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情人节又到,在鲜花、巧克力价格再度上涨的浓郁甜蜜的气氛包围下,爱情喧嚣过市。爱是什么?不同受访者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恋爱经历,呈现了一部30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下,历代年轻人的爱恋观的变迁史。 ——Psy525.cn
80年代:从“介绍对象”开始的自由恋爱
“在我们那个年代,爱情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53岁的长沙市民王光仁告诉记者。冲破10年禁锢的改革开放之初,脱离了以往组织、家庭安排的“包办”婚姻,爱情对当时的年轻人来说既向往又害怕。
“当时哪敢牵手谈恋爱?说起爱情都是脸红心扑通直跳的。”王光仁回忆道。在当时,“介绍对象”是爱情萌芽的最普遍方式。
“到了适婚年龄,不少单位里的热心人就会撮合‘般配’的年轻男女。”王光仁说,“选择对象不会过多考虑经济条件,而主要是看出身、阶级成分,地主、富农、工商业出身的年轻人还是会受到一点偏见,军人、司机是当时非常好的择偶对象。”
当然也有在生活中暗生情愫的,比如在当时“爱好文学”就是很值得男女青年为之动心的素质之一。私下递上一封浓情蜜意热情盎然的“情书”、互诉衷肠的书信交流,就是最“罗曼蒂克”的事情。
即使是已经进入了恋爱阶段,80年代的爱情仍然羞涩,情侣们也不敢公然“成双成对”出现。“在街上或者公园约会,因为怕熟人看见,总是一前一后的走。到了人少的地方,才敢并排一起说说话。”王光仁说。
生活水平不高,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是当时结婚最普遍的“三大件”。直到现在还能看见,不少父辈还把那种表盘大大的、沉重的老式手表戴在手上。二八式的自行车、做针线活的缝纫机即使旧了,也舍不得扔,仍摆在屋子里。那是“爱”的纪念。
90年代:“感情”遭遇“物质”
时间跨越到了90年代,爱情便开始变得“落落大方”。
比如说,新进厂的年轻工人开始公开谈恋爱,在厂区散步时也会自然地拉起手。电影中那些曾被视为大胆的拥抱和亲吻,在街头巷尾也会看到。人们开始主动追求爱情,爱情被挑开了扭捏的面纱。
“我和老公是同事,那时候他就是特别大方地约我出去看电影。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顶多就是怕被拒绝的紧张吧。”42岁的张辉向记者回忆起她的爱情。
生活逐渐富足,感情瓜熟蒂落之后,有了钱的国人开始大操大办婚礼。“当时就觉得,穿上洁白的婚纱走上红地毯是特别浪漫的事情,在婚前去照相馆拍婚纱照是非常时髦的。”在张辉搬出的华丽相册上,记录着夫妇俩新婚时的甜蜜笑容。
随着家用电器的兴起,冰箱、电视机、洗衣机成了这一时期结婚必不可少的三大件,家具和金银首饰也在婚礼前的准备工作中亮相。
然而90年代的婚姻,也开始逐渐打下现实的印迹。随着经济发展、“万元户”不断诞生,情感需求迅速膨胀的同时,功利和金钱的价值观也越来越浮躁,实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物质”被人们看好,那些虚的、表面上无用的“感情”因素渐渐退出。
“社会上涌动着对事业成功和发财致富的冲动。对不少女孩来说,婚嫁似乎变成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效的改变命运的手段,嫁个富翁开始成为不少女孩的梦想。感情似乎没有那么纯粹了。”张辉说。
21世纪:要面包也要爱情
跨入21世纪,婚恋系统则开始真正进入一个完全自由、价值多元的时代。爱情没有固定形式,一见钟情、青梅竹马都可,网恋、姐弟恋、异国恋层出不穷,“闪婚族”“试婚族”“丁克族”并存。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升高,年轻男女对于爱情、婚姻的质量要求却不断提高。于是在这个忙碌竞争的年代,稍一蹉跎就被“剩下”了。
记者的一位女性朋友年近30却仍然单身,相貌、身材姣好的她身边不乏追求者,但她最常说的话就是:“还没有等到我的他。如果没有真心喜欢的人,与其随便找个人过一辈子,还不如一个人过生活。”
于是她就这样一直过着自己的“相亲”生活,也执着着自己的“男友”标准:“人品要好、外貌不能太差、学历不能太低、经济能力要好、要和自己志趣相投……”她细数着未来“老公”的幻想:“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爱我。”
现代爱情以“快餐”“速配”的方式在高速发生。“六人晚餐”、“八分钟约会”、“万人相亲大会”……当拜金女高声呼喊对“票子”“房子”“车子”的崇拜时,当打工者在大城市为了生活拼搏时,有人绝望地声称“不再相信爱情”,也有人仍为最单纯的心动在奋斗。
于是有人在网络上这样形容:“这是一个最感性也最理性的时代,感性到没有任何年龄、婚否的羁绊,但却理性到只在金钱与真情之间衡量。这是一个最现实也最虚无的时代,现实到房子、车子、票子锱铢必较,却虚无到不知对方是何许人。这是一个应有尽有却又一无所有的时代,美女、鲜花、美酒样样不缺,却又常常找不到幸福的感觉。”
尽管莫衷一是,但爱情仍以各自需要的形式在发生,大家用各自喜欢的方式度过情人节。“早上起来的时候,为他煎个鸡蛋倒杯牛奶做早餐。坐公交去上班,用EMAIL写一封情书给对方。下班后一起散散步,在人海中紧紧握住他的手。” “没有玫瑰,只要有你,就是幸福。”……不少网民在论坛上晒着自己的情人节计划,分享着爱情的幸福甜蜜。
作者简介:
张兰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4.6万人
入驻年限
11.2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