫拉克”共造成 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江苏5省1103.4万人受灾,浙江省692.7万人受灾;福建141.1万人受灾;安徽58万人受灾;江西44万人受灾。台湾因莫拉克损失新台币700多亿元。内地直接经济损失97.2亿元,其中浙江损失达74.6亿元;福建损失逾15亿元人民币;安徽损失约3.81亿。
“莫拉克”带来的超大暴雨重创台湾中南部十余县市,目前已有8座“省道”桥梁被洪流冲断,约有20座不同等级的桥梁发生断裂,灾情超过“九二一大地震”.目前,台湾中南部山区有多个村庄与外界联系中断,疑似遭到泥石流掩埋,当地居民生死未卜。据台湾“今日新闻”报道,“莫拉克”台风引发“八八水灾”,重创南台湾,伤亡讯息仍不断传出,台湾灾害应变中心14日上午公布最新伤亡统计,不包含几近灭村的高雄县甲仙乡小林村,目前全台已有117人死亡、59人失踪、45人受伤。
儿童与青少年的身心反应
经历过这次大灾难,孩子们不论在生理、心理或行为上,均会产生许多的反应。一般而言,这些情绪反应并不会持续很久,但目前看起来状况很好的孩子也有可能在灾难发生数周后才逐渐地表现出来。由于儿童与青少年们对灾变事件(例如死亡)的想法与成人不同,因此表现出来的反应也稍异于成人。以下的整理是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孩子,可能有的各种反应,分述如下:
所有年龄层儿童与青少年的共同反应:
·害怕将来的灾难·对上学失去兴趣·行为退化·睡眠失调和畏惧夜晚·害怕与灾难有关的自然现象不同年龄层儿童与青少年的典型反应:
学龄前(1-5岁)
˙吸手指头
˙尿床
˙害怕黑暗或动物
˙黏住父母
˙畏惧夜晚
˙大小便失禁,便秘˙说话困难(例如:口吃)
˙食欲减退或增加这个年龄层的儿童对他们以往所处的安全的世界,因灾变而遭受破坏,会特别显得脆弱,因为他们通常缺乏处理紧急压力的语言和思考能力,而期望家人来帮助或安慰他们。
学龄儿童(5-10岁)
˙易怒
˙哭诉
˙黏人
˙在家或学校出现攻击行为
˙明显地与弟弟妹妹竞争父母的注意力
˙畏惧夜晚、做恶梦、害怕黑暗
˙逃避上学
˙在同伴中退缩
˙在学校失去兴趣或不能专心。
儿童是心理关怀的重点
人群心理学家把迫切需要心理援助的人分为三类:
一是遇难者家属;
二是旁观者,包括幸存者、目击者;
三是外围人群,包括救援人员、官员、记者、遇难者同事,以及通过媒体间接体验到灾难冲击的一类人。
中科院心理所副所长张建新说,针对不同群体,应采取不同的心理关怀方式。例如对于遇难者家属,应该找到一种渠道让他们宣泄心中的悲伤。
王文忠分析说,当孩子们出现心理问题时,往往会伴随一些肢体动作,比如表情呆滞、浑身不自主地颤抖、失眠、吮吸手指等。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家长不能急躁,应该多和孩子交流,努力向他们解释清楚灾难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同时,家长还应多关爱和倾听孩子,让他们明白父母是爱他们的,他们是可爱的。
第一个阶段是应激阶段,涵盖了灾难发生和之后很短一些时间。这段时间里,生存是第一要务,受灾群众会进行自救、营救他人,并从灾难中尽可能抢救财产。在这一阶段,人们联合起来对抗灾难,乐观地认为会很快回到灾害之前的情况,心理问题并不明显。
第二个阶段是灾后阶段,一般是从灾后几天到几周之内。在这一阶段,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凸显出来,如果没有伴随相应的心理援助,灾民马上就会因为发现灾难的损失和重建的困难,而感到强烈的失落。只有“心理救灾”与“物质救灾”同步进行,才能达到最佳的救灾效果。
第三阶段是恢复和重建阶段,这个阶段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
在灾后阶段,则应该对受灾人员、抗灾人员进行心理筛查,进行心理干预。在这一阶段,必须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心理问题产生时,症状可能是相同的,但由于个体差别,解决的方法是不同的。”张建新说,“这时候必须有专业人员进行心理辅导。”他表示,中科院心理所将开展1-3年的长期研究,对灾后群众的心理状况进行持续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