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者,教也。学校承担着学生智育和德育全面发展的重任,是铸造有用之材的主要场所。为人师者应该都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通过马加爵事件,高等教育界应该反思:高校在扩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怎么办?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怎么办?学校的管理方式是否应该有所改变?高等教育不能采取“一个羊也是放,一群羊也是放”的方式。家长把孩子交到学校,高校应该认真对待这些孩子。良好的心态,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才首先必备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对大学生而言切不可放松,大学办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更要社会效益。前段时间出现的“马加爵案”,我们该深深反思了。 马加爵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当然其个人致罪因素是主要的,然而,作为其日常生活、学习的场所-大学,难道就没有一点责任吗?我不这么认为。因为犯罪是个人致罪因素和社会致罪因素相结合的结果。每个大学生犯罪案件都是个人、家庭、学校或者社会等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多方面消极因素的综合体现。减少和遏制大学生犯罪,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明显效果。预防大学生犯罪与预防其他犯罪具有相似性,最根本的措施还在于防范于未然,针对其犯罪原因,实行综合治理,形成一种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才能收到治本的效果。“大量的研究已确认了学校与青少年犯罪间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看,学校是比家庭和伙伴更能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因素。”首先我们可以从该大学的管理制度上来看,一是宿舍结构封闭。每间房子就象密封罐,除了后面?写翱谕猓谧呃缺呙挥幸桓龆粤骱凸鄄齑翱凇7考涞拿芊夤倘欢杂诟粢艉腿∨泻么Γ槐阌诶鲜退奚峁芾碓钡募觳椋灾铝⑸啻紊比耸保诿赶殖〉母舯诹诰樱尤幻挥幸桓鋈瞬炀酢6撬奚嵬ㄏ┑纭QU庋龅哪康奈薹鞘歉埃谴笱滋煅叭挝裰兀绻砩厦挥泻玫乃撸俏薹ㄍ瓿裳б档摹>菸宜衷诰蟛糠盅囊涤嗍奔涠蓟ㄔ诘缒陨贤杂械缒缘难膊簧伲砑泳舯救恕T谒奚崮芄煌ㄏ贤得魉奚嵊玫缡侨绱俗杂桑趺茨芄槐Vぱ玫胶盟吣?其实现在学生上网名其曰是为了学习需要,但实际上,真正用到电脑来学习是很少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上网,迷恋电脑游戏、色情和聊天的虚拟世界,上网聊天和打游戏成了学生的第一爱好。如果没有正确引导,往往使一些学生不思学业,思想孤僻。这对学业和人格都是毫无帮助的。因此宿舍的供电管理值得高校再探讨。这种生活和学习环境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许这是马加爵走上极端的另外一个原因。三是学校的检查管理不到位。一所名牌重点大学竟然在学生到校后是否住在宿舍却疏于了解和检查,班上同学也不闻不问,真是难以想象。学生在校读书就要接受学校的教育和监督,做为管理方的班主任或学生管理教师就要经常和学生接触,沟通思想,及时发现不良苗头,及时纠正和教育。好在云大能够“亡羊补牢”,从2月23日开始,云大就开始实行“学生安全零报告”制度,宿管科每天都要对学生宿舍的学生住宿等情况进行认真的检查,所有情况都要向班主任、学院、校本部逐级报告。如有学生非正常原因失踪,宿管科、班主任等相关的教职工当日内就必须追出下落。这些制度坚持落实下去,我想这种命案就不会发生在学校里面了。——Psy525.cn
其次,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淡漠也是导致马加爵走上不归路的又一诱因。马加爵来自于广西一个偏远的农村,出身贫困,当他踏入大学的时候,来到一个与自己以前生活环境完全不同的地方,可以说,周围同学、老师对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可曾有一个老师、同学真正关心过他?当今,谁也不能否认家庭、学校、社会存在着对人“心情”的漠视和“人格”教育的冷落。城里人歧视农村人,富人歧视穷人似乎是国民不变的心态,在大学校园里,贫困学生、农村学生被歧视而压抑的心情有谁知晓。而这样的结果常常是会给那些贫困学生造成一种自卑的心态。自卑情结是由长期的深刻的挫折感所形成的,根植于心理结构的深层次。具有自卑情结的人要改变自己的状况,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正当途径,将自卑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创造出出类拔萃的成绩,得到社会肯定,从而超越自卑。另一种途径是用非法手段,当由自卑情结而造成的紧张焦虑不能再控制时,可能以一股非常大的破坏力喷发而出,演化为犯罪。
美国的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长期处于自卑和愤怒中的青少年缺乏师长的关注,往往会由叛逆心理发展为崇尚暴力。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那些法律禁止的信息载体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不论是我国还是在外国,这类含有剧毒内容的信息载体是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最直接最普遍的原因,尤其是校园暴力案件。美国是校园暴力最为突出的国家,都同色情、暴力、恐怖、金钱文化有不可分割的联系。1999年4月20日美国中部时间中午11点30分(北京时间21日凌晨1点30分)发生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利特尔顿市杰斐逊哥论邦中学的校园血案震惊美国和全世界。两名高中学生用半自动冲锋枪和半自动手枪向学生开枪射击并投掷自制炸弹,后经查实,造成15人死亡,23人受伤。据称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校园枪击惨案。表面看是由于美国枪支泛滥,但内在的原因是“暴力文化猛于枪”,是美国暴力文化泛滥的最直接产物。这两名学生已在作案现场自杀,人们只能从行为上判断他们想什么,而无法从他们的口中知道他们想什么,但是美国教育界人士也提出问题:在他们生前有没有关心过他们想什么?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长期处于自卑和愤怒中的青少年缺乏师长的关注,往往会由叛逆心理发展为崇尚暴力。他们的一位朋友认为,他们之所以走到这一步,家长、老师、同学和社会是负有责任的,因为没有人关心他们在想什么,人民只关心考试成绩。
再次,大学毕竟不同于小学、中学,已经相当于半个社会。今日的高校已不再是与世独立的象牙之塔,高校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交流往来扩大。学生在里面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来说,他们该如何分析,如何面对,我想也许很多高校的老师都没有关心过这个问题。而这恰恰对于一个学生在大学里能够正常地发展,能够成其为“人”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高校管理者们的正确引导,需要他们真正担负起作为一名教育者的责任。因此,我认为,在高校里的每一名管理者、教育者都应该很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并制定出相应的方法去解决和处理这些问题。举例来说,在学生自杀、学生之间的侵害行为以及学生擅自离开学校等问题上,学校和教师主动而积极的工作无疑会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著名心理学家陆建华认为:作为大学生人群来讲,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一个人群。这部分人群在人格和心智逐渐独立后,生活和经济上却得不到完全的独立。其次,大学生们又是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还没有完全融入社会,但同时对自己的各方面普遍存在着比较高的期望值。所以,当现实理期望值达不到统一,也就是说当出现个人挫折时,往往容易发生心理问题。这也反应了大学生心理素质普遍偏低的现状。因此家长也好,学校也好,都应该试着用各种手段去教会大学生,怎样拥有更为弹性的心态去对待生活,怎样更宽容的去对待他们面临的各种大大小小的人生挫折。从中国大学生的种种现状和系列案例来看,这一点犹其重要。
马加爵案是社会转型期的必然产物,如果不把它放在宽广的社会历史背景中考察,人们往往将它当作一次偶然性的突发案件;但如果把它放在更为宽广的社会历史背景中考察,你就会发现,它具有普遍性的社会意义,一种不亚于孙志刚案的社会历史意义。总之,通过“马加爵案”,我们更应该看到高等教育界目前存在的一些弊病和漏洞,“亡羊补牢”,尚为未晚。我们都不希望看到第二个“马加爵”出现了。
作者简介:
张兰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4.6万人
入驻年限
11.2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