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咨询完全可以治疗心理障碍--心理疏导的技术 ——Psy525.cn
(一)心理疏导疗法是一种短兵相接的心理治疗方法。
精神分析的弊病在于其漫长的过程和由此带来的昂贵费用,精神分析从探索病人的潜意识入手,回溯病人的成长史特别是童年史,其中要不断地战胜病人的阻抗和防御,精神分析犹如一次长征,这个过程漫长而令当事人痛苦(当然,这种痛苦是成长的代价)。
人本主义强调病人的自我成长,强调来源于病人的力量。认知行为疗法的医生象个教练,它并不去探索病人的内在动力。
心理疏导疗法结合了短程疗法和长程疗法的优点,它既能够在短期内快速起效,使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改变,然而,这种改变又是深入持久的,是个长期的过程,也是长期的效果。
短兵相接的必要
心理上的战争是艰苦而惨烈的,其痛苦的程度只有当事人能够完全明了。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是个战士,然而,这个战士是否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是否能够再坚持下去不致于被完全击垮。
心理疏导疗法首要的任务就是让病人相信,隧道的前方是有亮光的,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者是属于自己。自信心,这是非常的关键。
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自信的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的。什么是自信?自信就是觉得自己是能够依靠的,相信自己的能力足够胜任自己的任务。自信能够激发自身源源不断的动力,这对于心理治疗来说是重要的。
一个具有心理问题时,总会认为自己的问题是与众不同的。而实际上,无论一个人的心理具有多么的独特性,无论想法是多么的古怪,无论实际问题是多么具有个体性,他都不是独一无二的。现实中,有成千上万的人与他一样,也有成千上万一样的人靠着心理疏导的帮助走出了心理的困境。心理疏导疗法会以病人相类似的成功个案来激发病人的信心和动力。
勇于面对。心理障碍是令人痛苦的,每一个病人都急于摆脱,然而,心理治疗同样是个令人痛苦的过程。因为有一些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导致症状)的面对是需要巨大的勇气的,承认它是一种巨大的挑战;而改变同样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心理疏导疗法要让病人有接受痛苦的准备并有去面对它的勇气。心理疏导医生永远是病人的同盟军。
实质。现在是由过去塑造而来的,不透过过去,是不会明白现在的,所以心理疏导疗法也注重病人的成长史,了解他在过去曾经发生了什么,但它并不深究每一个过去事件背后的意义,了解过去只是为了改变现在。所以,工作的重点在于改变现在。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病人在自己的问题中会迷茫不清,而一个有经验的心理医生往往会一眼看出问题的实质。至于是不是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还是循循善诱,引导当事人去理解或者让病人在具体的情境中去体会,各种不同理论背景的人会选择不同的方法,而心理疏导疗法采取短兵相接的办法,它会指出病人的恐惧来。当然,这种指出是有技巧的,必须让病人不要感觉到批判和指责。
要让病人一下子意识到自己心存恐惧,这是很重要的。要让人一下子意识到问题的核心,然后围绕这个核心来想办法。
指出病人的怕,也会让病人感觉到被理解,被共情。病人能够比较容易地认同这个怕字,然后要进一步指出其逃避。这是有一个接受的过程,病人不会很快理解和接受这个判断,我们需要给他时间,这个时间便是成长的时间。
一旦他真正理解自己的逃避,他便处于阵地之上,他会发现和理解自己不应该再逃避,他会用一种更为积极的角度去看待它,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这是问题发生良好转变的开端。
正是因为病人内心存在一个怕字,他丧失了一种安全感,所以心理疏导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提高他的安全感。
(二)心理疏导的关系,是一个治疗同盟的关系。
建立良好的咨患关系对于心理治疗的成效具有重要的作用,心理疏导疗法对心理医生有明确的要求,主要是对人的理解,强调把病人看作人,而不是待修的机器。
与人做交流,必须具有情感,情感的交流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占有主导地位。主张用药物进行心理治疗的,恰恰忽视了情感的作用,用药物代替情感的交流,使治疗显得冷冰冰。
心理疏导的情感应该包含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要有温暖感,表现为对病人的积极关注,接纳和包容。
二是要有深刻的理解,对病人的共情,设身处地、感同身受理解病人的困难和处境,理解他此时此地的心理。
三是要有可靠的信任,相信病人有足够的动力能够走出困境。
四是要有不批判的指责,对于病人的心理问题,对于他的退缩、逃避或者阻抗,不批判,不指责,允许病人自由地、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观念,包容和接纳,甚至对心理医生的不满、抱怨、愤怒。
通过情感的交流,要让病人感到温暖、安全和开放,能够主动打开自己的心灵,这是改变自我的第一步,这是心理疏导能够取得成效的可喜开端。
良好的情感交注,使咨患双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结成牢固的联盟。
(三)心理教育,认识问题的实质
要不要进行心理上的教育,各种流派有不同的看法,认知疗法强调与病人的讨论,向病人介绍疗法的机制和目标,如何识别自动思维和核心信念。
心理疏导疗法强调从ABC开始,提高病人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转变病人对心理认识的误区,特别是心理作用的机制,加强对心理疏导疗法的理解,使病人认识到问题的实质、根源和解决的办法。
心理疏导医生和病人可能会讨论这样一些问题:诸如什么是心理健康?什么是心理素质?为什么会产生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表现;心理疏导的机制等等。
通过心理教育,让病人联系自我,认识自我,对自己的困难和处境有一个全新的视角,让他们重新看到希望和力量,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心理教育是开启希望的钥匙。
(四)习以治惊,在行为中改变。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心理治疗中也积累了长期的经验。心理疏导疗法取其精华,特别是“习以治惊”的方法。
心理疏导疗法强调实践,在实践中体会和改变,认知——实践——认知——再实践——改变的优化。
常话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改变,最后体现在行为上,体现在面对生活上。
习以治惊,是长期的、反复的、渐进的实践。习以治惊是一场持久战,分别有防御——相持——反攻的阶段。
“惊”是恐惧,是怕,是逃避和退缩。正如一个战士,刚上战场的时候,会被纷飞的炮火,迷漫的硝烟,震耳的爆炸所吓倒,但是,战斗持续一定时间后,恐惧会慢慢减弱。
我们第一次做什么事情,总会有些不自信、害怕和紧张。我们要承认这种恐惧,承认才能心安,心安才能改变。如我们不断地去排斥这种恐惧,这犹如在地上要把自己拔起来一样不可能,徒增加失望和痛苦。
实践,做我们应当做的,在做的过程中,会有痛苦,会想到退缩,会打退堂鼓。这时候,相当于相持阶段。病人需要鼓励,需要支援。
最后,经过习以治惊,我们能够面对、适应和坦然。
改变,是在认识条件下的行为中产生的。
强迫思维患者容易在思想上作战,我们要把战场移植到实际生活中来,移植到针锋相对中来。
(五)顺其自然,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一个拳头能够攥多久呢?我们最后还是会松手的。自然是个老师,道法自然,自然就是顺应规律,自然就是随心所欲,但不逾矩。自然,才有自由,而自由,特别是心灵的自由,是我们苦苦追求的。心理障碍的一个特点,就是心灵受困,受限制和束缚。
顺应自然不是消极的无为态度,不是无所作为。顺应自然,是一种积极的拓展技术,是面对现实,是改变自我。
顺应自然,接受那些不可改变的,不必有无奈之心;顺其自然,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不必有畏惧之心。
顺,就是承认和面对现实规律。
自然,就是不做作,不矫情,不给自己无谓的压力。
(六)改造个性,长期的人生责任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个性的形成是长期的,个性的改造也是长期的。
个性并无好坏之分,然而,个性对自我而言,是否协调,是否不利于自我的生活。
个性,也称之为人格,是一个人总的心理特征。一个成人,他的个性已经具有牢固的结构,要完全改变,甚至推倒重来,是不可能的,但要做一些适当的修正和调整,还是可以做得到的。因为人总是在不断完善之中的,当然这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坚韧的毅力。至于改变的过程,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要改变?哪些可以改变?怎么去改变?所以,前提还是一个认识的问题。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这是一项长期的责任。
作者简介:
王巍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5055人
入驻年限
11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