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现在,来咨询心理问题的农民工几乎没有。”7月1日,普陀区建交委成立上海首家建筑工地农民工心理咨询室,并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52756038。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咨询室“开张”近两月,前来面对面心理咨询的农民工几乎没有。——Psy525.cn
心理咨询室门可罗雀
7月,由普陀建交委牵头,普陀建筑行业管理办公室组建了这个农民工免费心理咨询室,地点选在梅川路1357号。过去一月内,记者先后三次来到这个心理咨询室,不是吃“闭门羹”,就是没看到一个前来咨询的农民工。大堂内的“楼层分布图”上也找不到咨询室的影子。“我们根本不知道楼内有这么个农民工心理咨询室。”大楼保安如是说。
“富士康事件之后,更加凸现了农民工的心理问题。普陀区建筑行业现有农民工25000余人,但没想到咨询室开出来这么惨淡。”普陀区建筑行业管理办公室综合科科长杨海元摇头叹气。
专业心理师被人取代
根据成立时的岗位设定,这个只有10多平方米、两张办公桌的咨询室专设站长、心理咨询师和接待员等岗位。“咨询室成立后,将建立农民工矛盾纠纷和心理健康问题登记制度,对查实的事件及时协调处理,属于心理范畴的由专业人员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工作职责简介》这样描述。
不过,咨询室成立后,配备的人员却有了“变化”———为了“节省费用”,站长由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夏毅民担任,接待员由管理办公室原有的4名工作人员轮流担任,所有工作人员都没有接受过心理培训,整个心理咨询室无一心理咨询师。
“现在心理求助的人特别少,也不适合请心理师坐班,真的有需要的时候,我们将特邀专业人员为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室接待员于志才这样解释。
农民工心理问题自己消化
心理咨询室接待员告诉记者,即便有农民工前来,咨询的也只是欠薪等劳资纠纷,而这原本就是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之一。对于记者“农民工是否有心理问题”的追问,接待人员并不正面回答。
在离咨询室不远的普陀长征区域,酷暑下多个工地火热开工。“我每年只能回老家两次,非常想孩子。”来自安徽滁州的农民工黄永强只有初中文化,他并不懂什么是心理咨询,但真切地感受着与孩子别离带来的心理不适。
“前面不远就是免费的心理咨询室,为什么不去聊聊?”“坐办公室的人能懂农民工心思么?”黄永强非常直接地表示,自己一是不知道有这么个心理咨询室,二是觉得“坐办公室的”不顶事。遇到一些烦心事,大多抽上几支烟,自己慢慢消化。
“供需错位”需真诚沟通
对于这样的“供需错位”,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徐医生表示,很多中国人不愿接受心理咨询,尤其是农民工,所以心理咨询特别需要在相互建立信任基础上,长时间真诚地沟通。关爱农民工心理问题需要放下架子,选择适合与农民工沟通的专业心理师打开农民工心扉。
“坦白说,目前,我们的心理咨询室的确很多工作都没有开展起来,无论是宣传还是心理咨询师的配备都没有到位。”普陀建交委对口该咨询室的负责人藏敏芳坦言,这是上海首家农民工心理咨询室,出现各种问题在所难免。下一步,将考虑采用种种方式加大宣传,并建立一支农民工心理疏导咨询队伍,让心理咨询更贴近农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