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泄漏的冲击波在世界蔓延。不过,在中国则表现为另一种景象。——Psy525.cn
突起于宁波、蔓延于一些大中城市的“囤盐潮”,悄然而退。潮起潮落间,关于囤盐的自嘲段子和故事开始在民间流传。自嘲,既是一种自省,也是群体心理波动后的一种自我恢复过程。
然而,风潮平息,课题仍在,那就是群体心理的旋涡如何及时抚平。
从市场角度观察,又是一个与老百姓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商品突然发生市场波动。其特征清晰如“蒜你狠”、“豆你玩”,即总销量不大的小品种,老百姓日常生活所必需。风潮如往次般事起仓促,仿佛一个很简单的传言就带起了许多人的行动。只是,这次的表现不再只是价格上涨,还连上了相关股票价格的明显异动。
更值得关注的是,为何有如此多的普通人迅速卷入了购盐潮?是什么因素如此迅速改变了许多人的行为轨迹。
这次涨价的理由,比以往似乎更加容易让普通人盲从。有日本9级地震后福岛核电站事故正在抢险的大背景,碘盐里有碘,海盐生产也许会受影响,急切间就驱动了普通人。这一代的普通人,没有经历过20世纪60年代末的民防教育,没有多少核防护知识。普通人也难得会去计算,一斤盐里有多少微量碘。只是,别人正买,先买了再说的心理,在那场景下更会像病毒般传染。于是,一个非理性的现象才能如此发生。
这样的群体行为非理性现象,才是“囤盐潮”退后更值得高度关注的。因为,群体心理的旋涡,有时如海洋上的龙卷风,力量惊人,却又往往在人们不经意间形成。一个健康的社会,显然应当尽可能地抑制这样的非理性现象发生,那就要及时抚平群体心理的旋涡。反应慢了,就可能蔓延开来。
群体的行为,并不等同于一个集体经过一定程序的理智选择。借用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话,群体行为往往是无异议、情绪化的。群体行为可能是突然的和极端的;在群集情况下,个体会放弃独立思考,转向盲从。态度坚决的断言、周而复始的重复和特定场景下的传染,都可能使一个人放下理性而盲从。
参与群体行为的人,并不意味着都没有自己的判断与思考。大多数人做出选择时会有趋同心态。如果一个人感觉自己的意见属于少数,担心被多数孤立,就可能选择不表达出来,最后转而与优势群体、优势意见一致,从而形成沉默螺旋。这种传播学意义上的沉默螺旋,在一定条件下,就会演变成群体心理学意义上的群体行为,许多个盲从,就会形成非理性。
有效的抚平,显然首先建立在对可能引起群体心理变化的相关因素的预见。什么样的因素,可能引起特定群体的心理剧烈波动,这要有预见性的研判。其次,是对群体心理变化情况的及时把握,以及时采取抚平行动,避免群体心理旋涡的形成。再者,是使用有效的抚平手段。“囤盐潮”消退,相关群体心理旋涡最有效的抚平手段,莫过于核防护和盐生产供应相关信息的迅速传播,与盐货架的迅速填平。在这样的抚平过程中,政府的态度、速度、力度,都是决定能否抚平群体心理旋涡的重要因素。
作者简介:
张兰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4.6万人
入驻年限
11.2年
预约咨询
私聊