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教育部制定了新《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将青春期教育提前到小学阶段。时隔大半年,记者调查发现,该规定在沪上小学推广遭遇瓶颈,大部分小学并未将青春期知识纳入课程。部分家长表示,担心青春期教育会变相成为“性鼓励”。教材和师资较欠缺也成为难推广的原因之一。 ——Psy525.cn
家长担心会适得其反
随着近年来未成年人性成熟的年龄不断提前,他们对“性”的好奇也增强。因此,为了科学引导,教育部制定了新《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并规定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五个领域: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其中,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要知道“我从哪里来”的有关知识;三、四年级学生要了解身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学会保护自己;五、六年级学生要知道青春期生长发育特点和个人卫生知识,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但部分家长却担心,小学开设青春期教育课是否过早,最终是否反而会“鼓励”孩子接触这方面的知识。家长郭先生说:“一旦孩子知道了这些知识,他可能就会产生好奇心,很有可能就会通过别的途径接触到一些有害的、不良的信息。”
教材师资都较为欠缺
上海市青春期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戴耀红说,我国的青春期教育,就是国际上所指的性教育,而性教育应该是伴随人一生的。“很多人对小学开展性教育那么敏感,是因为他并不了解。其实,性教育内容很广泛,比如性别教育也是性教育的一种,从幼儿园开始孩子就要学会‘男孩要像男孩,女孩要像女孩’。”但戴耀红说,不少沪上家长从未接受、或未系统接受过性教育,如今面对孩子总是开不了口。
教材和师资的欠缺,则成为小学青春期教育难推广的另外两大原因。一位小学卫生健康老师坦言,目前并没有统一的、系统的关于小学青春期教育的教材。“虽然也有健康教育课教材,但几乎派不上用场。”记者调查发现,大部分沪上小学一般由校医、心理教师、班主任甚至体育老师兼授健康教育课,学校也不会特意安排青春期健康课。戴耀红说:“教授青春期知识,老师不仅要有知识的准备,更要有心理的准备。教师专业性不够,会使学生难接受。”
对小学生要注意方式
戴耀红认为,青春期性教育不该是简单地传授性生理知识,还要结合心理、伦理等多方面知识。“教育要适时适度适合,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讲授不同的内容。比如针对小学生,老师可以除了引导他对自己的性别产生认同外,还可以通过教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青春期发育知识。”戴耀红说,小学生还未进入性荷尔蒙发育期,反而会更纯洁、更科学地接受性知识。此外,教师讲解时还需注意方式,比如可以通过做游戏、讲童话等形式。(
作者简介:
袁存凤
已帮助过
30人
入驻年限
11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